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九章只收良家子弟

A+A-

    李元利一点也不担心,“仓里还有几万石,再咱们那么多银子,还怕买不到粮?”

    每天只给那些俘虏吃一顿稀饭,就是要将他们饿得没力气方便看管,只要饿不死就行。

    广东不缺粮,珠江三角洲一带,由于水沃地肥,一亩上田能产米四石,比蓉城平原的稻田亩产还要高。

    而在潮汕一带,平均亩产量也高达三石多,明代万历年间的时候,广东全省的粮食亩产量居全国之首,现在虽然因为兵灾使得人口大量减少、田地抛荒,但所产的粮食仍然足够食用。

    一下进帐一千多万两的巨款,李元利心情大好,下午城门开了之后,陆续就有人前来拜见,他也没有丝毫不耐地一一接待。

    最先来的是陈恭尹和湛凤光,两人恭恭敬敬地行礼之后坐下来话。

    “元孝、用喈,你二人不是去了其他府县了吗?情况怎么样了?”

    “殿下,广州周边府县除肇庆和新会外,其余地方驻扎的鞑子并不多,听闻大军破了省府,俱都逃之夭夭,也有一些被义军俘获,就等殿下遣人接管处置。”

    “至于潮汕诸县实在太过遥远,学生也是无能为力了。”

    “干得不错!”李元利笑道,“肇庆、新会两城的许尔显、由云龙、吴进忠三人都是罪大恶极之辈,就算现在逃了,大兴军也不会放过他们。”

    “殿下,学生还有个不情之请”陈恭尹迟疑了一下道。

    “有什么事?来听听。”既然是“不情之请”,想来即便不违律法也违人情,李元利可不会一口答应他。

    “用喈兄有一妻弟,姓罗名巧,增城人氏”陈恭尹三言两语将罗巧之事了个大概,湛凤光又在一旁补充了几句,李元利便已经把事情听了个明白。

    李元利思虑片刻才道:“既然这罗巧是在广州城破之前便反正捉了增城县令,那就足以将功抵过,不在大兴军诛杀惩治之列。你们俩回去转告于他,日后一定要谨守国法,不可恃强凌弱、作恶乡里,否则任谁来情都没用。”

    湛凤光连忙陪笑道:“是,是!学生一定回禀岳丈让其严加管束。”

    陈恭尹却道:“殿下,学生前日听陈将军,大兴军接下来便要在广东招兵买马,罗巧也有意投军再立新功,不知”

    李元利打断了他的话,“确有其事!不过我大兴军早有规定,征兵只收良家子弟,作奸犯科者、曾投鞑虏者一概不收,这倒不是专门针对他一人。”

    “原来如此。”陈恭尹本就是顺口提上一提,现在听李元利这样一,反而让他们两个对大兴军又高看了一眼。

    “明年开春便要科考,元孝、用喈,你们两个都是我极为看重的,接下来就不要再东奔西走了,好生温习功课,争取明年考个状元!”

    “殿下,若是只考经义诗赋,学生倒还有些把握,可算学之类的杂学,学生只懂些皮毛,恐怕是要让殿下失望了!”湛凤光叹息着道。

    增城湛氏七世祖湛若水在明朝弘治至嘉靖年间曾历任吏、礼、兵三部尚书,可算得上真正的书香世家。

    但明代的科举考试,第一场考“四书”义三道、“五经”义四道,第二场考论一首、判五条,诏、诰、表各一道,第三场考经史策五道。题目和答题都出自四书五经,答卷行文也必须按照严格的八股文格式。

    也就是,除了四书五经、八股文章以及各种公文格式外,其他所有都是杂学,学了也没用,考试不考!

    “经国济世,可不光是学会经义诗赋、道德文章就能够做到的!咱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农、工、商,而你所的‘杂学’,其实也是国之根本。”李元利一脸严肃,“大兴军的枪炮,能自己行走的舟船,还有许多新的技术,都是应用数、理、化的成果!”

    “道德文章与数理学术,二者相辅相成!”

    要想改变古人的思维绝非一朝一日之功,但还有一句话是这样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现在大兴军的科举考试将这些“杂学”提升到了和经义诗赋策论同样的地位,想来要不了几年情况就会大有改观。

    就是现在的川黔湘几地,专学“杂学”的人也多不胜数,而且你千万别在他们面前到“杂学”两个字,要不然读书人发起毛来也是很可怕的。

    “不过术业有专攻,要想将这些全都弄懂,一个人肯定没有那么多精力,所以大兴军的科考,是将算、工等科目分开来的,每人只选自己得心应那一门去钻研,才能做到人尽其用。”

    “你们两个这段时间就不要到处乱跑了,跟随吏部和户部的人一起到各州县去,学一学如何治理地方、处理政务,只有了解民间疾苦,日后才能造福一方。”

    “而且算术也不能不学,要不然以后当了官,却被下面的人拿本假帐来哄骗,那可就是大笑话!礼部官吏这次带了课本来,马上就要开始刊刻,你们去拿一本来学,不懂的可以来问我。”

    这些入门教材多数都是李元利以前编的,虽然自己觉得浅显易懂,但没有老师指点他们两个恐怕还是不行。

    陈、湛二人连连点头,特别是湛凤光,如果他前些时日还有一丝犹豫的话,那现在他已经成了大兴军最忠实的拥趸。

    明廷灭亡、鞑虏入关,短短十来年间天下发生如此巨变,他曾一度感到绝望,宁愿躲在家中教授乡村学童也不愿仕清,但是现在,大兴军和汉王殿下的所作所为又让他看到了新的希望。

    正如他的父亲所,他并非明臣,不必为明廷守节,投到汉王麾下也是无可厚非,而且根据他对李元利多方面的了解,这位汉王殿下绝对值得他去追随。

    李元利呵呵笑道:“我这应该算是给你们舞弊了吧?”

    “殿下,这可算不上是舞弊,顶多只能算是‘走后门’罢了!”几人了这一会话,气氛十分融洽,陈恭尹也顺着李元利的话头开了一句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