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淳安番外(三一)

A+A-

    天空雾蒙蒙的,已然是正午时分却不见丝毫转晴的迹象,甚至还有风雪来临的前兆。

    簌簌的冷风顺着袖口衣领钻进行人的身体里,寥寥几个路人裹紧衣领匆匆忙忙朝家赶去。

    崔家崔夫人的院子里,崔胜焦躁不安地走来走去,平日里面对千军万马都不眨眼的崔将军此刻听着内室自家夫人的一声声哀嚎,眉头皱成一个“川”字。

    屋内一盆盆血水不停往外端,崔胜愈发焦躁不安。

    “夫人,用力啊!”

    稳婆催促着崔邓氏用力,床上的妇人满头汗珠,脸色苍白,攥紧床单使出全身的力气。

    “头出来了!夫人再加把劲!”

    崔夫人听见这话,咬着牙发力,总算是听到了一声婴儿的啼哭。

    稳婆清理干净,用一旁早已准备好的红布裹上的婴孩,面带喜色,“恭喜夫人,贺喜夫人,是位郎君呢。”

    崔夫人看着的婴孩,露出一个笑容,院子里的崔胜在听见孩子啼哭的那一刻就立刻跨入了房间。

    “莲娘。”

    崔夫人姓邓名晚莲。

    崔胜急急忙忙走到床边查看妻子,竟是连孩子都未看一眼,惹得邓晚莲又羞又恼。

    一旁的稳婆极有眼色,适时抱着婴孩上前,“恭喜将军喜得麟儿。”

    崔胜接过稳婆怀里的婴孩,平日里凌厉的眉眼此刻完全舒展开来,“莲娘,辛苦你了。”

    邓晚莲扬起一抹笑,“崔郎给孩子起个名字吧。”

    崔胜稍加思索,“莲娘以为安宴二字如何?”

    “安宴,崔安宴”

    邓晚莲抬眸笑了笑,“极好。”

    屋外风雪肆虐,屋内的婴孩睡得正香。

    ——————————

    “宴奴,我们一起踢蹴鞠吧。”

    崔安程拿着蹴鞠跑到站在柳树下的崔安宴身边,狗狗眼里充满渴求。

    五岁的崔安宴粉琢玉器,长得煞是好看,只不过那一张脸上总是没什么表情。

    家里的仆人即使再喜欢三郎君也不敢轻易靠过去,实在是因为三郎君那一双黑眸似乎能将人看透般,看的人无处躲避。

    也正是因为如此,三郎君身边没有随侍的婢子。

    崔安宴看着崔安程里的蹴鞠,面无表情地问道,“为何要踢蹴鞠?”

    崔安程被弟弟的问题问住了,他挠挠头,“因为我想玩啊。”

    崔安宴的脸上依旧没有任何表情,一双黑眸平淡如水,“你踢蹴鞠之前,它未动,你踢完之后,它也未动,既然结果相同,何必再浪费时间体力去踢它呢?”

    十岁的崔安程被弟弟的理论唬住了,他拧着眉头看着里的蹴鞠,隐隐觉得弟弟的有道理,但总觉得有些怪异之处。

    崔安宴看也未看抓耳挠腮的兄长,迈着短腿走进书房。

    这年冬天风雪肆虐,南方雪灾,死伤惨重,就连京都都涌进来不少难民。

    国有难,民受苦,上位者无法坐视不理。

    崔将军整日为安置难民处理暴动忙的焦头烂额,崔夫人便带领府中家眷在京都街头布棚施粥,安抚难民。

    就连一向调皮的崔安程也在这肃穆的气氛中敛了性子,在粥棚里忙得不亦乐乎。

    唯独崔安宴,他站在忙碌的粥棚边上,与周遭悲悯的气氛格格不入,一双黑眸深不见底,平静淡然,甚至年近六旬的老妪昏倒在离他脚边仅有三步远的地方,他仅仅瞧了一眼,便收回了视线。

    周围侍奉的仆从无一不是感叹崔郎君年纪铁石心肠。

    自此,府里隐隐传出崔二郎君冷心冷情的言论。

    这等言论终是传到了崔老夫人的耳中。

    焦老夫人跪在佛堂里,念珠在她的指尖一颗颗划过。

    老夫人年事已高,早已不过问府中之事,却忽而想起去年一件不大不的事情。

    去年开春,宴奴的乳母宋氏家中生了些许变故,听闻是宋氏的阿爹没了。

    宋氏在主院崔夫人那里哭了一通,眼眶红彤彤地出了主院,临走之前背着包袱来跟宴奴辞行。

    “婢子无福,无那等福缘侍奉郎君,此后望郎君平安喜乐,衣食无忧。”

    宋氏眼眶通红,含着泪拜别崔安宴,后者心思放在石桌上的一副画上,甚至连头都没抬。

    当日崔老夫人偶然见此,还暗中惊叹宴奴冷静自持,必有大作为,现在回想,却是惊出了一身冷汗。

    去年之际,宴奴不过四岁稚儿,同乳母宋氏朝夕相处千余日,面对宋氏的离去却能面不改色

    垂髫儿何来冷静自持之

    里的念珠猛地断了线,佛珠一个个散落在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崔老夫人面上难掩惊恐之意,嘴唇嗫嚅了几下,终是一言未发。

    翌日不顾风雪,崔老夫人带着崔安宴上了平肃寺。

    崔老夫人带着崔安宴拜见悟宁大师。

    慈悲为怀的僧人只看了端坐在崔老夫人身边的崔安宴一眼,心下便有了计较。

    红尘世俗,人皆有欲,对面的稚儿眼中神色清明,淡漠如水,少了欲念,一念之差,佛魔立现。

    “老衲与这郎君颇有眼缘,不知能否让郎君随老衲在这平肃寺修行?”

    悟宁此番话让崔老夫人愣了半晌。

    能成为悟宁大师的弟子自然是极好的,只是宴奴如今不过五岁,清修之苦受不受得了却还是另一回事。

    同崔氏夫妇商量一番,崔安宴便在开春之际入了佛门。

    削发为僧的那一日,悟宁亲自为崔安宴取了法号——淳安。

    还淳反素,济世安民。

    自此,世间没了将军府的崔郎君,只有淳安上诵。

    在平肃寺修行的日子极其清苦,淳安仅待了半月,整个人便清减不少。

    寻常儿遁入空门不过两三日便已受不得清苦日子,可淳安不哭不闹,甚至比来之前愈发安静。

    悟宁常让淳安跟随寺里的师兄去山下挑水,他身板,拿不了重桶,悟宁便为他做了一个桶,提在上轻便不少。

    见到淳安的第一眼,悟宁心里已有定数。

    此子七情淡薄,佛门可造之材,非济世安民便祸害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