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夕阳产业
早在922年,“时代之父”亨利卢斯建立与校友布莱顿哈登共同创办了周刊,在当报刊杂志普遍“严肃正统”的语言风格中,以它兼具深度与时效性的周刊形式,很快就成为销路最广、影响最大的期刊之一。
929年哈登去世后,卢斯又逐渐建起几个杂志品牌、、等,它们组成了时代出公司,并且在960年代中期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商。
990年月,这个米国出业最辉煌年代的代表和华纳传播公司合并,“时代华纳”诞生了,它是当时全球最大的传媒娱乐集团之一。
当时的时代华纳,堪称米国媒体集团融合的产物。在996年收购特纳广播后,时代华纳又完成了一桩20世纪史上最大的收购案之一。
2000月,络明星公司米国在线宣布以0亿美金收购时代华纳,成立l时代华纳公司。杂志、电视、络所有形式的媒体都被整合到全球最大的媒体公司之中。
200年,新公司在“财富500强”的排名中从第2位迅速跃升至第位。
但它同时也是史上最糟糕的并购案,2000年的股市崩盘让当年的络泡沫迅速破灭,l的线上广告业务也因此一落千丈,拨号上的生意陆续被宽带上的公司蚕食。
而内部话语权的斗争更是让这个大象集团损失惨重,合并第一年,这家公司就亏损亿美金,第二年更创下9亿美金亏损的记录,相当于智利与越南的gdp之和,合并2年内,公司市值缩水2000亿美元,成为现代金融史上最大的惨案之一。
最终,这个巨大的媒体融合体以分家宣告结束。200年,时代华纳将l业务剥离,接着又把时代华纳有线业务分离了出去,但下降的势头没有停歇的意思。
在米国杂志业一片衰败景象中,此时面临挑战的是时代华纳的杂志业务,现在杂志业务的收入有个季度都在下降。
时代华纳内部要求把这块业务分拆出去,以免拖累整体的呼声一直很高,否则以马克之能,也不能轻易的服这一群人精们,这是相当于嫖客遇上妓女,自然可以轻易成真好事。
时代华纳的董事长兼e理查德,也一直希望时代华纳完全专注于电视和电影业务,时代公司则专注于其核心印刷业务,现在印刷业务还是有些搞头的,但赚惯大钱的马克,看不上这些钱,干脆整块剥离。
被抛弃的时代公司曾经不可一世,但被剥离时却负债累累,分摊了时代华纳亿美金的债务。这个数字是时代年盈利的三倍多。评级构dy因此给了时代公司一个负面的评级。
“几近被榨干油水的公司”,在拆分之后的一周内,时代公司旗下的杂志都做出了这样的描述,“虽算不上负债累累,但时代的确已在灵活性上不及新闻集团这样的对,后者在去年分拆时不但没有债务,而且还到亿美元现金。”
像绝大部分报刊出商一样,经历了广告与订阅量的滑坡,时代公司开始削减开支、关闭部门,让那些富有才华但同时也要求高薪水的记者离开。
杂志们开始共享资源,编辑们与商业部工作。去年,时代就换掉了旗下杂志relle和ntyle的编辑们,全公司上下裁掉了大约00名员工。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时代公司最近从那栋位于洛克菲勒中心的时代生活大厦搬到了曼哈顿下城一座毫无特色的摩天大楼。
“它不再是以前的样子了”,曾为时代公司工作的编辑,“不幸的是它们有相同的名字,只是两者之间没什么关系。”
现任时代e罗伯特从去年9月被委任振兴整个公司的任务,他迅速将、和杂志变成一个“多媒体”、“多功能”的公司:尽管印刷业务依旧占据着这个公司年收益亿美金的三分之二,但时代公司的注意力早已分散到其他业务上了。在重影音娱乐的策略中,杂志业务被更轻量化处理了。整个公司的定位都开始松动,它开始提供一些付费服务给读者们,比如开设酒食俱乐部或是售卖宠物保险。
不过,不管罗伯特如何自信,也可能无法拯救这个日渐西沉的杂志帝国了。几十年来,这个曾经在米国乃至国际开启无数社会话题走向的杂志帝国,在当下显得无比挣扎。
分析师和前员工们都认为,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错失的会让这家公司更加难以适应变动中的媒体环境。
尽管还时不时会引起一些声响,的封面故事偶尔也能吸引一些注意力。
许多人对于马克王家族强势入驻是寄予厚望的,但马克对于经营杂志,兴趣不大,他认为做这一行,成本太高,利润太低,用工成本却居高不下,不断上涨,这让大家经营这业务的兴趣更低。
曾经,即使是政界强人,也以登上时代周刊封面为荣,每一年的米国十大风云人物,全球十大风云人物,最是吸引目光不过,但他们的广告收入却逐年降低,就像一样,收入逐年降低,终至连名利场奥斯卡之夜也办不起的地步。
对于时代集团几份全国型大杂志,马克还是有几分看重,希望继续持有,但他们是义无反顾的加入了罢工的行列,没有护航舰队的航空母舰,不能叫航母战斗群了,今日这些子公司被裁,连印刷厂都被裁,他们将成为无根之木,最终也会消失。
华尔街报道:“整个时代华纳纸质板块加入罢工行列,这将会引发投资者的担心而股市动荡。”
国内主要的新闻媒体都报道了这一事件,马克做事总是出人意料,将整个起家的出业务一刀切,只有他才干得出来,而马克的做法也令国内不景气的出业更加处境艰难。
公认的投资天才,都不看好出业,马克除了是知名导演,投资天才,也是知名畅销书作者,他的第一桶金,就是的权费,他也凭着成为全球知名畅销书作者,他也不看好出业的未来。
在米国,亚马逊上的电子书销量已经超过了实体书销量,与电商巨头合作,成为了传统出商不得不接受的选择,亚马逊的可怕之处并不只在于低价,整个图书市场的产业链都会因电子阅读而重塑。
电子书价格之战,让读者从心理上认为电子书就应该低价销售。无论市场需求多大,出商都必须接受不断降价的市场压力。如马克的作品精装纸质定价为499英镑,在平果商店该书的电子书价格是399英镑,但亚马逊书店的定价只有359英镑,最终逼迫平果公司不得不把价位调低到每本499英镑。
米国社会的读书热情早已不复当年:“以星期日书评为代表的全米一半报纸的书评都因广告不继而停刊,剩下的即便是书评,也不再具有以往的权威性;广播节目中只有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对书有兴趣,电视中与书有关的节目也只有奥普拉一枝独秀,但她和她的读者只对人生话题有回应;各种与书有关的奖项,无论是米国国家图书奖、米国书评家奖,还是普利策奖、诺贝尔奖,加到一起,都赶不上奥普拉的市场号召力。”
传统欧米出业一向是观念的行业,奉智性价值、审美价值、社会价值为尊,观念的先导性是其灵魂。那时的出人相信:超前的观念一开始只能为少数人接受,因此好书不获利是理所当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观念逐渐获得广泛认可,出物中就必然会产生畅销书,其高额利润便可覆盖亏损。
换言之,出人的工作就是:发现新作者,使他们经典化,继续发现新作者。如此,以一份自给自足的生意,而能为人类整体催生和保育文化创造力和精神价值,这令出具有非同寻常的职业满足感。
由此不难解释,为什么在八十年代之前两三百年的时间里,欧米出业的年利润率只有3%4%,甚至低于银行存款利息,而出人仍能乐在其中,当然更不难解释,为什么出被称作“绅士的生意”,因为它的初衷就不是为了赚钱。”
也许,即使是这样一份不为赚钱、自得其乐的坚守,在跨国资本、技术革命的冲击之下,也可能难以为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好的出环境,需要读者、从业者、执法者的共同营造。
不管环境多么复杂混乱,总有一些价值需要倡导,总有一些事情需要完成。有人,传统出是夕阳产业,有人它没有出路,但是像马克这样对出业务像外科术一样无情切除的,绝无仅有,:“马克无权对出业判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