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当李承乾的小伙伴17
夜色已深, 李世民却依然待在书房,笔墨不断,书写不停,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这政务有多忙呢, 可若是走进一看, 你才会发现, 什么政务啊,人皇帝陛下这是在联系书法呢。至于临摹的对象?喏,那不是在边上摆着呢嘛,下午刚新鲜出炉的孝经。
这一本总数不过是1903个字的孝经,每一个字李世民都细细的揣摩,看了又看, 长孙皇后近来的时候看着这样痴迷的李世民忍不住哑然失笑, 上一次看到丈夫为字画着迷是什么时候?好像很久了吧。难道那孩子的字真的就这么好?
心中忍不住好奇的长孙皇后上来也没喊人, 直接凑到了李世民身边,探头看起了那桌上李世民刚放下的那张纸, 这不看还好, 这么一看,长孙皇后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哎呦喂,这皇帝是不想要他这手腕了吧, 看看这练废的纸,都有一尺厚了。
“怎么不知道劝劝。”
长孙皇后忍不住对着边上那內侍狠狠的瞪了一眼,压低了声音责备起来。可即使是已经压低了声音, 在这安静的掉根针都能听到的屋子里依然显得分外的明显,这不是,李世民手里的笔就被惊的那么一滑,直接写废了。恩,这也算是惊醒了李世民。终于让他从那种着魔一般的执着中回了神。
“观音婢,你来了啊。”
“陛下连用膳都忘了,臣妾怎么能不来,也还好是来了,不然怎么能得见陛下如此用功的模样?陛下,到底是怎样不凡的字体,能让您这样不吃不喝的临摹?让臣妾也见识见识。”
话间,长孙皇后的注意力终于注意到了那一本孝经上,一看上头的内容,字还没细品,这皇后就忍不住想要偷笑了,这皇帝明明是想要罚别人的,不想看到了这字之后,倒是反过来像是罚了他自己,看看这一的纸,他这是写了多少的孝经啊,若是堆到太上皇那里,估计都够换回十天半个月的好脸色了。
当然了,这样的人李世民是没看到,看到了也未必会想到,因为这会儿虽然他人已经从那种魔怔一般的情形中缓过来了,可那眼睛却依然在看那字,精神也多集中在那字体上,分到和皇后话的那点子注意力,两成有没有都不好。
“确实不凡啊,疏朗大气却又纤柔显媚;温润娴雅却又自带剑锋;这楷书,融合了如此之多的风格,这孩子怕是不知道临摹了多少书法大家,这才能融在一处,显出几分自己的模样来。不简单,不简单啊,这样的功力,研习书法几十年的老儒都未必能做到。”
听的李世民这么夸赞,长孙皇后也忍不住对着那孝经细品了品,这一看自然也是满脸的赞赏,不管怎么这别树一格的字体,就已经让人很惊艳了,等着细微到细节处,那更是让人越看越美,至于其他的……恩,那也是有几分端倪的,这不是,皇后已经忍不住侧头对着李世民了:
“二哥不我都没差觉,这孩子才几岁?怎么这字迹……瞧着都有了五六十岁人的沉稳?若非那笔锋处那几许锐气,我都不敢相信,这是那孩子写的。”
“若非亲眼所见,我也不敢信。分明是承继两王,却又别出枢机,这本身已经十分的不易,开合构架间,还带着历经岁月沉淀的厚重,这子,是个人才啊。对了,观音婢,你再来看,看看这里,这里,看出什么来了吗?”
一张张纸上,李世民指的地方其实并不一样,可就这么几下里一点,却让长孙皇后眉头一挑,眼睛一亮,失声问道:
“这是,这好像有些……类似朝廷公文的字句分布?”
“正是这个,而且这像的不露痕迹,显然并非是刻意模仿的样子,倒像是习惯成自然。我想着,这孩子只怕是在守孝的时候,拿着他父亲的公文临摹,否则不可能书写的如此浑然一体。”
(这个……好像想的阿玉有点太好了,其实这是他在北宋开封府养成的习惯,和这年头真没啥关系,不过话又回来了,唐朝的公文和宋朝的公文,他们这是怎么衔接的额?居然还有类似的?难道这东西咱们也有几千年的传承?)
“拿着父亲的公文临摹……”
若是开始对这孩子的惊才绝艳有几分警觉和疑惑,那么听了这一句,有了这么一个结论,这皇帝夫妻则难得对着阿玉多了几分怜惜和温情。
“这孩子一天天的,端着个笑脸对人,瞧着就像是个没心没肺的傻子,不想心里却如此凄苦,这字……只怕是将这抄写父亲日常公文当成了寄托哀思的方式了。对了,若是这样,二哥,那这孩子字体能形成如此风格,倒是也不难理解了。”
长孙皇后在这里可怜那个八杆子才能的着的侄子,那边李世民却放下了手里的笔,一屁股做在那大大的太师椅上,按着脑门,一脸的无奈。
“这也是我最无奈的一点。朝堂上世家大族充斥其中,若非武将新贵中还有些寒门出身的,这天下只怕就真的成了这些千年世家的玩具了。”
“不会的,陛下这些年在提拔寒门上不遗余力,就是科举也频繁举行,只要咱们有耐心,过上些年,等着这些寒门出来的一点点的爬上来,这朝堂必定能多些新血,去几分陈腐。”
“是啊,我确实是这么想的,也觉得十分的可行,可今儿看了这子的孝经才知道,这样的想法实在是有些太过于乐观了,想要寒门发展出一定的实力,钳制世家,这要用的时间,怕是比想象的更长。”
“哦?从孝经上看出来?”
“不错,就像是你刚才的,那孩子守孝练字,很可能用的就是他父亲的公文什么的,这个提醒了我,世家子弟,不,不单是世家的孩子,只要是官宦人家的孩子,他们从就开始接触和朝堂相关的事情,即使再懒,再不用心,耳濡目染的,也比寒门出身的更懂这里头的脉络,在加上一定的人脉,亲友之类的支持。哪怕才能不济些,靠着这些资源,那这升迁之路也要比寒门更快更好。这样一算,这寒门出头……难啊。”
“陛下,这听着是难,可您忘了,这天下纷纷,世贵之家才占了几成?寻常百姓,又占了几成?只要天下太平,百姓富足,读书的人多起来,您还担心什么?大不了,咱们用人堆呗,十个百个去拼一个,难道也不能赢?”
长孙皇后总是在关键时刻,干净利索的让人明白,娶一个好老婆的重要性。看看,不过是几句话的功夫,人李世民的精气神就又回来了,你这效率有多高吧。皇后当到这份上,什么都不用了,那什么如懿,什么富察的,提鞋都不配,差距实在是太大。
被自家媳妇重新激起信心的李世民终于放下了那种临摹的欲望,挥一挥手,让內侍赶紧的收拾屋子,而他自己则拉着媳妇的手,开始闲话起来。只是……可能时地点的问题,这闲话的内容不知怎么的,居然又转到了阿玉身上。
“凤凰?牡丹?这孩子,如此献媚奉承,陛下怎么就没他板子。”
作为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两口子,这话实在是随便的到了一定的境界,前头还二哥二哥的喊呢,一个飞醋过来,眉头一挑,眼睛一斜,这陛下就又出来了,听的李世民一阵的好笑……咳咳咳,看着一帮子女人为了自己争锋吃醋,是个男人都容易得瑟,更别是皇帝了,渣男的最佳代言人,能不乐呵?
“朕倒是想呢,可他这一口一个姑父的,朕还能怎么办?真细究起来,他这也不过是在奉承自家姑姑,姨母,反过来他有孝心都可以,让朕怎么办?”
这锅甩的太犀利,连着长孙皇后都有点没话了,吃吃的笑了起来。不过你若是以为事儿就这样过去了,那你就真的是太天真了。人家不过是缓了一盏茶的功夫,就已经想好了对策。
“既然都是姑姑,姨母,那怎么能厚此薄彼呢,给了杨妃一首诗,臣妾这里自然也是不能少的,恩,没能第一时间写,已经不恭敬,不孝顺了,这样,让太子去,要他在明日关闭宫门之前写上两首过来,不然……就等着挨板子吧。皇后不好他,那我这当姑姑的,侄子总是可以的,陛下您呢?”
呵呵,他还能怎么?除了遥遥的同情阿玉那么一秒钟之外,剩下的时间……有这时间还不如陪媳妇呢,管阿玉怎么倒霉干啥?哦,对了,这个吃醋了,那量外的,也要心了。
李世民一边牵着媳妇的手往后面的殿阁而去,一边对着边上的內侍使了一个眼色,然后没多少时间,阿玉给杨妃做的诗就传到了杨妃的宫中,只是这获得感激的……
“陛下……”
“娘娘,陛下果然最爱重您……”
“娘娘,既然陛下您是牡丹……那咱们明儿就穿那套牡丹裙如何?陛下必然欢喜。”
阿玉已经哭晕在厕所,明明写诗的是他,为啥感谢的是陛下?这待遇太欺负人了。更欺负人的事儿还在后头呢,大清早的,像是瘟神一样带来皇后生气消息的太子,就给了他重重的一击。
“啥?关闭宫门前?两首?太子,这……这作诗不是吃饭?哪有这样的?还做不出来板子?这也太欺负人了吧,这要求,放那些老头那里都未必能个个过关好不。”
“谁让你昨儿显摆,做了一首牡丹的?这下可好,老三高兴了,杨娘娘也高兴了,可我母后不高兴了。你还能怎么的?我,你也真是的,好歹我阿娘是皇后,是后宫之主,你怎么也要多顾忌几分体面,就算是话赶话的,好歹也先给她捧上几句吧,不然我阿娘怎么统领六宫?怎么威压那些宫中奴婢?你啊,太不讲义气了,亏的我和你这么好。”
什,什么这么好,这话又歧义的好不,太子咱们不约。不过,那诗……合着自己出了这么一首存货,啥好处没有反而得罪人了?宫里……好吧,好像他确实想少了些,按照后世那些宫斗剧的路子看,这一点点的事儿,好像也容易引起麻烦。
哎哟,早知道就不显摆了,这下可好,真是没谁人找事儿了。哎,再抄谁的呢?以前自己读书虽然不少,可大部分不是医书就是科举的四书五经,这诗词上实在是没用多少功夫啊,也不知道能不能混过去。
皇后,皇后,历史上些皇后的好诗,好像十有八/九都是追思什么的,人长孙皇后活的好好的呢,肯定不能用啊!凤凰,凤凰……这个也不……等等,他为什么一定要找皇后和凤凰?他傻了吧,只写给长孙皇后,摒除身份,多用情感,恩,最好多描写她和皇帝陛下的深情厚谊,这才是正确开免罪模式的攻略才对吧。等等,还是不对,帝后情谊……这是他能写的?得,还是寻凤凰吧,这个可能还容易些,不容易出错。
“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枝上宿寒枝……好,阿玉啊,真是没想到,你居然还有这样的本事,果然如耶耶的,做的一手好诗……记得啊,两首,一定要两首,嗯,对了,下一首写我阿娘……”
“喂,在这样,你自己来啊……”
“别啊,你又不是不知道,这事儿我不擅长……”
“呵呵……”
那笑的实在是有些欠扁,这么嘲笑一国储君真的可以?嗯,这是大唐,这里真的可以。
不过,阿玉啊,你这一不心有漏了个馅,你后头你那些亲戚家的姨妈姑姑的……能放过你?
“阿玉,阿玉,听你写诗厉害?你怎么不给我阿娘写?亏得我还当你是兄弟。”
这是程处默?对,就是他,和野猪一样往人家里横冲直撞的除了他还能是谁?等等,后头那个是谁?房遗爱,看那子激动的表情……
“还有我,还有我……”
完了,好想死……
作者有话要: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各种古代书籍字数:
1、《诗经》39234字
2、《楚辞》约34000字
3、《论语》11750字
4、《孟子》34685字
5、《老子》5056字
6、《庄子》约80400字
7、《左传》196845字
8、《国语》约92500字
9、《战国策》约120000字
10、《世新语》约79000字
11、《文心雕龙》约48000字
12、《书经》25700字
13、《礼记》99010字
14、《大学》1753字
15、《中庸》3568字
16、《墨子》76516字
17、《荀子》约90800字
18、《韩非子》106131字
19、《淮南子》130840字
20、《列子》30724字
21、《毛诗》39224字,
22、《尚书》25700字,
23、《周礼》45806字,
24、《周易》24207字,
25、《春秋左氏传》196845字,
26、《孝经》1903字。
【凤归云二首】
滕潜
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枝上宿寒枝。
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绣衣。
饮啄蓬山最上头,和烟飞下禁城秋。
曾将弄玉归云去,金翿斜开十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