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引狼入室4
得咸王首肯,内阁会议一经散去,高勋从容出宫赶赴太子府中。由于永兴事变,咸王采取了严厉的整肃措施,加之太尉张隽态度转向保守,西寰已是很难从内阁得到核心密。
高勋再次上门,让西寰感到时的来临:
“季将军,你看咸王此番可有诚意?”
“属下以为,当下时间紧迫,容不得咸王再做犹豫,大王最快年底就会用兵,最迟也不会拖过明年一月。眼下已是十月底,往返陔陵与平汤慢则一月还多,年底之前只够往返两趟。拖得越久,对咸国越不利。
咸王昨日已是试探,今番若无诚意,殿下拖上几日,就够咸王捉急的。属下以为咸王此来应是最大的底线,不会在做退让,同时也能满足殿下所求,至少也是折中的选择。”
“既如此,今日本宫不出面,季将军代本宫前去应付高勋,如若季将军认为不可,还有本宫殿后应付,也好再做一番周旋。条件若可,季将军不妨试探高勋此人,看看他深浅如何。”
“属下遵命。”
季锦昇转身赶赴前厅,见季锦昇前来,高勋抬略施一礼:
“季将军。”
“高大人。”季锦昇还礼,后又道:“不知高大人今日前来有何指教。”
“本官奉大王之命前来拜见太子妃殿下,还请季将军代为通禀。”
“殿下不在,有何事可与本将。”
“既如此,还请季将军借一步话。”
高勋没有拒绝,季锦昇此时知道,高勋心中有鬼。很显然他完全可以坐等西寰回府,回避与西寰属下私下交涉,以免遭致不利因素,而高勋没有拒绝,只能明他有异心。
少时二人来到无人处,季锦昇再问:
“高大人有话请。”
“大王决意在相国直属官僚下新设商营署,置商营使一职,请尹秧君入朝做官。”
“商营使?这是何官职。”
“专司咸国万式商品总目,为外销商渠寻找门路。”
“这咸国新式商货皆在永兴侯一人执掌之下,与受其监视有何区别。”
季锦昇质问,高勋声色全无泰然道:
“永兴侯专司营造工商之法,而商渠之事却一直由各国商贾与朝廷各司分包,因此每年经由各处边关榷市和永兴城走货的详细数目不为大王所知,而商营属隶属相国节制,专司万式商品定额,与永兴侯并无直关联。”
“高大人的意思,商营使只管卖货与走货总额,不涉其他。”
“正是。”
“商营署”的初衷是整合市场商品的名录和销售管控,其管理制已有工商局的架构。
当下受生产力以及制度思想的双重制约,商品的丰富程度有限,商品种类相对较少,其中多数产品受到生产力限制,属于半管控和严禁管控的。如食盐、丝绸、茶叶、粮食、铁、铜、锡、农具、油脂、酿酒所需的酒曲,甚至耕牛、坐车都受到严格的管控,以上商品皆有专营的构衙门负责,分工十分明确。
但永兴城落成后,商品得到空前发展,百里燕带来的理念催生了一大批新式商品,到针头线脑剪刀蜡烛油盐酱醋,大到军火兵器钢铁军需工业品,应有尽有包罗万象。
传统无法批量生产而单独分门别类的商品如今规模化生产,当今没有的商品大量上市,已经无法用单纯的衙门构将之单一处里。设立新的职能部门势在必行。即便高勋不置新官职,百里燕早晚也会建议新设官职专司此事。
相较于高勋将商品以官方段管起来,百里燕的措施更为灵活。
当下的市场仍不成熟,底层消费需求和上层消费需求严重脱节,因此适当控制部分奢侈品,发展民品能满足市场的整体需求,而中原各国国情不一,图巨大商品信息的传递受到极大制约,今年发的货可能要到明年才到,因此单纯依靠官府的管控不切实际。
最大程度的利用市场需求和商人的趋利避害的商业行为更为合理,这也是百里燕不急于完善商业法规的和制度的主要原因。
当下的中原市场,一面是混战和政治动荡,一面是生产力低下导致的消费能力有限,更深层次的矛盾在于市场仍是一片浑沌,各方势力割据市场高筑关税的局面,不利于商品的流通和消费,如此也增加了经济和政治风险。
官府过多的干涉,不仅不能收益最大化,还可能因为商人的避险行为令官府蒙受损失。因此较为开放和无序的市场,政府的受害相对较,而私人和民间资本的受害程度更大,尤其是咸国控制了上游市场的消费和生产,供应链和市场出现问题,多数情况下受害的下游消费市场,也就是其他诸侯国。
当然,并非用权利管起来全无好处,适合时代的管理制度和张弛有度的措施,能更好促进商品市场的发展,而如何个“张弛有度”,取决于永兴城的最终产量。
而咸王一直以来弄不清永兴城年产多少价值,籍此会正好将永兴城纳入监视范围之内
对晋国而言,通过商营署能获悉咸国商品经济的总潜力,以及商品大致成本,并籍此通过咸国市场和商品谋取巨额利益。
同时官营署只分管商品名录和寻找商业渠道,不涉商品的生产制造,原料成本及军火兵器的交易,最大程度能让百里燕接受,甚至方伯背后的晋国市场能完全向咸国开放,带来更多的好处,无形中也增加了国库收入。
这么个方案对三方而言皆大欢喜,至少也是折中而偏向咸王和晋国的方案,百里燕面前也能得过去。
季锦昇很快看透高勋深意,但对此人更加警惕,如此厉害之人深藏咸王身边而深藏不露,突然出能将三方势力彻底摆平,此种忍耐和城府,其可怕也毫不为过。
仔细拿捏了分寸,季锦昇心试探道:
“高大人,新置商营署所设职能关乎咸国密消息,不会再有变卦吧。”
“季将军请放心,太子妃殿下对咸国商品明账知道的一清二楚,无所谓再深入了解。”
“那好,高大人暂请回宫,待太子妃殿下回府,季某即刻向殿下禀明。”
“那本官告辞了。”
高勋抬略施一礼,随即转身离去。看着其远去背影,季锦昇不禁头皮发麻脊背寒意阵阵,心中暗道:
“此人不是能臣便是奸贼,咸国的大不幸啊”
待高勋离去,季锦昇折返后花园将消息详细禀报西寰,西寰仍旧半信半疑,对新置的“商营署”存有疑虑。
“此事本宫怎觉模棱两可,并无半分的好处啊。”
“殿下,此官职确实并无实权,但却能洞悉西咸国商货总额,并能籍此从永兴城进货,而后专卖他处赚取巨额利益,如此即可窥咸国财力物力全貌,同时利于我晋国效法咸国新政,为我所用。
公主试想,如今咸国仅有七郡之地,而我晋国是其数倍之巨,且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一旦将咸国新政变之为我有,晋国国力岂非咸国之十倍,其他诸侯国之数十倍。”
“照季将军此言,其中大有利可图?”
“何止是大有利可图,图利在于其次,图咸国之图强之法才是大道根本。得此法,近的不,远的日后晋国图强亦可用此法。让咸国在前开路,我晋国在后跟随效法,咸国若出弊端,我晋国正可借鉴。”
季锦昇旧居咸国十多年,深彻的洞悉到利益之外根本的驱动力来自于变革,唯有不断变革国家才能图强。而然季锦昇只看透了其一,不知其二。
改革是利益重新分配,使资源更为合理运行的行政措施,而改革的本质是制度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调整。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本质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核心是先进知识和人才的储备。归根到底,先进的教育和思想是推动以上所有一切为之改变的原动力。
正所谓“细雨润无声”,没有先进教育这块基石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制度和分配的改革无不是空谈。
季锦昇只看到了利益和改革的表面关系,而晋国深层次的固话利益阶层和制度,无法推动最基本的土地改革,何谈基本生产关系的改变。没有农业的变革,技术变革改变生产关系提曾生产力也无从谈起。
归根到底,百里燕前世认知的可预知性,推动了整个时代变革的巨大浪潮,既无法阻挡,也无法被复制。季锦昇的思想广度日久见长,但比之百里燕而言,他永远不会知道深层次的核心问题在何处。
翌日,太子姜蛰转达了西寰最终的答复,至此西寰与咸王站在了同一条船上,前者为了体面的地位和女人的自尊,后者为了王位和老儿的暮年雄心,联起来对付野心膨胀的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