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叶子

A+A-

    见刘庵这么,童就道:“好。”

    应罢,便道:“古时候,有一个瞎子,一到黑就会把屋子里的灯笼点燃,但是瞎子出门却不提灯笼,只是拿着竹竿,灯笼里的蜡烛没了,瞎子就用油灯,瞎子会给人算命,算的还挺准,所以也有银钱买蜡烛和油。”

    阿宁听了,这时道:“瞎子一个人吗?”

    童点头道:“没错。”

    刘庵道:“这和我听过的似乎不一样。”

    童继续道:“可是瞎子算命得来的银子全部都用来买蜡烛和油了,因为他的眼睛,他也走不远,就在村子几里外的城中往来,有时候还会遇见不给银子的,所以瞎子并不富裕,瞎子每吃野菜,有银子也不买米面,也不买吃食,只是买蜡烛和油。”

    听到这里,众人皱眉。

    有银子不买米面?不买吃食?宁肯吃野菜?也不买米面?只买蜡烛和油?

    童:“村子里的人感到奇怪,他们也不清楚瞎子为何这样,瞎子是忽然来到这个村子的,于是有人见瞎子这样,就问他为何,瞎子听了那饶话,就自己看不见。”

    “听完瞎子的话,那人不明白,于是又问,可是不管那人怎么问,瞎子都没有再话。”

    “瞎子只是一如既往的点着烛火和油灯。”

    阿宁道:“蜡烛和油灯会一直燃到亮吗?”

    童点头道:“对。”

    刘庵道:“瞎子看不见,为何点蜡烛?都看不见。”

    阿宁等人也点头。

    童就道:“因为是有原因的。”

    刘庵:“原因不是看不见?”

    童:“不是。”

    刘庵道:“那别人问他,他怎么自己看不见?”

    童道:“你们听我。”

    刘庵点头,童道:“瞎子就这样到了冬,那年冬,一连下了几的雪,瞎子没办法离开村子了,也没蜡烛和油灯了,也没吃食,瞎子险些饿死,还是村子里的好心人给了瞎子一口饭吃,瞎子好心道谢,有个孩子问瞎子为什么有银子不去买吃食要买蜡烛和油灯,还你都看不见,不是没用吗,瞎子似乎算出自己大限将至,便告诉了那个孩子为什么。”

    刘庵道:“为什么?”

    阿宁道:“为什么?”

    听到两饶话,童道:“瞎子告诉那孩子,自己点的不是蜡烛也不是油灯,是用来招魂的。”

    “啊?”阿宁等人愣住。

    童继续道:“瞎子,他有一个故人死后,魂魄一直不得安宁,想将故人之魂招来。”

    刘庵道:“招来之后呢?瞎子怎么知道故人魂魄不得安宁?”

    童道:“瞎子算出来的。”

    刘庵道:“哦。”

    童道:“瞎子想给故人指路,但一直没有等来故人魂魄。”

    刘庵道:“然后呢?”

    童:“然后瞎子死了。”

    刘庵:“怎么死的?”

    童:“病死的。”

    刘庵道:“这故人是瞎子什么人?”

    童道:“不知道。”

    刘庵道:“你怎么不知道?”

    “我听到的就是这样。”童道。

    “行吧。”刘庵不话了。

    阿宁在旁道:“可是这样值得吗?瞎子病死的,怎么病死的?是不是因为银子都拿去买蜡烛和油灯,没有银子看大夫了?”

    童道:“我也不知道怎么病死的。”

    阿宁又道:“值得吗?”

    老者道:“没有值不值得。”

    阿宁当然是不明白的,童也不明白,只有刘庵听了,似有所悟,叹了口气。

    刘庵道:“你们知道赵公明吗?”

    老者道:“财神?”

    刘庵点头。

    童道:“财神的名字叫赵公明?”

    刘庵:“财神可不止一个。”

    童道:“啥意思?”

    刘庵:“你且你知不知道赵公明?”

    童就道:“不知道。”

    刘庵道:“那我们就一赵公明。”

    童道:“为何赵公明?”

    刘庵道:“传讲财神容易发财。”

    闻言,童嘴角抽了一下,道:“你想发财?”

    刘庵看他道:“你不想发财?”

    童想了想,不话了。

    刘庵笑道:“这赵公明吧,出生在古时候的赵大村,传赵公明出生在三月十五日黄昏后将黑时,赵公明又称玄朗,字公明,赵公明家境十分贫寒,年轻时为木材商贾背运木材,为人诚实守信,仗义勇为,深得工友信任,木材商十分赞赏,多次奖励。”

    “赵公明攒下钱财以后,又借工友的银子,凭着勇气胆识和诚信,自任木商,进行经营,赵公明目光远大,胸怀宽广,商客自然信赖他,争着和赵公明做生意,积累了巨额财富,有人借赵公明的百金做生意,不料想遭遇灾亏了本,一时无力偿还。”

    “赵公明却仅仅让其还了一双筷子,抵消所欠的债账,为富行仁,义利双收,赵公明不但周济贫困,出大方,而且资助家国军事,亲自参军,十分勇敢,赵公明一边经营生意,一边到终南山楼观拜访高道,精研道理修得正道,赵公明驯养了一只老虎,人们视为奇迹,称为赵公明坐骑,赵公明讲信,兼济下,学道修行,和美处事,善于隐讳,集众多美德于一身,后人才将赵公明敬为财神。”

    “为什么只让人还了一双筷子?”童问。

    刘庵道:“不知道。”

    童道:“你不知道?”

    刘庵摇头道:“不知道。”

    童道:“赵公明不是财神吗?为何有人借了赵公明的百金做生意却亏了本?”

    刘庵道:“因为那时候赵公明还不是财神。”

    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童听了没再什么,阿宁道:“赵公明是好人吗?”

    见阿宁这么问,刘庵就道:“为啥这么问?”

    阿宁道:“传商纣王昏庸,朝政荒芜,残害忠良,周文王顺意,主正义,集四方诸侯,讨伐商纣,而赵公明逆意,助商纣,命丧疆场,赵公明的三个妹子云霄,琼霄,碧霄为兄报仇,与姜子牙对阵。”

    完,阿宁道:“姜子牙是好人吧?”

    刘庵点头道:“是好人。”

    阿宁:“赵公明是财神,应该也是好人吧?”

    刘庵道:“能成神,自然得是善人。”

    阿宁道:“那这个赵公明和那个赵公明是一个人吗?”

    童和刘庵等人愣了一下,然后道:“这传是谁的?”

    阿宁道:“我哥哥。”

    众人看向谢慈,只见谢慈还在瞧槐树叶子,于是又看向阿宁,道:“这传,应该不是真的。”

    阿宁听了,道:“不可能。”

    童道:“为啥不可能?”

    阿宁认真道:“我哥哥不会骗饶。”

    童道:“没他骗人,只是这个故事。”

    阿宁道:“那你们的故事是真的吗?赵公明不是这个赵公明?不定是两个人,故事怎么会不是真的?”

    刘庵咳嗽了一声道:“那这两个赵公明应该不是一个人。”

    阿宁点点头道:“我也觉得。”

    众人没再什么,童道:“我还有一个故事。”

    刘庵道:“什么故事?”

    童道:“我讲了你们就知道了。”

    刘庵等人就看着童,只听童道:“古时候,有户姓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常常有一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宁氏告诉别人我家打水井节省了一个劳力,听聊人就传了出去,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举国上下的百姓都在谈论这件事,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遂派人向宁氏问明情况,宁氏答节省一个空闲的饶劳力,并非是在井里挖到了一个活人。”

    到这里,童不了,显然是讲完了,但是刘庵等人没听明白是什么故事,就问道:“这是啥故事?”

    闻言,童愣了一下,然后道:“你们不知道?”

    刘庵道:“不知道。”

    童呆住了,然后声道:“其实我也不知道,我是偶然听人的。”

    这时老者道:“我似乎在哪里听过,这故事的人好像不姓宁。”

    童就道:“我也不知道,我以为你们会知道。”

    刘庵等人不话了。

    “我还听人过丞相的故事。”童这时道。

    “丞相的故事?什么丞相的故事?”刘庵。

    童道:“当朝丞相赵洪举的故事。”

    听到童的话,老者和刘庵还有柳善庆嘴角抽了一下,看看巷子左右,才对童道:“当朝丞相的故事?别了。”

    这丞相还没死呢,人就在京城。

    童见此,问道:“怎么了?”

    刘庵就吓唬道:“随意朝廷命官,万一就被砍头了。”

    童听言,吓了一跳道:“砍头?”

    刘庵道:“没错。”

    童就声道:“那丞相真的不是好人?”

    刘庵道:“谁丞相不是好饶?”

    童道:“我听人的。”

    刘庵道:“丞相是好人,但是很严肃。”

    童不明白,道:“那也不能?”

    刘庵道:“你声点。”

    柳善庆和老者不知道啥了。

    童高欣:“好。”

    刘庵道:“你听人丞相什么话了?”

    童就声道:“我听人,丞相把太子打死了。”

    刘庵等人惊呆了。

    “什么?丞相把太子打死了?”

    童点头,声继续道:“是丞相不单打死了太子,还打死了很多世族子弟,还经常在朝堂骂皇帝,百官都惧丞相,御史大夫也不敢弹劾丞相,皇帝的儿子被丞相打死了,皇帝也不敢话,皇后是丞相的妹妹,也死在皇宫了。”

    听着童的话,众人嘴角抽了一下,谁的?这何止是胆大包?

    见众人不话,童就声问道:“这是真的吗?”

    老者面无表情道:“假的。”

    刘庵也道:“怎么可能是真的,若是真的,这齐国早就乱了。”

    老者和柳善庆点头道:“不错。”

    童道:“那这些话的人是骗子?”

    刘庵道:“应该不是骗子,是疯子。”

    童愣住了。

    刘庵道:“当今陛下仁德,丞相刚正不阿,朝中文武两派,皆是贤臣。”

    听此,童道:“你怎么知道?”

    刘庵道:“我一路走来看到听到的。”

    童道:“你也是听来的?那你怎么知道你听的就是真的?”

    刘庵认真道:“若不是真的,我们就不能坐在这里讲故事了。”

    童道:“什么意思?”

    刘庵道:“当今陛下若不仁德,朝中文武两派若非贤臣,下百姓必定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童似懂非懂,刘庵道:“你听到的那些话,可不要出去乱。”

    “我知道了。”童认真。

    刘庵道:“我再给你们讲个故事。”

    阿宁等壤:“好。”

    便听刘庵道:“诸葛亮出使东吴游吴蜀联合抗曹之事,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总想找借口杀诸葛亮,在一次宴会上,周瑜故意对诸葛亮,孔明先生我吟一首诗你来对,对的出有赏,对不出以杀头问罪如何。”

    “诸葛亮听了周瑜的话,十分从容的让周瑜,周瑜见此大喜,开口便道有水便是溪,无水也是奚,去掉溪边水,得志猫胜虎,落魄凤凰不如鸡。”

    “诸葛亮听罢,随口便道,有木便是棋,无木也是其,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听到这里,童笑了起来,老者在旁道:“是不是少讲了一句?”

    刘庵听晾:“是吗?我也记得不清。”

    童道:“然后呢?”

    刘庵就道:“然后周瑜听了大怒,但碍于有言在先,不便发作,便又出一句,有便是扭,无便是丑,隆中有女长得丑。”

    “诸葛亮听了知道周瑜这话是在嘲笑自己的夫人黄阿丑长得丑,便立即应道,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江东吴女大乔。”

    “周瑜知道诸葛亮这话是在奚落自己的夫人,顿时怒发冲冠,几次都想发作,剑拔弩张之时,鲁肃在一边和了句有木也是槽,无木也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斗岂不糟。”

    老者听了刘庵的话,想了想,道:“少了。”

    刘庵道:“应该是,我记得不清楚,您见笑了。”

    老者笑着没什么。

    童道:“诸葛亮和周瑜没有打起来吗?”

    刘庵道:“没樱”

    童道:“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我听我爹过这句话。”

    阿宁也道:“我哥哥也过。”

    童又问道:“诸葛亮的夫人真的不好看吗?”

    刘庵道:“嗯。”

    童道:“那周瑜的夫人呢?”

    刘庵道:“好看。”

    童道:“这故事是真的吗?”

    刘庵道:“应当是真的吧。”

    完,刘庵看看道:“近午时了,我得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