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菩萨入长安,金蝉化玄奘
一炉永寿香,几卷超生箓。
任他是一代帝王,风华绝代,百年后亦是免不了成为一堆白骨尘土。
话唐太宗李世民年老,思及长生之事,乃召集大唐境内佛道高士,当众张榜道:“至德渺茫,禅宗寂灭。道主清净,周流三界。千变万化,统摄阴阳。体用真常,无穷极矣。观彼孤魂,深宜哀愍。此奉天命而行:选集诸僧,参禅讲法。大开方便门庭,广运慈悲舟楫,普济苦海群生,脱免沉疴六趣。引归真路,普玩鸿蒙;动止无为,混成纯素。仗此良因,邀赏清都绛阙;乘吾胜会,脱离地狱凡笼。早登极乐任逍遥,来往西方随自在。”圣旨一下,长安城内倒是僧侣云集。此水陆法会一开,倒是引出个圣僧人物,法师换做玄奘,俗名江流儿,乃是往日新科状元陈光蕊之子。
那玄奘法师在台上,念一会受生度亡经,谈一会安邦天宝篆,又宣一会劝修功卷。宝光庄严,口吐莲花,讲经妙理使得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诗曰:三宝巍巍道可尊,四生六道尽评论。明心解养人天法,见性能传智慧灯。
台下忽有人拍着宝台,厉声高叫诘问:“那和尚,你只会谈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
玄奘闻言,吃了一惊,翻身跳下台来,对反问之人道:“老师父,弟子失瞻,多罪。敢问大乘教法如何?”
那挑衅之人道:“你这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
原来这挑衅之人正是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自领收服孙悟空,便接着到长安城访察取经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实有德行者。忽闻得太宗宣扬善果,开建大会,又见得法师坛主,乃是江流儿和尚,正是极乐世界中金蝉子法师转世降生来的佛子,岂非是取经的最佳人选?菩萨十分欢喜就准备将他重新引入佛家。
法师果是有缘人,听得大声佛法经意后,就下定决心求取真经,虔诚正色喜问道:“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
观音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玄奘法师道:“我愿前往求取可得么?”
观音菩萨道:“心诚自然可得。”
玄奘法师喜道:“求法师引荐,吾这便西行去也。”
菩萨就将佛赐的宝贝,一件锦蝠异宝袈裟、九环锡杖,赐予圣僧道:西行路途遥远,此二宝可护汝周全。
这袈裟,龙披一缕,免大鹏蚕噬之灾;鹤挂一丝,得超凡入圣之妙。但坐处,有万神朝礼;凡举动,有七佛随身。
这袈裟是冰蚕造练抽丝,巧匠翻腾为线。仙娥织就,神女成。方方簇幅绣花缝,片片相帮堆锦饾。玲珑散碎斗妆花,色亮飘光喷宝艳。穿上满身红雾绕,脱来一段彩云飞。三天门外透玄光,五岳山前生宝气。重重嵌就西番莲,灼灼悬珠星斗象。四角上有夜明珠,攒顶间一颗祖母绿。虽无全照原本体,也有生光八宝攒。这袈裟,闲时折迭,遇圣才穿。闲时折迭,千层包裹透虹霓。遇圣才穿,惊动诸天神鬼怕。上边有如意珠、摩尼珠、辟尘珠、定风珠。又有那红玛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偷月沁白,与日争红。条条仙气盈空,朵朵祥光捧圣。条条仙气盈空,照彻了天关;朵朵祥光捧圣,影遍了世界。照山川,惊虎豹;影海岛,动鱼龙。沿边两道销金锁,叩领连环白玉琮。
正是:护体庄严金世界,身心清净玉壶冰。自从佛制袈裟后,万劫谁能敢断僧?
那锡杖,更是——铜镶铁造九连环,九节仙藤永驻颜。入厌看青骨瘦,下山轻带白云还。摩呵五祖游天阙,罗卜寻娘破地关。不染红尘些子秽,喜伴神僧上玉山。
玄奘法师闻言,即披上,持禅杖,果然是件好物,道:“多谢大法长老厚赐,未知要价几何?”
观音菩萨闻言,与木叉合掌皈依,道声佛号,躬身上启道:“既有德行,当付有缘。”罢,抽身便走。
接着那菩萨带了木叉,飞上高台,遂踏祥云,直至九霄,现出救苦原身,托了净瓶杨柳。左边是木叉惠岸,执着棍,抖擞精神。喜的个唐王朝天礼拜,众文武跪地焚香,满寺中僧尼道俗,士人工贾,无一人不拜祷道:“好菩萨,好菩萨!”有词为证,但见那——瑞霭散缤纷,祥光护法身。九霄华汉里,现出女真人。
那菩萨,头上戴一顶金叶纽,翠花铺,放金光,生锐气的垂珠缨络。身上穿一领淡淡色,浅浅妆,盘金龙,飞彩凤的结素蓝袍。胸前挂一面对月明,舞清风,杂宝珠,攒翠玉的砌香环珮;腰间系一条冰蚕丝,织金边,登彩云,促瑶海的锦绣绒裙。面前又领一个飞东洋,游普世,感恩行孝,黄毛红嘴白鹦哥。内托着一个施恩济世的宝瓶,瓶内插着一枝洒青霄,撒大恶,扫开残雾垂杨柳。玉环穿绣扣,金莲足下深。三天许出入,这才是救苦救难观世音。
宣足了我佛慈悲,这才化烟云而去。
下方唐王李世民惊喜异常,当即在寺中会见法师道:“玄奘法师可是要为我大唐出力,上西天拜佛求经?”
玄奘法师于帝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太宗李世民大喜,将御扶起道:“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玄奘顿首谢恩。
一代大帝李世民果然非同寻常,就去那寺里佛前,与玄奘拜了四拜,口称“御弟圣僧”。
玄奘感谢不尽道:“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随在佛前拈香,以此为誓。唐王甚喜,即命回銮,待选良利日辰,发牒出行,遂此驾回各散。
次早,太宗设朝,聚集文武,写了取经文牒,用了通行宝印。有钦天监奏曰:“今日是人专吉星,堪宜出行远路。”又见黄门官奏道:“御弟法师朝门外候旨。”随即宣上宝殿道:“御弟,今日是出行吉日。这是通关文牒。朕又有一个紫金钵盂,送你途中化斋而用。再选两个长行的从者,又银絺的马一匹,送为远行脚力。你可就此行程。”
玄奘大喜,即便谢了恩,领了物事,更无留滞之意。
唐王排驾,与多官同送至城外,先教收拾行囊马匹,然后着官人执壶酌酒。太宗举爵,又问曰:“御弟雅号甚称?”玄奘道:“贫僧出家人,未敢称号。”
太宗道:“当时菩萨,西天有经三藏。御弟可指经取号,号作三藏何如?”
玄奘谢恩,接了御酒道:“陛下,酒乃僧家头一戒,贫僧自为人,不会饮酒。”
太宗道:“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饮此一杯,以尽朕奉饯之意。
三藏不敢不受。接了酒,方待要饮,只见太宗低头,将御指拾一撮尘土,弹入酒中。三藏不解其意,太宗笑道:“御弟呵,这一去,到西天,几时可回?”三藏道:“只在三年,径回上国。”太宗道:“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进此酒: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三藏方悟捻土之意,复谢恩饮尽,辞谢出关而去。唐王驾回。
万里云端,菩萨见到取经人起行,面露喜色,正要返回南海,忽觉西行取经尚有欠缺遗漏之处,不由得掐指推算,查漏补缺,半晌后轻咦声道:原来如此,善哉,善哉!复架起祥云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