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布局
至于天子开始时暗示不能留下之言,那更是扯淡。殷勤才不相信他的鬼话,这老货真心求道倒是真的,决心赴死是肯定不会的。别的不提,只看这老货阳神不保,却能夺舍一只金刚鹦鹉,就能推断出他对于长生大道的那份执着。
有道是好死不如赖活着,这话听起来虽孬,对于许多修道之人却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那闵一行自爆金丹,听起来豪气干云,英雄气概,实际上鬼才知道这师徒俩,是不是受了闵承真的操纵才糊里糊涂地送了性命?
殷勤在这蛮荒之中生活得越久,对那些高高在上的修士便多了一分了解。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求长生的心思是有的,出离世情的心却很少见,对于大部分修士来,不但要长生不老,还要仙福永享才算圆满。
尤其是像天子这般,越是心灵巧的主儿,就越难摆脱对于世情之依恋,殷勤不信他能真的看破一个情字。天子口口声声要求复仇,殷勤觉得他大部分的恨意,怕是与旁氏无关,而是来自于他双修道侣意外陨落。
正是出于上面的种种考虑,殷勤才有信心将大鹦鹉带来此处,一面打压他的气势,一面又要费尽心地邀他入伙。天子的法力虽然没了,但炼器的段和见识一点没丢。蛮荒传言,一个天子可当半个宗门,在殷勤眼中,他的价值简直无法估量。
大鹦鹉在地上来回踱步,心中也是暗自激动,虽然对于一颗修炼了一千多年的老修来,此等事本不应该有什么感觉才对,但是对于一只天生情绪化的金刚鹦鹉来,一点事都能让他兴奋得唧唧叫嚷。天子有点后悔,当初选择金刚鹦鹉作为以防不测的最后段,还是考虑得不够周详。
当时,他主要是看中此鸟堪比玄龟般悠长的寿数,一只妖王期的金刚鹦鹉往往比人族的元婴大能活的年头还多。天子不敢强夺人族修士的肉身,只能退而求其次地寄身与这扁毛妖禽的体内,以前所学的种种道法都已没了用处,他必须要耐心寻找一条能够以血脉进阶的妖修之路。
金刚鹦鹉除了活得久,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神通,但对于天子来,活得久就是最大的用处,只要能捱到妖皇级别,他便可以通过血脉之力,再造阳神,进而凝聚元婴,重新回到修道的正途之上。
天子费尽心,种种安排,是因为他早就想明白了,蛮荒之上,真正能够帮助他在血脉传承上晋级的,也只有讖语中所的那只临西的玄武!
当然,在他来,除了重聚元婴,能够帮助旁氏夺回正统也是当年旁氏元婴陨落之时天子亲口许下的承诺。
句实话,在殷勤带他来到天坑之前,他都没有对实现那个承诺抱有任何的幻想。直到他听过殷勤所讲的种种规划,方才对这个蛮子刮目相看,也终于在心中肯定,殷勤便是讖语所言的临西之玄武。
天子之所以做下如此判断,是因为他看出,殷勤其实所谋颇大,这个蛮子绝非外间传言的那般,只是个到处钻营一心赚钱的钱串子!
殷勤以为天子只是管中窥豹,看到了一条猪尾巴,殊不知以天子的心思计量,听过他的一番谋划,马上就能想到他背后的真正目的。殷勤之所以围绕金丹自爆的天坑大做文章,除了表面上毁尸灭迹,以及聚敛灵石两个目的之外,其隐藏在背后的心思,却是颇为耐人玩味思量。
在天子看来,这哪里是建一处供人游玩享乐的园林?殷勤根本是在为了在蛮荒之上兴建一座新城而做的规划。或许一行园前期只能算个大型村落的水准,但倘若殷勤所的种种假设皆能被他实现了的话,假以时日,此处不定会发展成为与野狼镇规模相当的真正的城池。
更关键的是,一行园所处的位置,正好在仓山郡城、野狼镇以及花狸峰所构成的三角形的中间点上。殷勤选择此处建园设镇,天子觉得其目的有二。
首先一条,花狸峰太过于深入蛮荒,好比一枚孤悬于外的棋子,虽有云裳老祖坐镇,但相比万兽谷其他互为犄角之四峰,还是显得孤立无援。别的不,倘若花狸峰也处于野狼镇附近,再借给闵一行十个胆子,他也不敢上门惹事。若是一行园这枚棋子,最终落定棋盘的话,则相当于为花狸峰做了个眼,将其连入了万兽谷的攻防体系之内。
至于建园设镇的第二个目的,才是另天子对殷勤另眼相看的原因:殷勤并没有将这处城池建在野狼镇与花狸峰之间的直线上,而是借着开发天坑的由头,将地点取在了更加靠近仓山郡城的一方。天子开始时以为,殷勤是在担心万一兽潮来临,花狸峰保不住的话,大家可以撤到此处,凭借仓山郡城与野狼镇之支持,做最后的抵抗。可是当他听到殷勤大谈特谈,要造所谓荒级飞舟,从仓山郡城载人载货,便马上否定借势的假。他断定,殷勤此举其实是在打从仓山郡城吸纳“人口”的主意。
自从坠星海家园破碎之后,天子曾经不止一次地设想过,能否联合蛮荒五宗,合力对抗蛮皇武氏?推演的结果,无一不是以五宗尽灭为结局。天子沮丧地发觉,哪怕将铸剑谷也绑在一起,六宗合力也照样不是武氏的对。
原因很简单,武氏一朝的元婴、金丹的数量就已经超过了六宗之合。除此之外,武氏还有筑基精锐所组成的二十四宿,以及海量的筑基修士,无数的炼气修士。而武氏之所以能够对六宗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在于,武朝数以十亿计的庞大的人口基数。
若论道法传承,包括万兽谷在内的六宗,哪个都有上万年的历史,底蕴比武氏差不了许多。但是若论到弟子的选材来源,六宗基本上只能从依附宗门的那些世家,或者是一两处临近宗门,类似野狼镇的型城池选拔人才,与武朝几年一次全国性的开脉遴选,如何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