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拜访

A+A-

    雒阳,蔡府

    自从将独轮车的制造图纸刊印出来后,赋闲在家的蔡邕就逐渐忙碌起来,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全国各地的信件,既有感谢信,又有索要更多图纸的催促,虽然非常辛苦,但他却感觉很是满足。

    毕竟,事业才是男人的第二生命,之前蔡邕虽然满腹才华,声望卓著,但却无人任用,只能在家宴饮宾客,抚琴阔谈,聊以。

    不过,自从刘玄德把这件事交给他之后,蔡邕就忙碌了起来,要么在催促仆从加紧印制,要么就向全国各地的官员发送信件,把独轮车的制作图纸邮寄过去。

    虽然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悠闲了,但他却感觉很有成就感,毕竟这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如果能让全国各地的百姓都能用上如此方便的交通工具,他蔡邕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这时,一阵环佩叮当,从门外走来一位书香气息的女子,正是蔡邕的女儿蔡琰,虽然她的衣服并不华丽,但却蕴涵着一种独特的典雅气质。

    看到自己的父亲虽然辛苦,但精神却越来越好,蔡琰既有些心疼,又有些欣慰,对于肇事者刘玄德,她却感觉很是复杂。

    虽然对方仅仅只把独轮车的图纸拿过来,就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到父亲身上,但她却知道,父亲虽然有些迂腐,但也同样不缺济世之心,能够在这种利-国-利-民的大事之中-出一份力,他也肯定会获得不少的成就感,现在他那精神勃发的样子就是明证。

    而且,除了独轮车,还有雕印刷,这些事迹肯定会在历史之中,留下重重的一笔,不定父亲就会因此而名留青史,这样的事,无论是谁遇上了,都肯定会争着抢着去做的!既然已经明白了此事的意义,蔡琰也自然不会拖父亲的后腿。

    走到附近的矮桌旁,蔡琰跪坐在地上,将一个托盘放在上面,轻声道:“爹爹,现在已经到了午时,您也吃点东西吧——”

    蔡邕回过头,看到托盘上放着两盘菜和一碗热粥,顿时就感觉肚子里有点空虚,就连忙放下里的竹简,端起那个瓷碗,先是感受一下温度,感觉刚刚好,就立刻喝了一大口,赞道:“不错,琰儿的艺越来越好了!”

    “是父亲的胃口越来越好了!”蔡琰抿着嘴,轻笑一声,拿起一双筷子,递过去:“爹爹,慢些喝,先吃点菜——”

    “好,好——”蔡邕接过筷子,从碟子里面夹起一块肉脯,放进嘴里,一边咀嚼,一边感叹道:“以前还不觉得,自从有了事情要做,就感觉早上的饭食越来越不顶事了,这才到中午,就有些饿了”

    “多吃些也好!人家都了,能吃就是福——”蔡琰笑着道:“咱们家又不怕被你吃穷了!”

    “哈哈那倒也是!不过,还是得感谢刘玄德,给我找了那么多事情——”

    “谢他干什么?”蔡琰有些嗔怪的瞪了他一眼:“人家是拿你当苦力用了!”

    “哈哈如果都是这样的好事,就算是苦力,我也认了!”

    蔡琰瞥了他一眼,便不再搭话,虽正因为刘玄德,才使得父亲有此变化,但也让他很是辛苦,到了此时,她的心里也很是复杂。

    随后,蔡琰就把目光转向桌子上的竹简,看到它们整整齐齐的堆在案头,就随拿起一卷,打开看了看,同时问道:“爹爹,这都是人家寄过来的信件吗?”

    “不错!”蔡邕点了点头,一脸骄傲的道:“这些信件来自全国各地,既有北地边郡的,又有南方交州的,东至海滨徐扬两州,西至玉门关外的西域都护府!总之,无论天南地北,只要是我大汉百姓,都能用上如此方便的交通工具!”

    “哇!没想到居然已经传遍了全国,父亲辛苦了!”

    看到女儿那一脸崇拜的样子,蔡邕心里也颇为自得,情不自禁的捋了捋胡子,装出一脸的谦逊,道:“此事主要还是依靠玄德发明的雕印刷,如果仅仅依靠人工抄写的话,不知道会耽搁多长时间呢!”

    “但父亲也同样功不可没,如果没有您的名望,那些官员可不会理睬一个无名之辈,哪怕他的发明再好用,也不会被人家正眼看一下的!”蔡琰不动声色的恭维一句。

    “那倒也是——”蔡邕心里更为自得,捏着胡子大笑一声。

    这时,外面有一个奴仆进来禀告,是卢瑱卢子玉前来拜访。

    “快快请进——”蔡邕立刻就摆摆,同时,将桌子上的托盘挪到一旁,站起来整理一下衣服。

    “世兄这个时候过来,会有什么事么?”坐在一旁的蔡琰也没有离开,跟着父亲一同站了起来,蔡家和卢家乃通家之好,就算是后宅家眷,也是可以见面的,并不需要回避。

    很快,卢瑱都走了进来,看到屋子里的两人,拱行礼道:“拜见伯喈先生!见过昭姬姐!”

    “见过世兄——”蔡琰也屈膝行礼。

    “子玉不必多礼,快快请坐——”

    三人坐定之后,蔡邕也没有寒暄,就直接询问道:“子玉,你在这个时候来找老夫,有什么事吗?”

    “是这样的——”卢瑱拱拱,“伯喈先生,我听您曾上报朝廷,要刻印书籍,不知可有回应?”

    “还没有”蔡邕叹了一口气,回答道:“此时朝廷大军正在平叛蛾贼,暂时还拿不出钱粮,而且,究竟先刻印哪一本书,还没有定论。”

    自从获得了雕印刷的技术,蔡邕就已经有了刻印书籍的想法,只不过,经(四书五经的经)书不同与图纸,肯定需要大量的木板和雕刻工匠。

    而且,印刷出来的书籍究竟该如何处理,还没有定论,所以,他就把这件事上奏给了皇帝,希望朝廷能够派人主持。

    不过,此时的朝廷正忙着镇-压蛾贼呢,哪有功夫处理这些事呀?而且,究竟首先印刷那一本经书,朝中大臣吵做一团,到现在还没有确定下来呢。

    “果然如此——”卢瑱叹了一口气,拱道:“前几天,刘玄德送来一部医书,是他在军中效力时总结出来的,我父亲看过之后,很是赞誉,希望伯喈先生能够将其印刷出来,送给汉军各部,尽可能的减少汉军将士们的死伤。”

    &p;lt;/dv&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