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赤壁之战
曹操最终以狂暴的实力灭掉了楚国,当这个消息传出之时,可谓是天下震惊,就连秦国那边都有一些坐不住了。
曹性打开地图来看了一看,曹操占领的大概也就是襄阳以北楚国所有的地盘,还有襄阳以南楚国的部分地区,但是并未占领整个楚国。
看靠近南边的诸多县城,曹操都没有打到那里去。
不过曹操此刻还有许多有生力量,他正准备挥师拦下。
而曹性看到这里,也是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他坐在位置上好好的想了想,其实秦国和魏国在很大程度上,至少在战略方面有很大的相同之处。
两个国家皆是北方强国,都准备厉兵秣马,不断的扩张自己的领土,最后来一场终极决战。
本来曹性也是将这一切算计得好好的,结果,谁知半路跑出一个韩遂,韩遂倒是爆发出了他生平前所未有的潜力,直接将马超强势击败。
随后韩遂在长驱直入,直接打入了雍国之中,虽曹性已经命陈虎带领大军前去抵挡。
不过话又回来,曹性穿越引起的蝴蝶效应,可不只是一星半点,不仅是影响了许多大人物的命运,就连韩遂这种配角,似乎也得到了很大的升华。
韩遂已经彻底的和曹性对立,他现在什么都不会去做,只想攻克凉国,因为只有打下凉国,他的领地才得以扩张,并且只要雍国被攻破,他就可以威胁到秦国,如此一来一举两得,他自然是非常卖力。
由陈虎的大军在前阻挡,韩遂采取了另外一个策略,那就是怀柔策略,总的来,韩遂每经过一个地方,就在那里对雍州的百姓四散谣言。
别看秦国在那里出兵,帮助凉国看似好心,实则心怀不轨。
秦国就是想趁此,会直接灭了整个雍国,此刻韩遂就给雍国的许多百姓,以及那些世家贵族出了一道题目,那就是若是雍国被灭的话,这些人将何去何从?会是投靠秦国还是进入凉国?
虽凉国地处西北,经济肯定比不上秦国的繁盛,但是话又回来,这个时代还是有许多人遵循道义这个东西,看重故土重迁的观念。甚至还有些人被儒家文化深深所影响,一直深信,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真理。
秦国对于雍国的百姓来,不过是一个外来者,但是凉国就有所不同了,正所谓西凉西凉,凉州和雍州本市一家,若是有一天雍国真的覆灭了,他们更愿意称为凉国的子民。
韩遂似乎已经将雍国百姓的心思摸透,到处四散谣言,因此百姓都开始纷纷抵御秦国,在他们看来,秦国就是一个趁火打劫趁虚而入的强盗,想要趁将他们拥国吞并,既然如此,雍国的百姓当然不准。
陈虎的部队在雍国受不到待见,所以也是举步维艰,寸步难行,而凉国则是发动攻势,加快了灭掉雍国的步伐。
甚至曹性在此期间,已经接到了马腾无数份的求援信,马腾或许都未曾料到,事情居然这么糟糕,他这个平时看上去毫不起眼,只会安弄一些心权术的韩遂,在这一刻竟然爆发出了如此强悍的军事天赋,他根本没有任何抵抗之力啊,毕竟雍国最为精锐的西凉铁骑,早已死伤大半。
虽曹性也知道前方的战况很惨烈,不过对于此他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啊,因为南方的蜀国,也在那里对曹性虎视眈眈,张任是一个有脾气的人。
他始终认为上一次他败给了曹性,就是一个耻辱,并且在那一次中,他们的君王死亡刘焉还因为他而死,反正张任是这样认为的。此刻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曾经蜀王的懊悔以及自责,因此来去,张任觉得自己就只有一条路可走,继承蜀王的遗志,和秦国抗争到底。
只要秦国那边再有一点异动,再敢有一点出兵的迹象,张任绝对会趁虚而入,甚至张任都派出他的师弟张秀,跑出来再度打头阵。
因此面对这两个国家的态度,曹性也是感觉到一阵头疼。
每当人陷入困境之时,不要着急,或许只需要稍等片刻,不一样的转就会到来。
而这个转也没有让曹性等多久,不过曹性看着这个转,却是不由自主的皱起了眉头,因为这个转对天下来,或许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但对他曹性来,未必是一件好事啊。
这件事情这就是曹操在攻克了襄阳之后,继续带着大军向南推进,势必要将楚国一举吞并。
看着曹操的铁骑滚滚而来,刘备都已经是被吓得瑟瑟发抖,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然而他旁边的谋士诸葛亮却是出奇的冷静,诸葛亮让刘备不要心慌,曹操的势力不断扩张,即便他和刘备阻止不了,但有的人总会阻止得了的,诸葛亮将目光望向了东方。
诸葛亮对刘备做了一番推断,诸葛亮的推断就是,如今曹操都已经快占据整个荆州,想必有一些势力心中还是不愿意看见这样的,那就是居住在东边的孙策。
孙策上一次带领兵马,和刘表狠狠地打了一仗,并且强势将其击败,回去之后,孙策的名望大增,并且孙策也依靠着他的一系列段,迅速的平定了江东,如今,江东已经全部落入了孙策的掌握之中。
诸葛亮料定,孙策绝对不会看着曹操就这样做大,诸葛亮都已经有动身的打算,准备去东吴好好的游一番,让东吴和他们一起联合抗曹。
诸葛亮的这一番想法,得到了刘备的认同,只是有一点有一些出乎诸葛亮的意外,就是诸葛亮还未来得及动身之时。一个消息的传来,便是让刘备和诸葛亮心中一惊,同时他们的计划也被迫改变。
那就是孙策在没有联合任何人的情况下,竟然陈兵江上,直接朝曹操的这边突袭而来。
曹操在统一了荆州之后,势必也会将自己的魔爪伸向东边,这一点是必然的,稍微有一点军事观念的人都可以分析的出来。
不过这孙策的胆子也的确大,首先他贸然打曹操,一是师出无名,二是曹操现在就是一个庞然大物,面对一个比自己强的人,不逃就不错了,居然还敢主动攻击,所以孙策的这个举动倒是让许多人心中一惊,同时也有些人开始佩服起孙策,这孙策的胆量真的不是盖的啊。
而曹操在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整个人心中也有一些愕然,本来他以为孙策也就只是一个靠着父亲之名上位的辈而已,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是如今才发现,孙策这个江东霸王的称号绝非白来的。
既然他孙策想玩,那么就继续玩好了,曹操灭掉楚国,虽耗费了一定的财力物力,但是因为蔡夫人和刘琮的无能,导致蜀国直接投降曹操,又收获了一大堆士兵,再加上原来曹操所带的兵马,曹操觉得,即便到了此刻,他依然还可以再打一仗,那么下一步就是平定江东。
不过想要平定吴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囤积粮食,所以曹操也只是做了初步的部署,让前面的人顶着,不能再让孙策往前面打一步,过不了多久,他就会带大军来踏平吴国。
而趁着这个时,刘备和诸葛亮再次啊动,诸葛亮前往了东吴,直接面见到了孙策。
当诸葛亮看见孙策之时,诸葛亮的眼中都是不由的一亮,眼前的这个孙策,不像那些富家公子一般,虽他是继承父业,但是别人的身上与生俱来一股雄姿英发的气息,让人看了都有一种想要追随他的冲动,这或许就是所谓的人格魅力。
也正是因为有此魅力,有此气魄,所以孙策才敢直接开打。
其实诸葛亮起来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想服孙策,让他刘备也加入其中,孙刘两家一起对抗曹操。
不过让诸葛亮有一些苦恼的是,在江东内部似乎有人反对诸葛亮的这种看法,就比如站在孙策旁边的周瑜,周瑜现在基本上都可以算是吴国炙可热的人物,他可是和孙策拜把子的兄弟,并且整个人的能力也是极强,无论是军事还是政略,都是一等一的高。
周瑜直接对诸葛亮,要想抗击曹操,他们吴国一个国家即可,用不着其他国家出相助,更何况现在刘备落魄不已,根本算不得上一个国家。
诸葛亮听到这里,心中也有那么一些苦恼。此刻还是按照历史的轨迹在进行,的历史上的孙刘联盟,本来周瑜也是不算很看好刘备。
甚至周瑜直接建议孙权不要理会什么刘备,刘备这个家伙狼子野心,有会抓起来杀了。
不过孙权也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听周瑜的话,最终致使刘备做大。
但是现在不同,孙策依然在世,孙策和他的二弟孙权,完全是两个性格的人物,孙权表现的非常内敛,而孙策则是那种极富有攻击性的人。
在他的带领下,下的人大多数都是选择了主战。所以此刻的诸葛亮,所处的形式可谓是十分不利。
周瑜直接目光灼灼的盯着诸葛亮,向诸葛亮问道,诸葛亮有什么资本和他们吴国联合,诸葛亮正盘算着该怎么回答,然而没想到的是,孙策却是哈哈一笑,随后摆了摆,大度的道。
“曹贼势大,居然妄想把伸到我们江东,我周某人第一个不答应,虽我和那位刘皇叔非亲非故,也素不相识,但是他敢于抗击强大的曹操,就足以证明他的魄力所在,如今曹操大军来袭,却依然实在不降,也足以证明他是一位英豪,既然如此的话,让刘皇叔带着大军加入我军又有何不可,毕竟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强!”
诸葛亮听到这话,他的心中都有一些愣神,这个孙策表现出来的就是豪气。对于这些事根本不拘节,正是因为有此性格,所以才有这么多人愿意追随于他。
诸葛亮心中非常感动,回去之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刘备,刘备也是点了点头,不过也就在刘备这边,准备带着兵马前往江东的时候,突然再江夏发生的一件事,那就是刘表的长公子刘琦,因为楚国的灭亡过于悲痛,竟然中风而死。
现在刘琦的身份还是有那么一些敏感,他在这个时候竟然死去,似乎有那么一些匪夷所思。
当刘备听到这个消息之时,也是悲痛欲绝,但最后还是坚强的站了起来,他找到了刘琦的那些下,对他们宣布了刘琦的死亡,刘琦本来就有一些体弱多病,再加上楚国的灭亡,对他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他一时间接受不了,所以就此撒人寰也实属正常。
甚至刘备还加了一把火,在这些将士都灰心的时候,直接到造成刘琦死亡的罪魁祸首,就是曹操那个家伙,曹操灭了楚国。简直就是天怒人怨,他们死去就是为了向曹操讨回应该得到的东西。
众将士一听这话,眼中也逐渐的有了神采,站起来,振臂一呼,高呼刘备的名字,刘备就此收编了刘琦所有的兵马,随后刘备带着差不多两万人马,直接前往了吴国。
当看到这里之时,曹性甚至不用看下去,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他一边部署他对于蜀国的安排,一边慢慢的观看江东那边的局势,因为孙策不同于孙权,孙策可是勇猛类型的人物,他直接御驾亲征,所以这场战争开始就打得很猛。
曹操灭了楚国,得到了一大片疆土,本是志得意满的时候,虽孙策是一个阻碍,不过在曹操看来,孙策这个阻碍也算不得什么,孙策毕竟是辈,哪里能和他这种老前辈相提并论,所以他不顾众人的反对,再次领着十多万大军,直接开到了江东,最终两军决战于赤壁。
不过战争刚刚打起来,曹操的头就有一些痛了。原本以为孙策是一个软柿子,然而却未曾料到这个孙策竟然是一块硬骨头,他直接对他的士兵发了一个讯号,那就是不撤退不投降,死战不退,保卫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