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 8 章
“什么?”何杏停止了自己下哗哗切肉丝的行为。
乔成并没有跟回家,他也会做一些家常菜,所以留在木匠店看摊,只是工作地点从屋子里变成了巷子里。
何杏转过身看着乔庭渊里举着的,细的像线一样的面。
“这是晒干的面?能吃?”
乔庭渊点头,虽然他做的不是很成功,但起码意思到位了。
“就是面做的,肯定能吃。”
何杏上摸了摸,“那夜晚煮了吃了再其他。”她拍拍乔庭渊的后背。
等端到乔成面前,乔成惊讶的拿筷子挑着碗里的细面,放进嘴里还能感受到面条的劲道,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
“这个面——”乔成不禁回忆起了他偶然去过的一次府城,在那种饭馆里的面都不及这个面带来的口感。
乔庭渊看着几个人惊艳的神情,摸了摸鼻子,:“我没做好,我感觉面湿润一点应该能更长的,粗细也不一样,煮的时候好容易断”
乔成笑着用眼神看他,摇摇头。
“平安,让我和你娘来再琢磨琢磨就行。”
他看着孩子里的“干面”,心里已经有了大约和乔庭渊类似的想法。
这种干面如果可以较长时间的存放,那里面的利润可是大了去了,放在面摊上,怎么样都能卖出去。
一想到这件事情的后续利润,乔成面上忍不住带了笑意,但是眼下正如平安所,还不成功需要继续琢磨。
乔庭渊点头,把自己做面时的一些感受都出来,方便长年做饭的何杏掌握发酵时间。
傍晚五六点的时候正是人们下班的时间,何杏和乔成自然不会放过这个会。
匆匆忙忙吃完了晚饭,雯娘和乔庭渊留下势碗筷。
雯娘正要出门被乔庭渊拽住袖子。
“我也要一起去。”乔庭渊叉腰,最近脸颊上有些肉,显得有了几分孩子气。
雯娘拉住他的。
两个人一路走过去,路上只是凑在一起话。
夜晚的街上还有许多未出阁的姑娘正在家人的陪伴下嬉笑,雯娘不知不觉间把视线放在了一位姑娘身上。
“这是我娘今天新给买的衣服,漂
亮吧?”
那位姑娘在原地的转了一个圈,裙摆微荡。
乔庭渊注意到了雯娘的视线,与目光之中的羡慕。
他们家已经很久都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了,雯娘身上的这件,已经在里面打了好几个补丁,幸亏何杏巧。
“姐。”乔庭渊拍拍她的。
雯娘回过神,下意识笑了一下,:“走吧,快到了。”
雯娘握着弟弟天生冰凉的,握在自己的心里暖热。
才刚下桥,远远的就能看见木匠店旁边的那个巷子里,火光明亮,水雾缭绕。
前前后后的人都在等着自己的拿碗面,相互交谈。
“这个面,我还是真是第一次见,薄又入味。配上这个浇头真是绝了。”
“真想问问是怎么做出来的,回家让自家的也好做来吃吃。”
乔庭渊忍不住笑,看着姐姐的侧脸。
很快,应该就能给雯娘买新衣服了。
“你们两个怎么过来了?”乔成刚送完面,累的靠着门,就看见孩子们过来了。
雯娘看看乔庭渊:“帮忙。”
乔成正要拒绝,看着两个孩子里都睁着渴望帮忙的眼睛,于是:“那就先试试。”
试来试去,最后只有雯娘能留下来帮忙,至于乔庭渊都是在捧着碗送过去的时候,客人很不好意思的起身,自己赶忙接过。
大约是因为在人群中,一个七岁孩子捧着面过来,怎么都有几分不适。
乔成早就看破了这一切,笑着让乔庭渊待在角落里。
乔庭渊默默抱腿,看着旁边吃的热火朝天的人,从怀里拿出了三字经,还是知识不会欺骗我。
趁着在灯光下,乔庭渊看了三四页,基本都是认识的字,只是有一两句被遗忘了。
虽是启蒙书,但是做事认真的乔庭渊拉老老实实的沉下心。
等到耳边的热闹声褪去,乔庭渊抬头时只看见零星的客人,爹娘已经在收拾餐具了。
幸亏乔成一直懒得动,没有把后门的水井堵住,要不然现在只能把餐具带回家里清洗了。
乔成扶着腰在一旁感慨,“这一天挣的钱都抵得上我半个月的木匠活儿了,到底是我儿子聪明,想出来了这个刀削面。”
何杏白了他一眼,“还没
去掉肉丝的成本呢,你急个什么劲儿。”
又转头对乔庭渊:“辛苦我的平安了,这几天一个主意一个主意的帮忙出,回头再给平安补补。”
乔庭渊赶忙起身收拾桌椅碗筷,借此躲避几个人集体夸奖的视线,耳朵悄悄的红了。
乔庭渊把桌子抬进去的时候才发现几张桌子长得都有些不太一样,甚至有的边缘还出现了破裂,但看上去也不是陈年老桌。
“咳咳。”乔成咳嗽了几声,看到儿子疑惑的视线,他尴尬的解释了一下,“这是学徒做的桌子,不成功也没卖。”
乔成默默掩盖了,这是自己当年做的残缺品的事实。
不过以现在家里的状态,没有拿出多少钱就开起了这个摊铺已经比乔庭渊预料的要好得多了。
在路边的人烟变少之后,几个人才收拾好餐具,踏上回家的路,何杏的里紧紧的搂着今天收到的铜钱,一晃晃的很明显的就能听见声音。
何杏索性把钱袋放在了乔成身上,免得自己看路过的人都是一惊一乍。
乔庭渊被笑眯眯的何杏抱起来,温柔亲昵的揉了揉脸颊。
“娘,可以做一些木牌,上面写着数字,把木牌给客人,让他们自己去取饭,是不是方便一点。”乔庭渊羞涩的别过脸,转念之间想了一个轻松一点的主意。
何杏犹犹豫豫觉得让客人取餐不太好,但是乔成已经一口答应下来。
“嘿,这个主意好啊,省得我有时候还要记人家的脸,免得送错了。”
乔成舒心的吐了口气。
到了家,洗洗刷刷,乔成在捣鼓号码牌。
乔庭渊拿着那块木板,找了柳树枝沾水写字。
大约是因为在面摊那里背得熟练的关系,默写的时候并没有费什么功夫。
只是字迹消失得太快,让乔庭渊有些苦恼的撑着头。
乔成站在远处看见了他的动作,微微站了几秒,随即回到房间拿出了工具箱,找了一块大木板噼里啪啦改造着。
过了一会儿--
“平安,拿这个写吧。”乔成端着装了沙子的木板,四周已经被围上。
从背书中回过神的乔庭渊立即冲上前,抱住木板,:“爹,你好聪明!”
乔成哈哈大笑。
“行了,你们两个爷俩在
这儿轮着个的拍马屁。平安,进去睡觉,夜都深了。”
何杏刚完,门外传来了打更人敲梆子的声音。
“子时三更,平安无事。”
雯娘已经悄悄的打了好几个哈欠,坚持着把肉丝炒完。
何杏正在晾晒衣服,这是她最后接回来的洗衣服的活儿。
虽然现在已经有了出摊的伙计,但是该做完的事情,何杏一点没少。
乔庭渊才发觉已经是十一点了。
他最后又在简易的沙盘里默写了一遍背诵内容。
因为各个朝代的核心观点不同,对三字经的内容会有所删减或者是增添。
乔庭渊翻了几页就发现有一丝的不同,背的更加一丝不苟。
月亮悄悄的挪到了乔庭渊的斜对面,家人都已经安眠,只给乔庭渊留了盏灯。
“差不多了。”
乔庭渊把沙盘搬到角落里,最后又写上了几个字,方便明天早上看。
虽然现在百姓们已经自主发明出了“省油灯”,但是乔庭渊对家里的经济情况很有数,不敢用多。
他拿凉水洗了把脸,脱衣入睡,再次复习背诵内容。
“平安,醒醒。”
雯娘已经梳洗完毕,她推了推还在熟睡中的乔庭渊。
乔庭渊迷迷糊糊的睁眼。
“已经五更了。”
雯娘昨日被乔庭渊叮嘱过,早上起来的时候要喊他一起。
但雯娘知道昨夜的乔庭渊差不多是十二点睡的,现在才三点多就又要起来。
乔庭渊一直意识朦胧的穿上衣服,直到冷水洗脸才清醒了一点。
何杏看见儿子跑出来,:“你起来干什么?”
乔庭渊正在刷牙,含糊不清的:“我去搬桌子椅子。”
何杏明白儿子的孝心,她只能无奈的笑了笑。
一家人准备好出发之后,乔庭渊看了一眼沙盘里的字便跟上了大部队。
四点左右的天只有一丝丝的曙光。
一家人脚麻利的把准备工作备好,转眼就到了五更的末尾,五点了。
打更的人早已经下班,而陆陆续续的开始有人出门,一天的活计又开始了。
因为第一批人回去之后的大力夸奖,还有价格实惠便宜。
天才刚亮,面摊前就已经站满了人。
一连几天如此。
就连被赶去
休息的乔庭渊都要上帮忙送饭了。
人太多,以至于还有人端着碗就站在一边吃饭。
“今天我特意带上我娘子一起过来吃,要是学会了,那不天天在家里吃上这面了。”
“你就别做这个梦了。人家这浇头,一看就有独门绝技。”
“嘿,这不是还能学学这个削出来的的面,起码过过嘴瘾不是。”
乔庭渊悉心听了几天,心下对于挂面的琢磨更加急切了。
“平安?”
熟悉的声音让乔庭渊回头。
“爷爷?大伯?”
乔庭渊看着两个人站在木匠店门口,露出了一丝困惑的神情。
乔庭渊赶紧上前接待,顺便解释了这些天发生的事情。
“所以,现在主要搞的还是这个面摊?”
乔老头取出了随身带着的旱烟,看着热火朝天的生意,又看了看眼前的聪明的孙子。
“先帮忙吧。”乔老头下了决定,大伯父乔康也一起开始了送饭过程。
等忙完了高峰期,何杏做了几份面条,围坐在桌子旁。
“这次我上县城里来,是为了平安读书的事情。”
乔老头从怀里拿出一个缝缝补补的布兜,放在桌子上,发出稀里哗啦的铜钱响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