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以天为徒
徐一白已经琢磨出来大半,道:“想知道?”
张之文点头。
“那就拜我为师。”
张之文一怔,睁大眼看着徐一白:“凭什么是我拜你为师?进来之人都要拜我为师,然后你就是我的继承人,等你大成,我就能离开太庙。”
徐一白心里嘀咕:“进来之人会成为太庙的继承人”
他努力压抑住心中的震惊,吸了口气道:“是你要知道我怎么进来的,你想要学,当然要拜我为师,你要是不拜我为师,难道不怕我藏着掖着,不跟你实话?”
张之文听的直犯迷糊,绕了半天脑袋嗡鸣,半晌点头道:“确实应该拜师。”
“你是徐一白吧,我都知道,徐老师。”张之文拱行礼。
徐一白:“”
他实在是没想到这货这么好忽悠。
好的以天为师呢?
要是陈道平知道自己将“天”收了徒弟,会不会震惊的不出话。
“我知道被这家伙骗了,老师离开之前就告诉我,要心进来的家伙,人类很复杂,可是事关天道缺失”张之文眨眨眼,自言自语。
“你在外面看到什么?”
既然收了便宜徒弟,徐一白心情极好,如实相告:“青鸟殷勤为探看。”
“那你怎么破开的?”
“叫徐老师。”
“徐老师,那你怎么破开的?”张之文沉着脸问道。
“蓬山此去无多路。”
“???”
“我记得这是一首无题,为什么是这句才能打开。”张之文不解的问道。
其实这些东西破,对他也没有什么坏处。
徐一白:“如果我这个世界其实天道有缺,论语也不是半部,而是在某个地方存在一整部。”
张之文心里翻江倒海,这种震惊程度不弱于徐一白知道天堂其实是灵界。
“老师当初从空间乱流离去,想要去寻找天道缺失的部分,一直没有回来。”
“现在一个活的天道回来了,这个老师认得没有亏。”
“你能把这个修复嘛?”徐一白出现在另外一边的石台旁。
石台上放着一块巴掌大的残破令牌,表面漆黑,形状大跟徐一白在第七层见到的判官令有七八分相似。
“你这个啊。”张之文走过来,垫着脚拿起残破令牌,反复看了眼:“这是判官令,一种极品才气灵宝想要修复,至少需要半年多的时间。”
“真的是判官令?”
“我不可能看错。”
“这些碎片你在哪弄得?”
张之文道:“这些残片都是在空间乱流里打捞到的,有时候,还会自己飘落到这里,我去捡就行。”
“太庙就存在于空间的某个特殊的节点。”
徐一白来到窗户旁,窗户根有一片空地,再往外,是一片深邃的乱流,一道道巨大的发光石头掠过,忽然被一个漆黑的洞穴给吞噬,化为粉末。
一声龙吟!
一头金龙在很远很远处掠过。
忽然在悬浮的一大块巨石上飞出一个强大的怪物,朝着金龙扑来。
两者打的天翻地覆,不分伯仲,甚至有时候金龙都落下风。
“判官令也是从这里打捞出来的。”
“或许某位判官迷失在某个空间裂缝,判官令也随之在乱流里飘荡。”
“你能把判官令修复好嘛?判官令对我来很重要。”徐一白道。
“可以,不过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
“你要抽空过来,教授我天道缺失的另外一部分。”
“这个好,我该怎么进来?”
“你进入太庙就行,到时候我会接引你。”
“那我就先离开了。”
“拥有判官令也只是时间问题,不知道头上的两件才气对于镇压才气九龙塔下的邪魔有没有什么作用。”
徐一白心里虽然没有抱着什么大的希望,他还是决定要去才气九龙塔询问杜少陵这位判官。
“拥有判官令也只是时间问题,只是不知道杜少陵能不能撑到半年以后。”
杜少陵已经出现魔化的征兆,连宇文玥都出,足以证明杜少陵魔化的恐怕不轻。
从太庙出来,徐一白直接化为狗身,骗过守候在外面的周氏之人,赶往西山。
徐一白并不知道在他赶往西山的时候
“快看,太庙顶上出现几个字!”
不知道谁吼了一句,大家的目光纷纷看向太庙上空,彩霞蒸腾,云雾缭绕,几个篆文浮现。
众人一时间摸不着头脑,传闻太庙偶尔会降下神迹,现在还第一次见到。
“蓬山此去无多路”
“这是一首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为什么太庙会出现这句诗,难道又什么提示嘛?”
“难道将此句修炼好,对于我们谏官之路有重大的裨益。”
众人想破脑袋都没想到个一二三。
但是他们知道这不简单。
“快看又变了,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什么意思?”
“杜青君,你曾在州府诗词大会上夺过魁首,学识渊博,可见过这首诗?”
被称作杜青君的少年,露出一丝难为情的神色,良久,摇头道:“从未听过。”
“徐鹤呢?”
徐鹤清咳两声,涨红着脸:“我也从未听过,我才拍蛟龙榜十三位,那就要问问前面几位啦。”
连徐鹤都不知道,他家将目光看向鹤立鸡群,孤傲于世的那几位,不外是余飞、天海一凡、慕容常平
这几位虽然才气被夺得七七八八,但是对于他们来启蒙不过是家常便饭,自行启蒙,只是增加殿试的环节。
以他们的才气,应对殿试稀松平常。
所以饶是那些启蒙的人都没有看低这几位。
他们倒是好奇谁将这几位眼高于顶的家伙踢出太庙,连才气都吸收一空。
他们也不言语,只是看着太庙上空,风云变幻的两句诗词。
“或许这是一场变革。”慕容常平徐徐开口。
余飞、天海一凡听清楚了,诧异的看了慕容常平一眼。
变革?
“或许参悟出其中的缘由,我们会获得大缘,也或许是另外一次启蒙!”
没有启蒙的文人本来就对启蒙十分渴望,现在似乎看到一次获得启蒙的会,当下咬着牙,就算不吃不喝也要在这里参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