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新店开张
何大娘听了李东升一番话,稍稍定心。那张记茶铺,她也是知道的,虽然买不起茶叶,但黄桥镇并不大,偶尔她也会去赶集,对李东升的话也又信了几分。
在麻五家吃的这一顿饭,让李东升印象深刻。
这麻家居然连白米饭都吃不起,只是些陈米杂粮,饭里还有许多砂子,而且粉量也不足,菜里也几乎没有油花。李东升几度哽咽,好不容易才勉强吃了些下肚。
临走时,李东升强行将带来的礼物留下了,又塞了几两银子给何大娘。
“这可使不得,你都带了礼物来,怎能再收你的银子。”何大娘一见银子,连忙推辞。
李东升道:“何大娘,麻五大哥救命之恩,这区区几两银子哪里抵得上,您要是不收,可要寒了我的心啊!”
何大娘推辞了几次都推不回去,只得怯怯地收了,一直将李东升送到了村口。
“娘,这李大哥真好,大哥现在学好了,也会做善事了。”
听到春花的声音,何大娘弯着腰回头看了一眼春花。
何大娘叹了一口气,却没什么,但她转过身去时,眼里却闪动着激动的泪花,谁又不想自己的孩子学好呢?
李东升回黄桥镇的路上时,看到官道边有一群人围着,凑近一看,才知道是一个乞丐倒在路边,听那些围观的人那乞丐是饿死的,众人一阵唏嘘。
“这已经是这个月死的第三十一个人了,这些逃荒的人跑到咱们这里来,以为有饭吃,其实我们这里也难有饱饭吃啊,真是可怜!”
“你们听了吗,北方闹了灾荒,地里颗粒无收,到处有人造反,死了好多人啊。现在米价一天一个价,不知还要饿死多少人,朝廷只知道派苛捐杂税,哪里会管咱们老百姓们的死活。”
“点声,别让官家听见抓你去坐监。”
“哦,我不了,不了,咱们走吧,官家来了。”
李东升听到一些路人的感叹,抬眼向县城方向一看,果然看着几个身着官服的人走来,他便也跟着人群散了。
前世李东升也不是没见过死人,不过活活饿死的人却是第一次见。
那乞丐瘦得只剩皮包骨,眼眶深得连眼珠子都看不到了,而且那人肚皮肿大,惨状触目惊心。
李东升心也算硬的了,但看到此情此景,也差点同情的掉泪。
李东升一路走,一边往路旁的稻田里看去。
这时代的农作物产量极低,李东升记得时代家里种的稻子,一亩地单季少也产个七八百斤。而他再看现在眼前的稻田,只看那细细的稻禾,便估计连四百斤一亩都未必能产得出。
“好像历史上有过一些记载,后世人分析,明朝中后期正处于冰河期,北方的气温要远远低过南方,自然灾害频繁,粮食经常绝收,不饿死人才怪。
明朝灭亡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原因便是这变冷多灾的气候,这里的百姓还能勉强有饭吃,已经算是富裕之地了,看来我运气还不算太坏”
其实在李东升的前世,即使遇到冰河期也没问题,那时候科技发达,生产力远超现在,哪里会饿死人。
“前世看那些,穿越人士个个牛逼哄哄,什么问题都能解决。我能不能也解决这个时代的问题,做一个救世主呢?嗯,好像有点戏,我想想,我有什么本事”
莆田县南大街上鞭炮响了半个时辰,一间占了两个门脸的新店开张。
李东升、姚青龙、王闽德、蔡阿狗、麻五都在这家爱心彩票公司的门前不停的拱,欢迎到来的宾客。
南大街上挤了不少看热闹的群众,把整条并不宽敞的大街堵得水泄不通。
姚青龙满面春光,看着围观的群众,朗声道:“今日咱们爱心彩票公司正式成立,欢迎诸位父老乡亲来捧场,咱们爱心彩票公司本着扶困安贫的宗旨,广散钱财,为莆田慈善贡献一份力量!”
一个围观群众不解地问道:“你们这爱心彩票公司是做什么的,售卖什么物产?”
姚青龙笑了笑,目光看向李东升,李东升便回道:“咱们这家爱心彩票公司不卖杂货,只卖彩票,这彩票的收益将拿出一半来做慈善,帮助穷人。”
“我可没闲钱帮穷人,我自己还是穷人呢!”一个群众抢着了一句,他这句话一出,便引起许多人的哄笑。
大家笑了一阵,有个人问道:“既然不卖物产,这彩票于我等何用,我们可没闲钱做慈善。”
“是啊,要做慈善去找那些地主老财,咱们可玩不起。”人群中不断有类似的声音出现,许多人眼中都闪现着狐疑的目光。
李东升微微一笑道:“大家不要急,听我,这彩票呢,对于买的人也有好处,是个绝佳的发财会。”
人群中有问道:“买彩票怎么能发财,你仔细!”
“是啊,怎么发财,我们可都是想发财的人啊,哈哈!”又有人跟着起哄。
人群中又是一阵哄笑,显然大家看热闹的心情多些,倒是并不相信在意这新鲜的玩意儿真能发家致富。
李东升压了压,继续道:“到我们公司买彩票,每注只要两块铜板,如果运气好,可以中五百万铜钱!”
李东升此言一出,整个爱心彩票门前顿时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张着嘴,一脸不可置信的样子。
人群中传出一个嘲讽的声音:“骗人的吧,世上哪有这等好事,两块铜板博五百万钱,那不是天上掉馅饼么?”
“是啊,吹牛也不打草稿,真当我们好糊弄么,走了,走了!”
人群在短暂的寂静之后,便有人不想再看下去了。
这时代的人哪里听过如此夸张的事情,但大部分人却没走。
李东升抛出的诱饵太强大了,大家都眼巴巴地盯着气定神闲的李东升,想听他继续解释下去。
李东升看到群众们眼中都闪着铜钱的符号,便知道有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