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世界很大
李东升听了愣了下,心里赞了一声路岛三喜郎。
“给路岛三喜郎松绑,带他去疗伤,其他人也都起来吧!”
加幸正雄他们听了大喜,连忙道谢。
路岛三喜郎被松了绑之后,疑惑地看着李东升。
李东升微笑道“你对自己的主公忠诚,这一点很值得钦佩,不过你选错了人。”
路岛三喜郎听了摇头道“主公便是主公,路岛一条性命都是他的,何来对错?”
李东升严肃地道“你方才,只要你主公不死,你不会转投他人门下?”
路岛三喜郎听出了些许不寻常的味道,却不知道如何回复。
“好了,我记住了,带他们下去吧。”
路岛三喜郎三人被带走后,汪浑疑惑地问道“主公,这些倭寇犯下如此滔天大罪,你为何要放过这些贼首?”
李东升摇头“只要他们受我约束,便不会再犯罪,真正的贼首是那涩川教直。这些人若能收为我用,不定也是一股助力。”
汪浑听了摇摇头,心里既是不赞成李东升这种做法,又觉得欣慰。
汪浑不赞成的原因很简单,这些是真倭,可不是容易喂熟的狼。只要看得不牢,很有可能被他们反咬一口。
欣慰的原因在于汪浑明白李东升心里还算善良的,李东升并不愿意过多的杀戮,李东升的善良也是汪浑愿意效忠的最重要原因。若是汪浑认为李东升是冷血之辈,他是绝对不可能真心归顺李东升的。
正话间,朴江在跑了进来,里拿着一张清单。
李东升见了接过那张清单看了起来。
“击毙倭寇362人,俘虏246人,船上发现被劫掠来的百姓4人,绝大多数是暹罗百姓。
缴获两千料大型福船2艘,中型战船2艘,型战船4艘。大型虎蹲炮20门,中型虎蹲炮4门,型虎蹲炮54门,鸟铳30杆,其他火器200余件。
各式炮丸000余发,铳丸5000余斤,火药000余斤。其余兵器三千余件。
船上金、银、铜、锡等价值约224200两白银,宝石及珍宝价值约20000两白银,其它香料等货物价值约30000两白银。”
旁边的关星星问道“主公,那些被倭寇抓来的暹罗百姓如何处置?”
李东升皱眉想了想,道“好生照料他们,如果他们有愿意留下来的,尽量给他们安置好。不愿留下来的,先集中住在一起,后面我再处理。”
关星星听了立即去执行命令。
李东升看了一眼汪浑,又道“汪大人,这些倭寇你让他们劳改几个月。如果表现好的,就给他们自由,安排他们在龙牙门生活,表现不好的,你随便处置。这些头领也暂时放在你这里劳改,我离开时再处理他们。”
“是,主公,我一定会安排好的。对了,主公,现在倭寇已经抓到了,是否准备回台湾?”
“回台湾之前我还得去大城和会安走一趟。”
“您还去大城做什么?”
“这平川真男将劫掠来的百姓卖去了大城,我得把他们救出来。另外,这些被倭寇劫掠来的百姓也要送回去。”
汪浑听了愣了一下,他没想到李东升还记挂着那些被抢走的百姓,心里更加敬佩钦李东升。
“那希琳娜公主和颂猜你要不要带走?”
李东升想了想,道“这两个人我是要带走的,另外,这批倭寇船上的财物我也要带走,再在船上补一些货物。你再帮贺满仓齐补齐一个团的人,我要带着去大城。”
五天之后,已是四月初了,西南风力渐渐大了起来。
龙牙门码头边成千上万的人为李东升送行。
李东升站在修好的福船上向岸上的人挥道别,近百名水费力地操纵着两千料的福船扬帆。
李东升的船队有两千料的大型福船两艘,中型的战船十五艘,型的战船四十余艘。这几十条船载着两千多人离开了龙牙门,前往暹罗大城。
李东升留了大部分的中型战船在龙牙门,毕竟龙牙门也需要武力守卫,火器也留了一大半。
此时的龙牙门已经有近四万人居住,汪浑招募的士兵也有两千余人。李东升为了保证龙牙门的战斗力,除了战船和火器之外,还留了一个营的嫡系部队给汪浑。
台湾到南洋的通道基本上已经打通。从台湾到澎湖,再到南澳,再到崖州,再是会安、万生石塘屿,最后是龙牙门。
顺风海贸公司可以沿着这条路将东洋和南洋贯通,有了这个基础,各国的货物便可有效地进行转运贸易,未来的商业前景极其诱人。
不出来不知道,这个世界真的很大,不知不觉间便几个月过去了。李东升自然知道他现在控制的地方还少,在来南洋的这几个月中,他对未来的构想也越来越清晰起来。
见李东升在船头沉思,汤博聪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上去。
“李公!”
听到呼唤,李东升转头,便看到了汤博聪。
汤博聪是汤衡的第三子,在离开麻六甲之前,汤衡便向李东升推荐了自己的两个儿子。李东升考虑汤家的情况,便只收了汤博聪一人。
李东升本想将汤博聪留在龙牙门帮汪浑的,但汤博聪想跟李东升去台湾看看,所以李东升将他一起带上了船。
汤博聪年纪约在二十五岁左右,身形瘦黑,眼睛却是很有神采,李东升一见汤博智便觉得喜欢。
汤博聪不仅会做生意,其实也是一个学者,他不仅对汉学也有较深的研究,对南洋各邦也是极为了解。
汤博聪与汤博渊两兄弟的主要心思放在做生意上面,在做学问上面便比不过他的父亲,这也是汤衡感觉后继乏人的主要原因。
“啊,原来是博聪兄!”
李东升点点头。
汤博聪看了一眼在甲板上的其他人,这里面便有许多被解救的暹罗人。
汤博聪感叹道“李公大善,这数百暹罗百姓被您解救,日后李公可享暹罗生祠供奉,功德无量!”
李东升道“暹罗百姓与我大明的百姓并无二致,多数都是老实本份的农民。国家无能,让百姓受这无妄之灾,我们这些当权者应该感到羞愧才是,绝不能以功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