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在寻秦记里开地图19
既然想插手, 阿玉对于这个电视剧的剧情自然忍不住又重新回顾了一下,你别啊,越是回想阿玉就越是觉得这电视剧骗人骗的厉害, 你看啊, 从人始皇帝十三岁继位开始倒推, 回到秦国的时候, 最起码也该是十二岁。为什么这么呢,因为他老爹不只有他一个儿子,若是不能好好的交流一下感情,让老爹和那帮子朝臣看到他的能力,他可未必能利利索索的登上王位。毕竟大家都是庶子,子啊秦国出生长大的更加有人脉优势的对吧。
如此一来, 那么按照剧情, 在赵国被朱姬找到的时候, 也就是十岁到十一岁,呵呵, 亲, 电视剧里那赵盘几岁?这很明显有年龄差的好不。就是长相在成熟,再怎么自我催眠, 还有更现实的问题,十一, 对,就算是十一岁好了,十一岁的贵族少年和农家少年, 这得多眼瞎才能分不出来?
当然俗话的好,写书的是疯子,看书的是傻子,这看电视剧的……只要颜值在线,剧情不水,估计大家都能凑合,不是所有人都和他一样喜欢追根究底的。所以这些问题或许根本就不是问题。
倒是他自己这里,若是真的想要插手,用这倒推的法子,好好的确认一下时间线更契合实际些。比如这孩子如今已经一岁半了,按照这个时间线来看,那猪脚过来估计也就不到十年的时间了,他若是想要有所动作,那怎么也要在这时间段内将事情给安排妥当,不然等着这么一个人来,在做什么,很容易被揭穿,他可没有和穿越人士认亲的兴趣。虽然他也不确定他这么干了之后,那人是不是还过得过来。
“我想将学堂扩大些,对了,墨家也该开学堂,让更多的人读书识字学习,让这些百姓多一些出路。”
想要布局,对阿玉来,最容易上手的还是开学堂,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即使他什么都懂,即使他经验丰富,可他从不认为自己一个人就能撬动天下格局,即使当年在三国的时候,也借助了不少的人脉手段,更不用是如今这个局面了,所以他上来第一步,依然是学堂,甚至有心将墨家也拉进来。
“学堂?”
在阿玉这里喝着所谓的野茶,吃着所谓的野草汁做的冻膏,幸福点刚升起来的元宗满脸的迷茫,这怎么到学堂了?他们墨家对学堂这两个字实在是没啥概念啊,虽然看了不少时间阿玉这教学的事儿,可他们对于教学……一项是随缘。遇上了合适的,那就招收一下,然后这些人自己自主自发的跟着干活学习,等着出挑了,被人看中了,再传授衣钵技艺,这路子都做熟了。
这学堂……这该怎么整?其他百家门派好像也没学堂吧,多是找几个弟子,慢慢言传身教什么的,阿玉这里……杂家这花头有点多啊。
“对,就是学堂,从最基础开始教导,这样一来,即使教导出来的未必都能成为合格的弟子,可只要在咱们这学堂里上学,那天然的就会对咱们的学派亲近,一来二去的,自然就会有更多的人支持。如此若能长久坚持,你想,百十年后,墨家也好,杂家也罢,又该是何等光景?登高一呼,天下景从便不再是梦想,想要革新,想要拯救天下百姓与水火,还怕无人应和?”
这是到了元宗的心里去了啊,他们墨家,想要天下大同的心最是迫切和虔诚。可这世上和他们一样,公而忘私的却少之又少,多是些贪图享乐,只求私欲之辈。若非如此,这些年来,也不至于墨家逐步艰难。可若是像阿玉这么……找不到自己培养,那就不一样了,哪怕是这所谓的学堂再,再少,只要坚持下去,最起码墨家不用担心后继无人了对吧。
“确实,若是这样,比如今靠着木屋和火炕的影响招揽的更容易,也更合适些,如今……虽然比以往好了些,可来的多是些目不识丁的,或是一时感激之人,未必能长久,若是自己教导出来的,那自然更符合我墨家兼爱的理念。”
元宗越想越觉得好啊,像是他们这样的,理想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的学派,在这个时代生存真的很难,时不时都有弟子坚持不下去而退出的,淘汰率有点高。可若是从教导,那信念必定更坚定。
“对,办学堂。不过,秦玉,这事儿咱们都没经验,到时候只怕少不得又要劳烦你了。”
劳烦?不,一点都不烦,阿玉觉得,若是能拉上墨家一起,那这学堂只有越办越好的,毕竟基数大了,影响力才能更大对吧。谁墨家学堂出来的就一定是墨家的弟子?就是墨家的弟子,谁墨家的理念就一点都不能改了?人儒家可是一直在变,墨家也没一直墨守成规。而只要理念合适了,或许还能拉拢一下农家之类的,到时候……技术进步了,粮食高产了,读书识字的人多了,这天下或许又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比如秦始皇的那些工程不至于死伤无数了,比如那些开脱边疆不再是艰难的人命去填了,比如粮食高产后税赋不在是承重负担了,那这天下一统的进程是不是会更快?所谓的六国复辟是不是就欠不起风浪了?是不是就没有了汉朝?也没有了所谓的和亲匈奴?
好吧这些都有些远,从近点来,学堂多了,他想要伸手到邯郸附近,招收一下牛家那个孩子是不是就不显眼了?培养起一批合格的帮手,□□一下真嬴政是不是也能更合情合理些?
甚至,通过学堂,建立更稳固的消息来源什么的……这个只有他自己心里知道,就不多了。
“这事儿既然是我提出来的,那自然不会放手不管。等你们墨家学堂建起来,该怎么办,我另外会写下详细的章程,你们觉得合适,随意取用就是。”
阿玉的大方让元宗十分的高兴,心下忍不住想,杂家果然是杂家,什么都懂啊!连着怎么办学堂都知道,嗯,这个朋友交的实在是划算。
得,在元宗的心里,杂家彻底是套上了一个叫做百科全书的帽子了。也不知道其他杂家弟子知道了之后,会是个什么反应。而事实上……杂家虽然以博采各家之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可在历史上,“杂家”并不是一门有意识、有传承的学派,也并不自命为“杂家”的流派。
甚至因为杂家著作稀少,唯有战国商鞅门客尸佼所著《尸子》、秦代秦相吕不韦的《吕氏春秋》、西汉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所集《淮南子》为代表,还多以道家思想为主,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以至于后世沦为九流之列,传承都艰难。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亲,你其实也在编漏洞不的故事。后头还不知道会怎么圆呢。或许,阿玉,你这是一肩挑起了整个杂家兴旺发达的历史责任?
不管以后怎么滴吧,反正阿玉的第一步那是跨出去了,因为这学堂的事儿,阿玉和墨家的关系越发的近了,而因为有木屋和火炕的基础,周围贫苦人家也愿意送孩子来他们的学堂上学,毕竟这个年代,能学一门手艺很难得。是的,在这些送孩子来的人家眼里,这学堂其实就是学手艺的地方,他们的期望值很低,低的墨家的人看着都有些丧气。
可不管怎么,到底是人气起来了,有了这些学堂,有了这些学生,按照阿玉上午读书认字,下午学手艺的安排,一点一点的,已经开启了贫民教育的大门。而且因为学堂的逐步增多,还使得阿玉在赵国朝堂都有了一定的名声。(谁让他最初是在赵国开的第一个学堂呢,这也能算是给赵国长脸了对吧。这年头七国攀比之风可是相当的强烈,连多引进一个人才都要炫一把,更别这都快赶上稷下学宫的大场面了。)
而有了朝堂上王公的关注,阿玉和墨家办起学堂来自然顺利了不少。甚至在阿玉提出有教无类,知行合一,实用为本的理念之后,比儒家所谓的礼教更得这个时代有识之士的推崇。虽然有教无类这句话明显偷了人家儒家的,可阿玉用实际行动表明,他比那些鲁儒更坚定,用实际行动推动了圣人的教育理念。为此,已经开始有其他国家和墨家什么的接触,有心提供方便,让他们在他们的国家也展开一下学堂什么的。
这样的待遇就是墨家钜子都没想到啊,往年因为他们帮被攻的弱国守城,强国总是看他们不顺眼,如今居然还请他们去?天上下红雨了不成?实在是难以置信。
不过再怎么不敢相信,这到底是好事儿,脑子快的钜子立马就开始行动了起来,不但是学堂一个个的开了起来,连带已经有了点分散迹象的各国墨者也被重新整合了一遍。方法很简单,召集了起来上课,洗脑,重新描绘一下理想,布置一下工作计划,美其名曰培训。凝聚力上升了好几个台阶。
从这个角度来,阿玉,对墨家一句恩同再造都不为过。最起码为墨家传承延了几十年的命。虽然这事儿出了阿玉自己,其他人啥都不知道。可这不代表阿玉自己不嘚瑟。
墨家啊,作为先秦时代中国理工科执掌牛耳的门派,作为当时全球技术最顶尖的门派,若是能多延续几年,能多传承下来些书籍技能,那对于整个华夏,都是一笔无比宝贵的财富。阿玉,也能算是功在千秋了吧。
此外,因为墨家,阿玉也顺利的在第一时间摸清楚了连晋的底细。
连晋书里怎么来着?原是卫国人。这个其实就很有问题。卫国是哪里或许很多人不知道,这是个传奇国,隶属于周朝的诸侯国,第一代国君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前后共计907年,传41君,是生存时间最长的周代诸侯国,也是众多姬姓诸侯国中最后灭亡的国家,甚至可以在春秋战国中,也属于坚强派。
虽然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公元前254年,就已经被魏国覆灭,算的上亡国了。可事实上,却残缺着依然生存。公元前241年秦取卫国的濮阳等地。公元前239年卫元君被迫迁往野王县,卫国名存实亡。可卫国的牌子却一直到了公元前209年,卫君角被秦二世废为庶人,才算是彻底灭亡。可神奇的是,卫国的后代即使这么惨了,依然没泄气,后来依然建立了卫满朝鲜!
这样一个国家出来的人,(哦,连晋跟着赵穆的时候卫国已经被魏国灭了。),你赵穆能信几分?还臂膀?阿玉觉得,这是相互利用还差不多,毕竟谁让卫国原来的疆域就在邯郸附近呢,即使灭了过,这样一个剑客,还是个仪表,学识都不错,明显属于贵族的剑客,卫国人脉总是有的,有助于赵穆在赵国当间谍对吧。
果然,在墨家的调查中(注意,这会儿卫国还没被灭。)连晋确实出身很不错,虽然这个时候的卫国已经风雨飘摇,可作为贵族家的嫡子,父亲是官员,家中经济条件不错,自学剑,天分不凡,已经有了红缨公子的名号,故而颇有些心高气傲。这样一个人,也怪不得后来在和项少龙争斗中如此的骄傲了。他的出身,他的才学,和来历莫名的猪脚比,他有理由骄傲啊。
“阿玉,你调查这个人干嘛?才十岁出头的孩子,难道你要收这个弟子?这样的贵族出身,可不缺先生,未必能来咱们这里。”
墨家帮着调查的弟子见阿玉看的仔细,心下有些不解,虽然这个孩子确实看着挺不错,可光看这性子,也不像同他们一路的,这是干啥呢?
干啥?干啥阿玉不能啊!所以他只能一边笑了笑,一边摇头,道:
“不过是想见微知著罢了,魏国对这的姬姓卫氏可没安好心,想看看他们能撑几年,如今看……灭亡不远了,固然卫王还算不错,可臣下却不堪重用啊,看看,一个个的,送弟子去别国求学这是为什么?后路留的太明显了。他们自己都不看好,还能指望谁?”
“卫国?”
阿玉这么一,那墨家弟子也是一愣,随即看向那张纸的眼神就有些恍然。若是以前,或许这又该是他们墨家出人出力,还不得好的时候了吧。是啊,他们拼命想要维护弱,可这些弱……算了,不这个,现在这样也挺好,最起码他们不用为了大义,平白为这些不值得的送命了。
看,墨家也不再是以前的墨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