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两世三度话和离
太子李瑊, 隗文帝嫔妃庶出第八子,母妃地位低贱, 在朝中无人无钱无实权。
瑊之一字,意为石之似玉者也, 可再如何“似玉”的美石终究也不是玉, 到底还是顽石一块。堂堂凤子龙孙出身只得了这样一个名字,可见一开始在隗文帝心中, 就不曾多重视这个孩子。
加之李瑊为人向来沉默低调,在被封为太子之前, 一直都不曾引人关注, 齐钺对其也不甚了解。
就算这两三年来被册封为太子,也没几个人看好他真能继承大统,朝中诸臣也不过就是和他装装体面罢了。
直到去年江南水患, 隗文帝多次要遣人去江南视察水利, 可这是一个烂摊子, 没人愿意接。
这番视察倘若只是走走过场,来年入夏进了丰水期如果水患再犯, 那定要被追问办事不力的罪名。可若是认认真真地查起来……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江南的河堤筑坝若是没有毛病, 怎可能隔三差五就要闹水患?
可这疏通河道翻修堤坝的事情, 哪一件不得海量的银子砸下去?
这个档口全隗明的眼睛都瞧着北境,谁有敢在这时候去和户部要银子?
得罪了户部的大老爷不,没准儿还要碍着皇帝的眼。到时候北境一切顺利还则罢了,要是北境失利, 没准儿还得一道担着罪责,被人诟病是分薄了北境的军款。
可见,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计。
是以从去年夏天一直拖到入冬,朝中诸人推推搡搡,愣是没一个人敢接。
直到平时埋在人堆儿里不太出声的太子主动请缨。
当时隗文帝为表父子情深,还曾婉拒过太子的请求,是年下近了,总要留太子在宫里圆了天伦之乐才好。
可太子却言,年后便是开春,若是视察一切顺利还好,若是有什么差漏,只怕没法赶在春种之前补救。
冬季正是枯水期,便于视察,而且正值农闲,若有需要就地招些工人也更方便。一旦春种开始便是农忙时节,通河修堤是最费人工的事儿,只怕到时更加劳民伤财。
若是不能赶在雨季来前办妥一切,这番视察便也就没有了意义。
这番言论在当时甚得帝心。
太子出城南下之时,隗文帝亲自出城十里相送,超过了当年送齐钺出征的架势,给足了太子面子。
这才有了之前朝堂之上户部尚书铆足了劲儿拍太子马屁的后话。
便也是如此,齐钺与李瑊一前一后进出隗都,阴差阳错地一直没能碰上照面。导致齐钺至今对这位太子还是一无所知。
齐钺遣退了管家,转身与荆望道:“你信得过康柏,我信得过你,那你可信得过我?”
“侯爷?”荆望盯着齐钺,有些不明所以。
齐钺沉声,“我会连夜派人去江南。”
荆望愣了愣,“我这便去相府,侯爷放心。”
荆望走了没几天,卫达便不出所料地进了隗都城。
他风尘仆仆地刚进将军府大门不久,便远远看见老管家在齐钺的书房门口忧心地踱步。
“怎么了这是?”卫达迎了上去。
“哟!卫少将回来了?”老管家连忙行了个礼,“看来这仗真是完了……嗐——”
“这仗完了不是好事儿吗?”卫达不解道。
“唉——”老管家长长地叹了口气,“仗要真完了,这帖子,便不会停下了。”
齐钺归都虽是没跟任何人知会,但他骑着枣雪招摇过市,想知道的人便全都知道了。
他前两日去后山祭拜先祖,自己一连在山上住了几日躲清静,可是忙坏了老管家。
府里日日都要招待好几波客人,不是求见新晋定北王就是急着送上拜帖。这次归家的齐钺看着心情不是太好,老管家不敢怠慢,照着齐钺走前儿的吩咐,一一都回了。
可今天来的帖子他不敢回——户部尚书请齐钺往凤鸣阁一叙。
齐钺向来不吃请,不赴宴,何况是凤鸣阁那种烟花之地。可偏偏这户部尚书早前儿对着太子一通溜须拍马,现在满隗都谁不知道他和太子走得近,管家也不敢善做主张得罪了。
可齐钺这次归家脸色一直不好看,昨个儿从山上回来就一直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也不见人,管家这才捧着拜帖在门口犯了难。
“给我罢。”卫达接过拜帖看了看,“侯爷这儿有我担待,你自去忙活便是。”
管家交出了这烫手的山芋如蒙大赦,嘴上“诶”了两声便连忙退下了。
“侯爷。”卫达叩开了书房大门,“末将来迟,向侯爷请罪。”
“回来了?”齐钺眼睛还是盯在面前的书册上,“进来话。”
“是。”卫达转身带上房门,看见齐钺盯着手上的册子一脸专注,“侯爷,最近府里的拜帖不断,管家也是应付不过来,您若是有事儿忙着,卫达去帮您回了罢?”
“是吗?”齐钺闻言倒是放下了手中的册子,“也没什么要紧的,是之前荆望救回来的那个书生留下的书册,都是些记账的东西,我也瞧不明白,闲着没事儿瞎看看罢了。”
他看见卫达手中的拜帖,“之前我教管家一律帮我回了,怎么到了你手上了?看来这一封来头不。”
“是户部尚书尤敬之的拜帖。”卫达双手呈上拜帖,“请您到凤鸣阁一叙。”
齐钺信手翻开拜帖,低声道:“凤鸣阁?”
“是。”卫达瞧着齐钺脸色不对,“也不是什么正经地方,我去替侯爷回了罢。”
“别啊——”齐钺突然挑了挑眉,“去,干嘛不去?这么金贵的地儿,没人请客我还去不起呢!”
“是。”卫达虽是心里疑惑,但他不至于像荆望那样的直心肠,既然齐钺了,便是另有安排,“帖子上的日期便是今晚,那我去吩咐管家备下车马,我陪侯爷去。”
“不用。”齐钺放下拜帖,起身靠近卫达身侧低声道:“我还有别的事儿吩咐你做。”
齐钺看了眼卫达的一身常服,“你回隗都,没让人发现罢?”
“不曾。”卫达垂首,“之前侯爷书信里要我低调入城,我出丹城前便刻意换掉了北境军的铠甲,一路轻马常服入隗都,没引起谁的注意。”
“那便好。”齐钺勾着嘴角笑了笑,“晚上我去赴宴,你替我上城外走一趟。”
“是。”卫达恭恭敬敬地应了,“不知侯爷要卫达去探何处?”
“城郊有一处别院,你能探多少探多少,千万不要草惊蛇。若是戒备森严,你远远地瞧一眼便是,别让人发现。”齐钺回身走到书案前,“我画地图与你。”
卫达跟到桌边,帮着齐钺研墨,“探查的事儿向来是荆望更拿手些,卫达今日入府,倒是没见着他?”
“嗯。”齐钺埋头作画没抬眼,“他还有别的事儿要办。”
为了陪陪好不容易迎回来的宝贝女儿,林怀济已经好几日没去上朝了。父女俩在相府雅致的后院内品茗对弈,本也是一派天伦之乐。
可数日下来,林怀济却慢慢觉着这杯中上好的君山银针也越饮越不是个滋味。
他虽是不出门,却不是隗都城的聋子。
城内疯传,这次归朝的齐钺性情大变,整日流连烟花柳巷饮酒作乐,昼夜颠倒……
“懿儿。”他放下手中茶盏,“整日里要你陪我这个老家伙在院里下棋饮茶,闷坏了罢?”
“怎会。”林诗懿两指捻起一粒白子,微笑着盯着棋盘,“这几日懿儿的棋艺可是大有长进呢。”
她白子落盘,“叫吃!”
林怀济低头看了眼棋盘,笑得无奈又宠溺,“懿儿赢了,爹爹认输。”
“从前与爹爹对弈,让三子懿儿也并无胜算。”林诗懿轻颦浅笑,“今日倒是连下爹爹三局,到底是懿儿有长进,还是爹爹有心事?”
“明日爹爹要去上朝了——”林怀济轻叹一声,“你可要回将军府去?”
“不回。”林诗懿脸上还是还是挂着笑,上前像时候一样蹲在林怀济脚边儿,“女儿明日亲自下厨,跟付妈妈学两个菜烧给爹爹吃。”
“我的懿儿长大了,知道心疼爹爹了。”林怀济伸手抚过林诗懿精巧规矩的发髻,可那已经是出嫁妇人的发髻,“可你到底已经嫁进了齐府,总是呆在娘家,只怕要招人闲话。”
“爹爹放心。”林诗懿乖巧地呆在林怀济的手心儿里,“我与齐钺的和离文书只怕这两日就要入府了。”
“荒唐!”林怀济大惊,起身盯着林诗懿,“你一个姑娘家,怎可随意把‘和离’两个字挂在嘴边?”
齐钺的确没有和林诗懿过和离的事,可自从林诗懿那日在巷里认出这是回相国府的路,虽是不能完全摸懂为什么,但她已经看懂了齐钺的心思。
“爹爹不想我与他和离吗?”林诗懿起身,“他要封定北王了,圣旨都下了,只差大礼。爹爹不会不知晓。”
如何封赏齐钺的事朝上议了好几日,林怀济当然知道。
“隗明开国以来第一位异姓王——”林诗懿接着道:“爹爹不忧心吗?”
林怀济也自然是忧心的。
可是林诗懿几年前肯为了齐钺绝食明志,如今又肯随齐钺远赴北境……
“若是你们真的有情……”林怀济叹息道:“爹爹老了,是相国还是布衣又有何区别?既然军权与相权不该联姻,那为了你们的幸福,爹爹让一步又如何。”
“爹爹……”林诗懿看着林怀济花白的两鬓,不知两世的纠葛要如何与他清,“告老罢,待我与齐钺办好和离,我们一道送娘亲回江南老家去。”
“你……”
林怀济还想些什么,被远处付妈妈的大嗓门断了。
“姐!有封信指明要送给你!”
作者有话要: 快了快了,下一次再掉马就掉得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