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陶宝家事

A+A-

    离开宋家后,陶宝先去村里找了熟悉的石匠,老石匠徒子徒孙也很多,现在做不动了,请他帮忙找人最好不过。石匠姓孙,家里只有老两口,儿子年轻的时候要出去闯闯,一闯就没回来,儿媳妇也熬不下去了,丢下孙子走了。

    商量完请多少人,孙石匠有些犹豫的问“宝哥儿,听你做这劳什子度假村还要给村里修学堂”

    “孙叔,现在是有这个打算的,而且等您这边石匠到位,也要开始修整了。地址都选好了,就在宋夫子老学堂那,村里修个大的。”

    “不收束脩”

    “不收的,若是学的好,还给奖学金。”

    既然都能到这种地步,定是板上钉钉了。孙石匠抹了抹眼泪,这下孙子有路子了。学些字,以后做个账房也能养活自家,他们老两口撑不了几年喽。

    孙家三口的口粮都是有限的,拒绝了晚饭的邀请回家后,天已经黑了,堂屋点的油灯昏昏暗暗。

    陶宝悄声的走进厨房,锅碗都干干净净,橱柜上了锁。

    他去宋家,提前跟家里人打过招呼,若是有心,也该让孩去喊一声问一下,离的又不远。

    叹了口气往自己房间走,就听见大哥大嫂的房间传出闷闷的声音。

    进门前还没有动静,这就是特意给他听的。

    “姓陶的,我跟你,这个家必须分。”

    “大晚上的,又闹什么,明天还要下地呢。”

    “下地下地下地,就知道下地,你怎么不能学学老二,跟着爹屁股后面转,银钱都给他啦你也不看看家里什么样子,女儿孙女住一个房,孙子都那么大了还跟爹娘挤着住。”

    陶家房子挺多的了,里外有七八间,虽几个女孩子住一间屋子,村里谁家不是这样过的。一家十几口人,孩子也多,大的带的,每个人一间房,按那要求得建多少房子

    再了,女儿家的嫁出去了,一年能回来住一回不

    陶老村长这么些年,给儿子娶媳妇,给孙子娶媳妇,养完孙子养曾孙,盖一间房子又盖一间房子,家里添丁进口,还要置办田地,真的没什么钱了。

    就靠陶大种地能种出什么养的活一家老就不错了。

    家里不平静,老爷子心里有数,前次陶宝要做事,老村长二话不,把给他准备的老婆本都给了。

    留一句话,就这么些,你想折腾就折腾,折腾没了自己想办法娶媳妇。

    外面嫂子的声音时高时低,陶宝进了他爹的房间,老人家还没睡。

    “爹,家分了吧。”

    “你还没成亲呢,分什么分,等你成亲了再。”老村长从床上坐起来,搓了一团烟丝,掏出旱烟筒,凑到灯上抽了起来。

    “分了吧,爹,我现在跟程是谦他们做事,我有信心会做的好的,有钱了还怕娶不着媳妇么,到时候我买人回来伺候你,你就别做事了,做你的老太爷就好。”

    “让我想想。”

    “爹,树大分枝,你放心,我就算发达了也不会忘了大哥,大哥对我还是好的。”

    一夜没睡的陶村长起床给亡妻上了一炷香,叫孙子去请来族老。

    分家分的很顺利,三十五亩良田都给大儿子一家,至于房子老村长坚定一个儿子一半,二儿子成亲总也要有孩子的。一家子住着近,亲香。

    陶宝死活不同意,只要自己现在住的这一间,大不了搞个篱笆隔开一下,其余都归大哥一家。有些喧闹的大堂里渐渐趋于平静,显然对陶宝的做法更赞同一些。

    陶村长坐在堂前主位上,慢悠悠道“老大、老大媳妇,你们想分家我也分了,还有什么不满的尽管。”

    没等到陶大夫妻俩话,陶家大孙媳妇林二娘就跳了出来,“爷爷,那银子怎么分呢”

    “啪哒”

    老爷子的旱烟筒子就朝大孙子头上过去了,也不看林二娘,只对着他大孙子陶康,

    ”你也是这样想的“

    那烟筒子是用老竹子做的,前头用黄铜攥了个尖,陶康的额头划了个口子,血沿着脸上往下流。

    “孙儿不敢。”

    “不敢那就是还有想法这几十亩地不是银子这么多间房子不是银子你媳妇娶进来花了多少彩礼不知道你们还想着陶宝娶媳妇的银子你们几个也是这样想的”

    堂上一片静默,老村长顿了顿接着。

    “老大,你娘过世的时候她自个的首饰嫁妆都给了你媳妇。若是我没记错,里头有个青玉镯子就能值四十两了。当时怎么的一个儿媳妇一半,让老大媳妇看着分。怎么,都忘了忘了吗“

    陶大媳妇站在边上一哆嗦。婆婆去世的时候,看着叔子那么一个,哭的伤心,自那以后发自真心的对他好的,吃穿住行,比自家儿子都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可能是家里人越来越多,收入也不见长,丈夫还是那副脾气,人心就变了。

    总觉得自个伺候老爷子吃穿,老爷子却把钱都留给儿子。

    跪在地上的陶大呜呜的哭起来了,”娘亲去世的时候,抱着宝弟叫我照顾好他,是我对不起娘亲对不起弟弟。“

    程是谦的祖父也来了,看着这个场面只好出声。

    “陶老哥,莫心急,儿孙自有儿孙福。”

    有族老提到哪个儿子养老的事,陶村长带着火气,哪个儿子对他好,就归谁养老,左不过他自己身体好,还能顾着几年。

    堂下跪了一地的儿孙。

    人活七十古来稀,陶村长这个年纪了,不得哪天就去了。

    子孙不孝啊。

    要清官难断家务事呢,家事的对错真的没有绝对,它往往取决于最后的结果。

    以分家来看,若是一家人齐心协力,为了一个目标努力,能够和谐共处互相帮助,硬要分家结果定然不如不分家。

    若分家后,原本懒散的都开始努力,家庭状况有改善,家经营的更好,分家自然是好的。

    分家是大事,中午厨房里媳妇们要准备宴席,陶宝两兄弟在堂屋陪坐,招待族老。

    “两兄弟,只是分家,以后还是要一起帮扶”年纪最大的老叔公道。

    陶家两兄弟连声是,碰了一杯,分家一事就这么过了。

    找人做事挺简单的,农闲的时候城门口蹲着一堆找活的,石匠木匠泥瓦匠,应有尽有。孙石匠两天时间就聚集了十来个人,听讲有大活干,大家伙都激动了。

    众人选了一天时间来到桃源村,虽孙石匠信得过,在行当里是老资历,还是得上门问问情况不是。

    太阳好,宋瑾就请人在门口坐了,顾五也没泡茶,锅里水煮开撒一斤白糖进去,拿大碗一人盛了一碗。正是春天,早上露重,看外面那些匠人鞋子都湿了,许是从老远就过来的,早饭都没吃呢吧。

    知道儿子要做大事,宋外婆心里欢喜的不能,前些日子还给她买了簪子。偷偷问顾五,这么些人中午都在家里吃不别看宋外婆平日里在家里不言语,人都看在心里,知道宋瑾做的事都是顾五的路子,人城里大官家的姐总给五写信呢。

    “外婆,这也没多久到中午了,就靠咱们俩能把饭做出来吗留肯定得留饭的,下午还得去看看场地。”

    “这怕啥,把你三姨喊来。”

    “别啊外婆,我三姨上次给您端的菜那能吃吗一口下去,上面味道都有,我可是懂什么叫五味杂陈了。”

    “那咋整,隔壁左右都下地去了,正春耕呢。”

    祖孙俩人正愁呢,玲珑带着奶娘来了,后面跟着个胖大婶。阿大阿二俩人挑着担子。

    门口的石匠们都是做活做惯了的,看这步子就喊着,“这谁家的伙子,担子挑的稳当”宋瑾忙打哈哈的换了话题,又把玲珑一行人让进去。

    “各位师傅,到春耕了,家里的事想来也不少,地里的活也不能耽搁,来我们这做事愿意签契约的,先支十天工钱,大家伙好先回去把事安排上。”

    程是谦面前笔墨纸砚齐全,还有印泥。陶宝面前的是特意打开的匣子,黄橙橙的新铜钱,用红线一串串穿起来。

    有石匠就问了,难不成在这做工还不许回去吗

    “各位,咱们这工期紧,要挖渠、打地基、要做石围子,后面的泥瓦匠木匠要进场,只要签了约的,每十天休息一天,遇到不好的天气也不能上工,所以能做事的时间也不多。学堂已经停课了,各位师傅可以住在这里,三餐都由我们。”程是谦朗声道。

    有那胆子大的上前就要签约,“我家里兄弟几个,没几亩地,一家帮一下就耕完了。我签。”

    “师傅您的大名是什么”

    “王大根后山坳的”

    程是谦迅速的写了简单的契约,内容简单,人物时间所做的事宜,如果违反将不再聘用之类。写好的契约递给陶宝,陶宝再示意王大根按印,领钱。

    王大根看见上一串铜钱问,这钱是不是有点多

    “没错,一天四十文,包三餐,先支十天的,一共四百文,您数数。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