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山海关之战落幕
原来这是燕京北军主将李成率领的三万骑兵,他们一人双马,从三天前的燕京城出发,日夜兼程,披星戴月,总算在今天傍晚抵达了山海关。
此时的山海关,活着的守军已然不足一万了,人人带伤,关城更进一步残破了,到处是战火遗留的痕迹,尸山血海,血流成河,落日的余晖照耀在关城之上,泛出一层金光,却是对世间最大的讽刺!
此时的张羽是热泪盈眶,激动不已,这是劫后余生的喜悦,也是对守住山海关的喜悦!
从燕京城来的援军迅速的接替山海关守军的防卫,与蒙古人战在一起。
山海关的颓势一下子就被硬生生止住了,在城关上的蒙古人是被打得节节败退,不一会儿后,蒙古人基本被赶下了城头,关城上基本上只剩下了乾军,蒙古人就此留下了一地的尸体。
在远处督战的忽必烈见此,心中是一阵颓然,他也没有想到乾人的援军是来得如此之快,他跟张羽想得一样,乾人的大股援军按常理应该明天早晨才到,只是万万没想到,乾人的援军今天傍晚就到了,难道是飞过来的吗?
他确实想不通,他原想着,今天全军攻上,一定要打破山海关,原看着马上要攻下了,心中一阵喜悦,乾人的大股援军很快就到了山海关,让他功亏一篑,顿时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根据他多年的经验,援军起码上万人之多,而且都是精锐,看其装备,看来是从燕京城来的援军!
他现在的思绪还是比较混乱的,他知道来援的人也就数万,对自己的蒙军起不了多大的危胁,想继续攻吧,见蒙军已露出疲态,对方又来了援军,是有些得不偿失,不攻吧,对方即使来了援军,依然处于弱势,就此退却,之前取得的大好优势将一朝尽丧,确实有些可惜了!
此时的忽必烈是犹豫不决,退呢还是不退,自己终究还是低估了那个刚刚登基的跛脚皇帝,他也没有想到,那个登基不足一个月,在国内还没有任何势力的皇帝反映速度如此之快,敢于冒着被拉下皇位的危险,迅速做出决定,怕是收到军情的当天就做出了决定出兵的准备了,不然援军不可能来得如此之快,他终究还是低估了那个皇帝的魄力!
早知如此,就应该早早的全军压上,怕是现在已攻下山海关了,他后悔了。
只是他不知道,他不是低估了郑文的魄力,因为郑文已经决定发北地百万大军准备在山海关与他一决胜负。
他要是知道的话,就不会在这里犹豫不决了,而是马上率兵远遁草原大漠,而不是想着如何攻下山海关。
就算现在攻下山海关又能怎样,攻下了也是一个残破的山海关,就拿这个残破的山海关和剩余人马来抵挡乾人的百万大军,实在是有些痴人梦了。
他只是趁着大乾新皇登基,国内正混乱的时候,带兵来占些便宜,不是来送死的!
忽必烈终究是理性战胜了感谢,吹起了撒退的号角。
山海关攻防战至此告一个段落。
而此时的山海关,张羽听到蒙古人撤退的号角,心神一松,一头栽倒在满地的尸体之上。
远处的张铁看了,急忙叫了一声:“爹”,然后飞快的跑过来了把张羽搂在怀里,用探了一下鼻息,还好,只是太累了,年纪大了又受了伤,才一下子晕倒了,张铁顿时松了口气,急忙抱着张羽下了城头。
而山海关的守卫工作就移交给了李成带领的援军,而李成也接过了指挥工作。
李成站在山海关上,背着夕阳的余晖,打量着这座劫后余生的关城,只见关城上的城楼有好多都塌了,残垣断壁,城垛残缺,满地的尸体,鲜血泗溢,好不惨烈!
李成这个人,三十五岁,身材高大魁梧,面容国字脸,出身于北地武士家庭,边军出身,十六岁参军,还曾与蒙古人打过仗,后来因功调任北军,慢慢升任北军主将,是军中的少壮派代表人物。
李成指挥着人,把尸体抬下城头,又指挥着人修补城垛,整个关城上渐渐的秩序井然了,整个山海关又恢复了些人气。
夕阳落下了,月亮出来了,李成一直坚守在关城之上,防范蒙古人的突然进攻,夜色中的山海关,寂静清冷,只剩下关城上的月亮,及远处灯火通明的蒙古大营的此许马嘶声,李成突然感觉到一阵阵瘆人,一阵大风吹过,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夜色越来越浓了,而此时的蒙古大营,忽必烈坐在上首,愁眉不展,他面前鲜香的牛肉,他一点也没动,他的心中思考着到底要不要继续攻打山海关,攻与退他都得反复思考,选出对自己最有利的,才是最合适的!
攻吧,又不一定攻得下,徒惹伤亡,就算攻下了,乾人早已反应过来了,自己是不敢长驱直入的,顶多也就肆掠一下山海关周边地区,所收获的远远不及这次的损失,就算最好的收获也只能迫使乾人与自己互市。
但退吧,又不甘心,这次损失太大了,得不偿失,又没有任何收获,跟随自己的头人怕是会满腹怨言,虽不动摇自己在蒙古的统治,但还是会有所影响,毕竟自己在蒙古还是有不少实力强大的政敌的。
但到底要怎么办呢?
忽必烈决定听听自己下人的意见,再做决定。
遂开口道:“看来本汗还是低估了坐在燕京城中,刚登上皇位的跛脚皇帝,没想到他那么快就反应过来了,你们今天也看到了,乾人的先遣援军今年也到了,本汗估计三天之后乾人大军就到了,你们本汗该怎么做?”
话音刚落,坐在忽必烈左下首的一文官模样的人就站起来:“大汗,我觉得我们应该退兵,一是我们的损失太大了,二是乾人已经反应过来了,我们的突袭已然变成了强攻,就算攻下了山海关,获得的些许收获也难于弥补损失,我们要学会止损,我认为我们应该撤军。”
“放屁,”一个武将模样的人站起来:“大汗,我们是损失大,但乾人损失也大,况且,经过这么多天的血战,我们与乾人已经是血海深仇,撤兵的话,我担心军心士气会受到影响,况且我们还没有获得足够的收获,怕是各部首领会有怨言。”
“军心士气受影响怎么了?有怨言怎么了?以大汗在蒙古的如日中天,些许杂声还是能够压得下去的,但是再继续进攻山海关的话,我们的损失是大了去了,现在已经有近十万蒙古士兵倒在了山海关之下,再这样下去,我们怕是要再损失十万人才能下攻下山海关,就算攻下了山海关,也无力获得更多的收获,只能带着十余万人返回蒙古,搞不好大汗在蒙古的统治都会不稳。”那文官反驳道。
“你,你”那武将被反驳得哑口无言。
忽必烈听了,也是一阵头大,犹豫不决,两人得都是实情,但两害相较取其轻,忽必烈心中已是偏向了撤军,但却是不好开口。
忽然,又一人站起来道:“大汗,依我看,不如暂时驻兵山海关,再派遣使者与乾人议和,我们付出些许利益,再与乾人商议扩大开市规模,这样我们既能结束与乾人的战争,又能让大汗在蒙古内部有所交代,这其不两全其美?”
忽必烈听了,眼睛一亮,一打量,原来是博赤啊,平时在自己帐下都很低调,自己险些都忽略了此人,没想到这次却大放异彩!
遂开口问道:“博赤,你能肯定乾人会同意吗?”
博赤却笑着道:“大汗,十成十我不敢肯定,但七八成的把握臣还是有的。”
忽必烈听了,点了点头,示意他下去。
“大汗,乾庭新帝刚登基,皇位都还没坐稳,此时的他正忙着培养势力、巩固地位的时候,这正是他需要威望的时候,我们把威望与利益送给他,他又何乐而不为呢?”博赤接着道。
忽必烈听了,却是懂了,这是牺牲自己的部分名声来帮乾国皇帝铸就威望,来换取利益。
忽必烈听了并不生气,对他这种势力已稳固的大汗来,名声对他来已经不是那么重要,只要能够换来利益,些许的名声损失他并不介意。
忽必烈正在努力的考虑这么做到底行不行,经过思考,发现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
一方面能缓和与乾国的冲突,方便蒙古大军向西征,另一方面也能安抚蒙古内部的各势力,这样蒙古人也能获得利益,至于这次跟着自己攻打山海关受损的部落,只要自己把自己的部分草场分给他们,他们就满意,至于自己的部下,再重重赏赐,想必他们也不会有怨言。
接着,忽必烈就对博赤:“博赤,你很不错,本汗任命你为我的全权特使,入关面见乾国的新皇,议和之事你可全权做主,事成之后本汗会重重赏赐于你的!”
博赤一听,满面通红,急忙拜下,口:“多谢大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