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安平的面纱
要想引领大明海上图霸,郑冲需要准备的计划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拥有庞大的海军!而一年陆军,百年海军,要想成就一支海军,没有几十年时间悉心打造是不可能成功的。
郑氏水军现下看起来似乎很是强大,但也就是区区二十多年后,当国姓爷率领郑氏水军收复台湾的时候,曾经辉煌的郑氏水军就只有六十余艘战船了。
郑冲不想看到郑氏水军的衰落,所以他向郑芝龙提出了三大舰队的设想,而要维持三大舰队的运转,他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从造船、修船坞、直到扩大海贸,他要拉着更多的人参与其事,而不只有郑氏一家参与。
可郑冲没有几十年的时间,大明朝最多再撑几年就要完蛋,他只能将一切计划尽量提前而且一步到位。他需要和时间赛跑,不过他也有信心尽快重新整合郑氏海军,百年海军的法也不一定是绝对的。
日本闭关锁国百年后,在明治维新之后,也只用了二十几年时间,就打造了一支海军然后战胜了大清帝国的海军。郑冲现在有郑氏水军这个很好的基础在,他自信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水军改造成海军的计划。这也是为什么郑冲一直千方百计冒充郑大,也要留在郑氏的原因,因为郑氏水军是明国之内最有可能改造成海军的一支水军了。
大明错过了大航海最辉煌的时代,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契已经丧失,郑冲可不想再错过后来的航海大殖民时代,所以他必须抓住最后的会。
本来以郑氏的人力、财力也足够郑冲发挥他的计划,但郑冲还是创建了安平会。原因很简单,他要唤醒国人的海权意识!
中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大陆国家,没有传统的海洋文化,更没有海权意识。这是从古至今,从上至下都存在的毛病。这也是为什么之前郑冲想回忆一首歌颂大海的诗句,搜肠刮肚却找不到一首的缘故,古人对海洋并不感冒。
而沿海民间自发组织的航海活动也仅仅只是局限于东海、南洋等地。郑和下西洋之后,大明朝自废武功,断了自己的海洋文化和海权意识,结果就是闭关锁国的就此沉沦下去。
明朝的海贸更多的还是被动的等他国航海上门来交易,甚少有国人主动走出去的,官方组织的海贸更是绝无仅有。好在现下还有郑氏水军在,可以这是国人图霸大洋最后的会了,郑氏水军之后,能够再次远航的中国海军要到两百年后才会出现,那支海军叫北洋水师。
而唤醒国人的海洋文化和海权意远比打造一支海军要难上万倍!否则用郑氏财力、人力支撑的海军也只会像郑和下西洋那般,只是昙花一现。郑冲就是想用安平会来聚拢民间更多的人力、财力,以海贸的利益为诱饵,唤醒国人的海权意识,从而形成自己的海洋文化。这样大明的海军才能有源源不断的人力和物力提供长期支持,而不会在郑氏衰落之后,就此泯灭。
同时安平会一开始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模式已经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没有差别,郑冲打算通过安平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士绅商贾成为安平会的股东,接下来还会面向更低层的民众放出股权,将越来越多的人都绑在安平会这个利益体上。
人们能通过安平会得到海贸中获得的巨大利益分红,从而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参与到海贸中来,彻底将安平会变成明国自己的东印度公司!
而赈济救灾只是安平会成立之初披上的一层温和外纱,用于掩盖其之后罪恶的殖民与贩卖奴隶行径。百年后,历史学家们研究这段历史时,总会:安平会的成立,是用救济本国灾民的道德为借口,以此掩盖其发动殖民与奴役别国人民的罪恶目的。
同时,郑冲还希望通过安平会促进明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虽然明朝末年在江南等广大地区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此时的明朝工商业、工业还处于极端落后的时期。明朝的匠户制度限制了这一切的发展,而民间的工商业、工业还处于私人作坊这种离散型模式。
郑冲希望通过这次安平会以工代赈,开始创建近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工厂,大规模的集中生产,才能形成规模经济。同时也能整合民间离散的工业、工商业,形成统一的工商业。
传统的对外海贸中,中华的产品就是传统的三件套,茶叶、丝绸和瓷器。郑冲希望除了这三件套传统的贸易商品之外,明国能够生产更多的产品用于外贸,开拓更多的财路。
后来的英国正是用便宜的工业化棉纱打开了中国的农经济,后世研究表明,鸦片贸易其实在中英贸易份额中并不占多大比重,英国向中国倾销的是棉纱!
所以,郑冲开办各种工厂,引领国内的资本转向投资建厂,正式开启明国的资本之路。
郑冲的构想和计划是宏伟而且远大的,但他迈出的第一步,会被人接受吗?
复社张溥、黄宗羲、陈子龙、徐孚远并复社四大才子,自从郑冲开始他那滔滔不绝的演起,便一直静静的听着,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
直到郑冲完最后一段极具煽动性的话后,四才子之一的侯方域才先开口了。
侯方域此时不过十八岁年纪,长相用郑冲话来就是白脸一个,只见他那面如冠玉的脸上满是激赏的神色,似乎很欣慰的道了一句:“原来她的相公如此才具,也不枉了。”
一旁冒辟疆却哼了一声道:“话语粗鄙不堪,白话连篇,冗长无味,故作煽情,实则空洞乏陈。”
方以智却摇摇头,指着身旁那些情绪高昂起来的士绅商贾们道:“这种场合,不必文辞并茂,都是商贾之人,听得懂就行。”
陈贞慧笑道:“果然如此,还好他今晚这安平会晚宴没和我们的诗会一同举办,否则真是落了我们复社的名头。这什么自助餐办得,人人随意走动,毫无尊卑、长幼之分。这郑公子什么名利双收,满口胡言乱语,将赈济救灾的仁善之举硬成谋利之事,真是道德沦丧。”
陈子龙却摇头反驳道:“这自助餐办得别出心裁,或许郑公子就是想以此告诉诸公,他安平会对待每个人都是一般。”
黄宗羲看了陈贞慧和冒辟疆一眼后,却意味深长的道:“只道德仁善,是难以打动这些商贾们捐纳的。”徐孚远则道:“虽然话语粗鄙,但我听了之后都觉得颇为心动,难道诸公没有心动么?”
张溥淡淡一笑道:“回想起来,或许郑公子得对,我复社行事今后要改一改了,多谋些实事,少求些虚名。”完之后,张溥踏上一步,朝着将台上大声道:“太仓张家,捐纳白银三万两,入股安平会!”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片哗然,没等众人回过神来,大盐商丁万本也朗声道:“泉州丁家入股五万两白银!”跟着丁万本朝张溥远远一拱道:“咱们泉州人救灾,不想捐纳之上到让张先生一个外省人占了先,实在汗颜。”
张溥拱回礼,微笑道:“皆是为了赈济灾民,何分地域?这安平会始终是泉州人创建的,张某只是适逢其会,并无僭越之心。”
听了两人对话,泉州的一众商贾们顿时坐不住了,有这等好事,既能得红利,又能博个赈灾救民的好名声,更被丁万本那句让一个外省人占了先刺激了,泉州众商贾们纷纷开口入股捐纳。
魏承敄脑门一热,已经忘了那什么几百两的底限,他大声喊道:“泉州魏家,捐纳两万两白银入股,家中一十三处织造坊也一并折抵入股!”
此言一出更是一片哗然,金栋崇却紧皱眉头,忍不住大声道:“你们别信他,这些都是他编的花言巧语来哄骗你们,就是想让我们捐纳更多!”
场内安静了片刻,粮油大老板易呈鉴却踏上一步朗声道:“我们易家捐纳银两四万两入股!”话音才落,众士绅商贾又踊跃的开始叫嚷着捐纳了起来。
金栋崇目瞪口呆的看着易呈鉴,老易拍了拍金栋崇的肩头道:“金家少东,有些话呢,之前好好想想再。两位德高望重的老大人可是坐在那里的,而且郑公子精心绘制的这些章程,岂是只为骗人的?要这般也是骗人,你也编个同样的局骗骗大家伙试试?”
金栋崇无话可,郑冲编排的那十几副图,的确不像是骗人的东西,许多构想都是可行的,就比如易呈鉴感兴趣的海运货流之路,郑家就能轻松做到,这可不是画个饼而无实际东西的哄骗。以郑家的财力和人力,加上安平会的这种运作模式,易呈鉴绝对相信能够实现。
在场的大多数士绅商贾都是想易呈鉴这样的老江湖了,岂能分辨不出真假来?郑氏的金字招牌加上徐、黄两位坐镇,同时有郑冲的详细解,自然令他们都深信不疑了。
服他人不需要太多的理由,诉诸于利益即可,郑冲的利益捆绑计划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