第四十六章 琴清
蜀地琴家,位列天下四大商行之一,奈何家中人丁不旺,传至如今,嫡脉更是只有琴清一女。
琴清此次出来,一是躲避蜀地各家男子纠缠,尤其是赵家长子——赵匡胤的纠缠,皆因家中老父已经把她许配给人。
二来,她听有儒家圣贤荀况,途径韩国,受国君相邀,将在韩都新郑讲解儒家之道,她想在成婚前,听听这儒家二代圣人有何高见之处。
琴清带人北上蓝田,打算穿过秦岭山脉,直抵韩境,城中来了这许多百姓,她是知道的。
琴清以为赢稷赊购自家粮草,是为了救济城中百姓,虽然知道琴家插赢氏内战不好,可想到几十万百姓饿死,她还是于心不忍。
“姐,如今大秦陷于内乱,我等虽是生意人,可把货物卖给蓝田侯,万一蓝田侯以后败北,秦室会不会找我们麻烦?”
作为四大商行的大掌柜,见识自然不凡,他知道自家姐的性情,当下心翼翼地提点道。
“咸阳在北,蓝田在南,先顾好身前事。”女子摆了摆,淡淡道。
“是,姐。”
大掌柜虽然在外权势极大,可他知道自家姐的本事,可以琴家自十年前异军突起,位列天下四大商行。
外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们这些琴府下人,可最是明白,这其中自家聪慧无双的姐,在其中起了多大的作用。
可以没有隐在幕后的姐运筹帷幄,琴家不过只能在蜀地争锋,哪里会像如今这般名扬天下
“去吧,按我的做,另外,准备一下,明日出发新郑。”
琴清端起茶盏微微一抿,逐客之意溢于言表。
“是,人告退。”
大掌柜退去,琴清重新把按在琴弦上,只是放了半晌,却无动作,还微微叹了口气。
身后身着绿衣的侍女,见自家姐不开心,眼珠一转,道:“姐,姑爷来信了,是有人在南荒看到驻颜花,他要亲自采来给你当聘礼呢。”
“不可胡言,我俩不过定了媒妁之约,还未拜过天地,怎可称其为姑爷。”琴清眉头一肃,呵斥道。
她其实不喜欢志大才疏的未婚夫,奈何父亲与对方父亲是世交好友,她无力反驳,此去出来,何尝不是躲着那未婚夫。
身后侍女吐了吐舌,嘿笑道:“姐,姑爷多好啊,家世好,长得又俊,还一心一意对姐,如今一听南荒有驻颜花出现,还亲自冒险去采摘,如果我有这样的如意郎君,死了也甘心。”
“死丫头,可是思春了,回去找个人把你给嫁了。”
打趣完身旁侍女,琴清轻叹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他如此莽撞行为,岂是英明之举。”
“且昭华易逝,人之容颜不过一具臭皮囊,驻颜与否,又有何关系?”
“嘻嘻,姐才不是臭皮囊呢,我家姐香着哩?”侍女边着边凑近脑袋,轻轻嗅起来,做出一副陶醉的样子。
“讨打。”琴清嗔道。
因家中原因,她自在外人面前,都是一副明断睿智的样子,也只有在和自己一起长大的侍女面前,她才能无所顾忌地展露女儿姿态。
“嘻嘻,姐真美,那些男子看姐都看的流口水了,绿儿要是男儿啊,不要江山也要抱得美人。”
“那绿儿快夺了江山,你家姐就嫁于你了。”
两人嬉戏打闹,风中传出阵阵悦耳的轻笑。
“文和,细作人属可有合适的?”
第二天一早,嬴稷把贾诩找来,先是给了后者一个昨晚炼制好的乾坤袋,然后问起情报组建的事情。
“主公,人员已经找出一些,不过按主公的意思,想要把眼线遍布天下,怕是要旷日持久。”
贾诩先行谢过嬴稷的赏赐之恩,然后起了正事。
“无妨,情报慢慢铺开就行。”嬴稷摆摆道,“不过当务之急,我需你先行把人员投到韩国。”
“韩国?”贾诩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莫非是为了寻人。”
“不错。”嬴稷点点头,眼底满是坚定,道,“那人价值千城,我志在必得。”
“臣谨遵主公之意。”贾诩同意后,又看向赢稷,道,“主公可有此人信息?”
“他名韩信。”
“男子。”
“年岁应该在20左右。”
“身佩长剑。”
“此时应处在韩国淮阴一带。”
“如若找不到,可在市井寻访钻胯之人。”
“钻胯之人?”还在记录信息的贾诩,愕然地抬头,惊疑的看向嬴稷。
“不错,钻胯之人。”
嬴稷道这里,满是肃然,他想到前世韩信的遭遇,又联想到他有一段时间,又何尝不是尝尽辛酸苦辣。
“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忍常人不能忍,不是懦弱之辈,就是心存高远之人,他韩信就是那伟丈夫。”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错,如果其真像主公所的,我倒是有几分相信他能对得起主公的期待。”
“不会让文和失望的。”赢稷笑道。
贾诩点点头,收起记录下来的情报,拱道:“我会让下面的人先行赶往韩国,为主公探查此人。”
之后,嬴稷又和贾诩探讨了情报组建的事宜,直到秦川通报陈寔来见,贾诩才告辞离去。
“主公,臣不负所望,一应货物已经备齐。”
陈寔行礼过后,就满脸欣喜地诉自己的成果。
“陈卿做得很好。”
昨日回府后,赢稷就让秦川出去,略微打听了下陈寔,不想对方在蓝田的名声不错,为人慷慨诚实,家族事业也不算,算是大智若愚的典范。
只是奇怪的是,以对方的能力,他前世竟没听过对方的名字。
不过神州大地,五百年纷争,在中途陨落,亦或者被埋没的人才比比皆是,想了一下,嬴稷就没放在心上。
夸赞过陈寔后,嬴稷话口一转,道:“陈卿,这周遭可有经商大才?”
“经商大才?”
陈寔一愣,随即为难道:“主公,自商君施政,我朝上下鄙薄商人,商君被先帝驱逐后,我朝也沿袭商君当初制定的施政方略,是以,民间鲜有经商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