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翠微宫赐书

A+A-

    公元64年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将自己御笔撰写的帝范十二篇赐给太子李治。又谆谆告诫道:“你应该以古代的圣哲贤王为师,我并不是你学习的榜样。古人,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我自从即位以来,也有许多不足为训的地方,比如:锦绣珠宝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建造,犬马鹰隼无远不至,巡游四方烦劳百姓。这些都是我的过失,你要引以为鉴。”

    第二年,唐太宗便在翠微宫阖然长逝。“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是后话,但翠微宫对李治和李世民来是传承帝范的地方,非同一般。

    杨清心心想帝范是唐太宗对太子李治最后的遗言和嘱托。这也表现了唐太宗的良苦用心。他一生统治天下的经验都留在了这部帝范里,李世民在教给他的儿子君临天下,驾御万民的诀窍;他在教给他的儿子做皇帝的秘诀;这部帝范是唐太宗留给唐朝后代皇帝的私家密典!几乎这种私家密宴会却让杨清心参加了,可见杨清心对于李世民来,是位置极高了。

    在帝范里,唐太宗几乎讲到了做皇帝应该注意的各个方面。它包括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十二篇,是一代英主对人生和世界的体悟;是一个马上争天下、马下治天下的开国君主一生经验的总结。或一言中的,或一语道破天。其看问题的高瞻远瞩、论理的深邃透彻,确实令人佩服。一些非凡的至理明言,自非常人可以谈,只能出自像唐太宗这样的伟人之口。帝范的许多思想,对我们今天仍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帝范卷一

    君体第一

    夫人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人主之体,如山岳焉,高峻而不动;如日月焉,贞明而普照。兆庶之所瞻仰,天下之所归往。宽大其志,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断。非威德无以致远,非慈厚无以怀人。抚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礼。奉先思孝,处位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此乃君之体也。

    人民是一个国家之所以建立的先决条件。就像易经上的:先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了上下才产生了礼义。当然,一个国家光拥有民众还不够,还要爱护人民,保护人民,否则,人民就要背叛你,还谈什么立国呢?

    国家是一个君王的根本。国君之所以被称为国君,之所以贵为天子,就是因为他拥有一个国家。如果国君能够以德来团结人民,那么人民就乐于为君王出力,这样,国君就可以长久地拥有国家,如果国君虐待人民,人民离散而不肯归附,那么你想当国君,又怎么能办得到呢?

    做君主的,外观上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像山岳一样稳重而高俊。令人望而生尊崇之心,望而有敬畏之感。这除了帝王天生的厚重仪表之外,主要是指作为人君的修养。“德重如山岳”,君主有德则在百姓眼中自然重如山岳,如若无德,即便像山岳,又有谁来敬畏呢?

    作为人君,要像太阳和月亮一样,具有永恒的光热,而且普照万物。

    人主应该天下为公,不能有丝毫的偏私,让普天之下的每一个黎民都能感觉到帝王的恩泽。这是做人君的必须具备的素质。

    君主是老百姓行动的指南,也是天下民众所向往的归宿。作为君主,不负众望,爱护人民,百姓就会把他视作保护伞和自己的归宿。商朝时候的伯夷为了躲避暴虐的商纣王,居住在北海之滨,后来他听周文王起来反对纣王,就:“我何不回去呢?我听文王治理下的西伯很注意善待和养育老者。”大公为了躲避纣也住在东海,他听到文王兴起的消息,也高兴地:“为什么不回去呢,我听西伯那个地方能够养育老者。”唐太宗借此明一个好的君主,应该是天下百姓所向往的归宿。

    人君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这样他的心才能包容宇宙,涵容万物。一个帝王如果肚鸡肠,器量狭窄,他怎么能有容人之量?胸中怎么能装得下整个天下呢?

    作为帝王,如果能使自己修养到平心静气,公正地对待天下的人和事,那么临事就能正确决断。大学:“所谓修身养性,就是要做到能够使自己的心平正。一个人心中有愤怒,则做不到平正;心中有喜好,则做不到平正;心中有忧愁,则做不到平正;心中有恐惧则做不到平正。”可见一个人要想做到自身公正,就必须摈弃私心杂念和个人的喜怒好恶。这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没有威望和好的德行,就不能号召远方;没有慈善和广厚的爱心,就不能安抚万众。这二者相辅相成,珠联璧合,缺一不可。作为拥有天下的国君,如果没有威严,不能使邪恶畏服,国家就不会太平。这样不足以保护人民,人民也会产生怨气。反之,如果一味穷兵黩武,以残暴之心对待天下,也会导致众叛亲离。所以,树立威信之后,还需要用慈善和厚爱来抚恤天下。其实,恩威并用本来就是历代统治者惯用的统治段。

    九族指皇家宗族及其他皇亲国戚。要以仁义来安抚九族。皇帝虽然掌握生杀予夺的大权,但对大臣还要以礼相待。君待臣以礼,臣下才会心甘情愿地为国家出力,国家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如果国君蛮横无礼地对待臣下,不是培养出奴才,就是导致众叛亲离。因此有能力的国君不是去压服群臣,而是以仁德礼义去让臣下折服。

    敬奉祖先要做到孝;高居皇位要时时想到谦恭谨慎。

    君王应该克己勤劳,以彰显自己的德义。作为君王,时刻都面对臣下的顺耳之言。因此人君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警醒自己不要妄自尊大,不可一世。相反,君王更要以身作则,勤于政事。这样,德行才能远播,处理事情才能做到恰到好处。

    如果做到了上面的要则,就具备了为君的大体。也就是,上面讲的那几个方面是对一个皇帝的最起码的要求。

    且看下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