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在三国做个大当家7
扛着三只野猪回到那石缝的时候, 天色已经开始发暗,若非熟门熟路,若非那石缝外空地上点着硕大的篝火, 只怕没人会想到在这山坳的一角, 有这么一个驻扎了多人的营地。
而在营地的这些人, 若非亲眼所见, 也绝对想不到,他们三个人居然能带回来这么多的肉食。
“老天爷,那是,那是野彘?”
“三只,居然有三只?天啊……”
惊呼声伴着众人的纷涌而至,让背野猪背的已经头晕眼花的福寿叔第一个撑不住了, 一屁股做到了地上, 刚想喘口气, 可还没开口,又被枝嬷嬷和留郎一把抱住了大哭。
“可是伤着哪里了?可是伤着了?快, 快给我看看……”
“爹啊……”
他这还没死呢, 喊成这样真的可以?福寿叔气的差点真断气,好在还有阿玉在后头, 一看这情况有些太吓人,一边拉住了正哭嚎的弟妹, 一边对含着泪花,胡乱在他身上摸,检查伤势的媳妇笑了笑, 随即对着众人到:
“没伤着,真没伤着……不过是一伙子半大的,没遇上厉害的那种,看看,一只还不到早年下山的大彘的七成,赶紧让我先放下吧,背的都要累死了,为了不被别的畜/生捡了便宜,我们三除了清理的时候,那是连喘气都不敢太快,这会儿……”
一听没伤着,这哭嚎声立停,这速度快的,阿玉差点没法子将话完。等着起这野猪的大,一窝子没心没肺的,大概瞧着他们真的是面色红润,走动寻常,都不担心身体了,于是也不管别的了,七手八脚的都开始帮忙将肉往石缝边抬。弄得阿玉话都觉得有些对牛弹琴,没人听了。
“果真是半大的,看,除了郎君身上那只,其他的估计也就一岁上下。有二石重不?”
“这两只应该有二石多些,不算大,这东西崽子也能有一石呢,不过郎君这一只……瞧着怎么也超过三石,郎君力气真是大啊。”
“那是自然,郎君十五岁就能举起两石的石锁了。乡里都便是强弓只怕也能拉得动的。”
“哎呀,听霸王举鼎足有千斤,若是这么算,郎君……嗯,在士人中算起来确实强壮……”
阿玉在后头听得那是满脑袋的黑线,前后语气差这么多,是想啥?啥叫士人中强壮?这夸奖很没有诚意知道吗?不过话又回来了,这年头的斤两……一斤只不过是后世的半斤不到,即使是在秦末,不算夸大的话,那所谓的举鼎,也只是500斤,和现代所谓的大力士,举重运动员其实也差不离。倒是阿玉的数据记录,两石的石锁?那就是240斤?现代的120斤?这身体……这么算,今天好像是夸张了点。可他能他这是用了内功?唉,这事儿解释不清,算了权当没听到好了。
“别光看着,赶紧的,割上点肉好生的吃上一顿,这一整天干的都是重活,不好生补补力气,明儿只怕腿脚都要软了,剩下的,奶娘,你赶紧分割出来,这些肉明儿用盐水浸泡一二,然后用烟熏了做点熏肉,存着好多吃些日子。对了,骨肉起出来多熬点汤,咱们先吃骨头,这肉还能熏着存,骨头却不成的,早点吃了,免得浪费。唉,这么多……还有,这汤里讲这些肝肺什么的都放进去,这也和东西补身,可不能浪费了……”
放下了对力气问题的纠结,阿玉转头又一脑袋钻进了新的纠结当中,这么多肉,他们人虽然不少,可这一时半刻的怎么吃得完?若是吃不完,这天气,又能存放几日?哎呦,早知道这样,他们何必一定要将这些肉都带回来?取上那最重的一只多轻便?足够他们吃上十天半个月了。如今……
“郎君,明儿我和全叔下山一趟吧,把这两只的带上,多走上一些路,去南面的镇子瞧瞧,不能卖几个钱,只要他们那里还有铺子,正好能换点实在东西来。即使没了铺子,多走几家,去你读书的学馆附近寻几个熟悉的人家,换点盐粮总是成的。”
不不觉得,阿玉这么做一个浪费,右一个浪费的一叨叨,立马将其他人的脑子也给喊回来了,数数人头,他们这才十四个人,即使一人一日能吃三斤肉,这一只野猪,也能吃上三日,更不用大的了,再加上这些人里头孩子占了近半,胃口有限,这样一来,这些肉……存上半个月还是不是能吃,可真是不好了。
所以啊,会算计的管家第一时间便想到了去卖的法子,只是这卖的地方……想想附近的情况就知道,不走的远些是不成的,可那所谓的镇子?阿玉却觉得实在是太远了。
“福寿叔,那地方,那地方可要走一日半才到呢,这一路过去,还背着肉,可不安全。再了,那里如今是个什么情况也不好,万一也荒了……算了吧,还是按照我的,直接用烟熏存着就是,至于盐……还能用一个月咱们暂且先放放,过几日再吧。”
“这……”
“好了,有这功夫,赶紧的,先弄吃的吧,这天都黑了,咱们晚饭可还没吃呢。奶娘,烧开的水可有?先给我来一碗,渴死了。”
哎呦不不觉得,忙乎了一天,尽顾着左右的蹦跶了,怎么就没想起来没吃饭呢?怪不得这一路背着肉回来力气不济呢。
福寿叔摸着肚子,听着里头的鼓鸣,忍不住给自己不如阿玉力气大又寻了一个借口,然后满脸恨铁不成钢的对着枝嬷嬷喊道:
“赶紧做饭啊,郎君出了这么大的力,还不知饿成什么样了呢,你怎么就不知道心疼呢。这么长时间也不知道备下些垫肚子的。”
这话的,枝嬷嬷差点没把舀水的瓢砸福寿叔的脑袋上,到底是谁没眼力见?没瞧见她这里已经在煮肉汤了吗?转过身,再不理这老东西,枝嬷嬷指挥着新来的兰花儿再摆上个瓦罐,加上一瓢水,烧了起来:
“你去跟春嬷嬷那儿拿两根骨头来,咱们炖骨头汤,这东西耗费时间的很,到了晚上睡觉前估计正好赶得上,到时候一人喝上一碗,好好的养养身子。看看你这瘦的。对了,那肚子之类的也拿来,我弄干净的一并煮,郎君了,吃什么补什么,这煮熟了正好给你爹,伤也能好快些。”
“唉,谢谢嬷嬷。”
因为阿玉决定了做熏肉,一时间几乎所有有空的人都在帮忙分割,帮着剔骨头,就想早些将肉弄出来,免得浪费,有过挨饿经历的人对于粮食,对于一切能吃的东西,总是分外的珍稀。
“兰花儿,怎么不去帮忙干活?”
山根也在忙着干活,虽然他身上有伤,可他却不敢什么都不干的歇着,生怕成为其他人的负担,生怕这些人会因为他的偷懒而赶他走。这里虽然什么都没有,虽然看着比山下都苦,可他发现这里想要活着也比山下容易,最起码肉食不缺啊,瞧瞧这收获,只要他有用,想来在这里养活两个孩子不是什么难事儿。所以他这忙乎的那是相当的主动,甚至还自动监督自家孩子。
“爹,我来拿骨头,爹你心些,伤……”
“没事儿,不过是剔骨头而已,又不费多少力气。”
干着活的山根脸上带着松快的笑,能大口吃肉,能大口喝汤,这样满足的幸福感是他一生都没有过的,为此吃着肉的山根忍不住开始流泪,感觉自己这一刻像是活在梦里一般。还是身边孩子的呼喊才惊醒了他。而当他转头看向阿玉的时候,那种感激,那种庆幸简直化成了实质。他决定跟着来真好。
多久了,他们多久没有好好的吃一顿饭,多久没有感受过饱腹的滋味,多久没有这样众人依偎安全中心睡去……睡梦中,那最的宝根都忍不住不停的呶动嘴巴,嘟囔着吃肉,山根更是呼噜的震天响,由此可见他们这之前一路的艰辛。
暮色笼罩了大地,而这石缝外篝火却依然炙热,烤肉的香味不知飘了多远,引来不少黑暗中的猎食者窥视。只是那层层叠叠的栅栏,火焰的炫目,让谨慎的动物们只敢在周围晃悠,而不敢直接冲进来。
而随着受到诱惑的动物渐多,相互敌对的自是忍不住杀起来,从而又引开了大部分动物的注意,等着那肉香减淡,动物也终于纷纷离去,仿佛这一切从未发生过一般,只有阿玉,在黑暗中,在半夜起来检查栅栏巡夜的时候,朝着那黑暗中的森林多看了几眼。
那是动物相争的方向,那里应该有几个陷阱,也不知明早是否能有意外的收获……
回头在看向那已经挤满了人的石缝,阿玉又忍不住看了看那已经挖出一条地基的地方,那里是他选建屋子的地方。既然食物有了,明天开始这屋子的事儿也要放到首位了,不然这石缝可要住不下了。从无到有,从头开始永远是得容易做起来难啊!
作者有话要: 汉代1石=2市斗,1市斗=13.5斤,1石=27市斤粟。
据《汉书·律历志》记载,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是:
衡制:铢、两、斤、钧、石。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秦和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
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
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