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大碗敬酒

A+A-

    因为赵在渊还有很多事要到归州城中去办,因而来去匆匆,没有在村里停留太久。临走前,他告诉方崇山,招兵买马、训练新兵的事一刻也不敢耽误,等到襄州开战,华武军就要进驻归州城。将来的归州之战,就是他与王伦短兵相接的第一战。胜了,华武军才有希望;败了,华武军可能就此埋葬。

    赵在渊和柱子回到归州城的时候,才刚过午时,两人径直来到刑法司衙门。此时,衙门后院校场中,吆五喝六、喧哗吵闹声不绝于耳,正是刚刚拿下唐百尺等人的一众衙役和折冲府精锐在此聚饮,而同样参与了行动的华武军近卫营自然也在场。有赵在渊的吩咐,顾千自然不敢耽误,当即在此安排了丰盛的酒席犒劳大家。

    来到校场中,所有人看到他的到来都安静下来,默默站了起来向赵在渊行礼。赵在渊径直走到最前面,举起一只盛满烈酒的大碗,道:“各位将士,废话不多,我在这里敬大家。这第一碗,敬你们在这次行动中团结一心、马到成功。”罢一饮而尽,然后又满满地倒上一碗,举起:“这第二碗,敬你们多年来,在此地保一方平安,让百姓们能安居乐业。”接着又是一碗:“这第三碗,我敬你们都是军中勇士,是从万千府兵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同时,你们更是国家栋梁,当国难当头、天遭横祸的时候,就得由你们勇敢地站出来,为天下做该做之事、尽该尽之责。”

    三碗饮尽,在场响起一阵热烈粗犷的喝彩声。近卫营都是景府出身,此时自然是极力捧赞赵在渊,并带头连干三碗。其他衙役和折冲府精锐也都是热血汉子,酒兴正酣时得到皇子如此看重,内心更加澎湃,再有近卫营打样,他们怎么能甘示弱,纷纷举碗豪饮,有些人直接大喊,愿意为赵在渊效犬马之劳。

    赵在渊来的时候,多数人已经喝了七八分醉了,这样连干三碗后,他又劝了几圈,不到半个时辰,在场的一众人已经东倒西歪、千姿百态了。而赵在渊还保持着清醒,一来他虽然平日不饮酒,但是其实他酒量很好;二来,酒席快结束时,杜义已经从大牢回来了,赵在渊心系审问唐百尺的结果。

    酒席结束,校场一片狼藉,而太守府派来收拾残局的人也到了。赵在渊和杜义、柱子一起寻了个僻静处,赵在渊率先问道:“顾千已经把人押走了?”

    “刚刚从大牢提走。”

    “问出什么了么?”

    “唐百尺知道的都应该都交代了。九月初圣上派李成忠带着密旨前往剑南道,准备将王伦缉拿归案,但是在王伦府中发生了意外,被王伦逃脱并带兵生擒了李成忠一行人。然后王伦便举兵直奔京城,监门卫韩言变节打开了玄武门,王伦带兵突入皇宫,挟持了圣上。”

    “李成忠将军我久闻其名,做事极为稳重,怎么会被王伦从心跑了?王伦带兵进京又怎么会毫无动静,直到进了皇宫才被发现?韩言是父皇极信任之人,怎么会变节?这太难置信了。”当初景泰对他澄清了一切,但是却没有交代清楚,他的父皇事怎么被挟持的,因为景泰也不清楚其中原委。这也是赵在渊一直想要搞明白的事情,但是此时听到唐百尺的交代,他却又不敢相信,其中有太多想不通的细节。

    “确实是。这中间很多不可能之事都实实在在发生了,一是王伦早有筹谋,二是周召应的这道杀锏。据唐百尺所,当时李成忠已经在王伦府中将其拿下,但周召应硬是凭借一己之力从李成忠里把王伦又救了回来。王伦毫无生息地带兵潜入京城,不是没有人发现,但是京城周边几个驿站早就被周召应的人盯死了,那几天从益州到京城沿途州县呈递的折子根本送不进京城,加上王伦行动极快,京里刚刚发现不对,王伦就已经进京了。至于韩言,他本来并不愿与王伦勾结,但是他韩家三代单传,他唯一的儿子被周召应抓走了,王伦又许诺他诸多好处,威逼利诱,加上他承受不住万般折磨的痛苦,才最终变节的。”

    “照他这么,没有这个周召应,王伦根本举不成事。”

    “是,也是因为谁也不知道他下有这样一股力量,否则李成忠占了先,再防着周召应,王伦早就该死了。”

    “周召应、周召应,不管他有多厉害,我必定要杀了他。”赵在渊恶狠狠地自语道。“还有,周方现在还不见得知道这个绿林堂到底水多深,把你审问唐百尺的口供给顾千一份,让他带给周方,别让他大意失荆州。”

    杜义走后,赵在渊在衙门中随便拉住一人问道:“你知道孔狄住在哪么?”

    归州北城,一条叫做河下的胡同,宽不过五尺,深达十丈,两边泥墙破烂残缺,随便瞟两眼,各处院落中的情况就能尽收眼底。胡同的地上也是水渍横流,尚未融化的积雪下都是随扔下的杂物。赵在渊独自一人走在胡同中,目不斜视,丝毫不理会周围脏乱的环境。他此行只是为了住在胡同最深处的孔狄。

    孔狄父亲早亡,他的母亲含辛茹苦将其养育成人。原本孔家还略有些家底,可是为了支持孔狄读书成才,其母十几年间已经将家产变卖的只剩下这处院子了。

    孔狄天资聪颖,勤学好问,本来考上个秀才是轻而易举的。可在他十二岁那年的一天,他从学堂回家的路上碰见了一个奇怪的老头,那老头了一堆奇奇怪怪的话,然后不要任何酬劳,只要收他为徒。他求学心切,便答应了。从此以后,那老头向他展示出了一片完全不同的天地、一种与儒家经典截然相左的学问,这门学问天地万象、持身养性、应变断、练兵布阵、谋略雄辩无所不包,无所不精。而他也深深着迷于这些他从前闻所未闻的学问,日日苦读钻研,终学有所成。

    那老头教了他两年,然后给他留下一本书便云游天下去了,临行前曾告诉他:“你要记住你的祖师爷姓王名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自称鬼谷先生,世人尊称‘王禅老祖’。这一门学问若能遇到伯乐,自然前途无量,若是拿来应付科举,却是绝无金榜题名的可能。”后来,无奈于家境贫寒,他还是去尝试参加了科举,结果真的是屡战屡败,连个秀才也混不上,最后缘巧合在刑法司做个文书,打打杂。虽然前途渺茫,但是对于那位师傅教他的学问,他依然奉若至宝,师傅留下的那本鬼谷子他一直放在枕头下,日日研读。其中的二十一篇他已倒背如流,但每每重读,都有不一样的领悟和收获。

    前几日,在灾民营地的投毒事件中,他本来无意出头,可也实在看不过原来的判司酒囊饭袋的模样。关系到三条人命的大事,那判司竟然也无动于衷,于是才了自己的见解,没想到竟然得到了皇子的青睐,提升他为判司,并将抓捕奸细的事交给他来做。三天的不眠不休,终于事成,他也累坏了。回到住处,他问候了一下母亲报了平安便回到卧室倒头就睡。

    这一觉睡得天昏地暗,孔狄两眼睁开时,天已经黑透了,想要接着睡去,奈何肚中空空如也,无奈起身准备寻些吃的。他打开房门,只见门口竟坐着一人,定睛一看。

    “殿下!”孔狄惊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