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青胜于蓝
连遭重击,大棕熊再也站立不住,“轰”然倒地。 皮坚骨硬的后脑竟已裂开一道指粗细的口子,脑浆源源不断地涓涓而出,眼见不活了。 此次战斗,华枫将“裂山碎石”掌法与“风行”步法,配合运用到了极致! 一刚一柔相济,再辅以深厚的内力和过人的心智相佐。 端的是迅雷不及掩耳,妙到毫巅! 大棕熊全身是宝。 俩人取出晶核,砍下熊掌,剥下熊皮,痛饮了一次熊血,饱餐了一顿熊肉。 并将熊肉余下精华部分割下,也是收入储物袋中。 接着,兄弟俩向黄色“七里蜂”栖身之古树飞射而去 到得古树之下,仍由华枫出。 只见他马步沉腰,气沉丹田,力运双掌,“嘿”地一声猛然击向树杆。 树杆应声摇晃不休。 “轰”地一声,与之前孟起的遭遇如出一辙,一张“黄色大”铺天盖地罩向华枫,声势甚是浩大! 好个华枫,暗运内力,张口向“黄色大”一声大喝。 雄厚的内力震得林间“嗡嗡”作响,一股强大的气流猛然涌出。 “七里蜂”纷纷下跌,竟已震死十之七八,密密麻麻的铺满一地。 一喝之威,强至如斯! 孟起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华兄的内力竟如此浑厚,自己远远不如啊!之前攀崖比个平,定是其刻意相让。 心下对华枫的人品武功愈加佩服,决定万分珍惜这难得的兄弟之情! 余下不足两成的大黄蜂也是各有损伤,但却悍不畏死,仍然前赴后继地向华枫扑来。 华枫双掌一伸、一错、一收、一旋扫出,如凭空卷起一阵龙卷风! 残余的大黄蜂在“龙卷风”内盘旋翻滚片刻,即纷纷坠下,再无一只可活。 华枫对此次出时、力道的把握,深感满意,掌法、内力的运用也更加娴熟。 孟起击掌笑道:“华兄内功之精深,掌法运用之精妙,真是让弟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啊!” 华枫笑道:“孟弟谬赞过谦了!你出身武林世家,见闻广博,武技奥妙,岂是愚兄所能比拟的?日后不解之处共同商议提高,可好?” 孟起大笑:“好好!若有不解之处,弟自是不会客气!且待我将蜂巢摘下来,里面的蜂蛹可是美味可口之极,营养价值也相当高!” 言毕,足下一顿,如大鸟般直飞而上,足下几次轻点,已至古树之巅。 双捧着蜂巢,跃下树来。 这蜂巢直径足有一丈长短,里面的蜂蛹竟有数十斤之多,俩人将蜂巢放入储物袋中,准备与龙世尘老人共同享用。 目前俩人的储物袋内,有动物晶核及血肉、毛皮,还有草药等物,还真是收获不。 时间已是响午,俩人调息片刻后,即向山涧深水潭处弹射而去。 准备趁热打铁,一举搞定灵宝山最后的“敌人”,也就是那只之前让他们退避三舍的巨鳄。 堪堪抵达火龙果树旁,“哗啦”一阵轰响,但见水花四溅,那只颇有灵性的巨鳄已是浮出水面,碗大的双眼狠狠瞪着华枫,大嘴中的长牙寒光闪烁。 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此次由孟起出。 他先用顽石激敌,将巨鳄引至岸上,再展开家传武学“风雷拳法”和“霹雳刀法”与之激斗! 左拳风呼呼,隐隐有风雷之声。 右刀光闪烁,直如疾风骤雨。 饶是巨鳄皮坚肉厚,也不过顶了五十余招,即一命呜呼! 取晶核、收皮肉、收鳄血 又是一通忙碌。 此地心愿已了,兄弟俩放松心情,和衣跳下深潭畅游一气。 心满意足之后,上岸运起内功,衣衫片刻即干。 俩人意气风发,一声长啸,展开轻功向龙世尘隐居之处驰去。 猎猎的衣衫破空声和流星般的身影,昭示着俩人此行不的收获。 仅一柱香功夫,一青一白两道身影,已是出现在龙世尘居住的茅草屋前五十余丈处。 午后假寐的老人豁然惊觉,甫一起身,兄弟俩已然站在其身前向他见礼。 龙世尘惊讶地看着他们,怎么也不相信仅数日不见,俩人的功力已长进如斯! 一个时辰后,听完了他们这几日的惊险奇遇,老人唏嘘不已。 既为他们的屡屡遇险而心惊肉跳,也为他们的福泽深厚而欣慰异常。 搞得一向严肃的老人一会拍胸惊叫,一会击掌大笑,老顽童似的,直如换了个人一般。 搞得兄弟俩想笑不敢笑,也是憋得蛮辛苦滴! 从华枫叙述中得知:其“裂山碎石”掌法已突破至第八式,“潜龙”内功心法也已达到第八层,只差一层就能达到巅峰大圆满之境,而且连任督二脉都已顺利打通。 龙世尘高兴之余,也不免有些失落:徒儿这就超过自己了啊!恁快了! 聊了一会,笑了一会,叫了一会,终于消停下来,开始准备晚餐食材。 晚餐自然是以熊掌、蜂蛹、鳄肉为主。 红烧熊掌,爆炒蜂蛹,再用一些普通灵草炖上一锅熊肉、鳄肉,就着老人自酿的三坛桂花老酒,当真是香飘十里! 三人均从未吃过如此美味、如此珍稀的食物,自然是迫不及待地大吃特吃。 直到肚滚腰圆,才齐齐躺在草上,一边享受明月清风,一边倾听老人讲述江湖轶事,那叫一个惬意!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样短暂! 黎明,总是那样迫不及待地要赶走黑夜! 兄弟俩又陪了老人一天一夜后,决定动身前往川西。 仍然是徒步而行,那匹大黑马留给老人备用。 一路上,兄弟俩一会角力轻功,一会切磋掌法,一会儿交流修炼感悟,一会儿辩认药材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一路而来,俩人均感大有裨益! 时光流逝,不知不觉间,俩人已是跋涉了数月之久。 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俩人来到杭州。 先找到一家当地有名的商会,将储物袋中收获的山珍异兽换成银两。 出乎意料,竟有一千二百两之多! 正常情况下,兄弟俩的一应开销至少五年无虑。 俩人心情愉悦之极,决定前往杭州著名的西湖游玩一番。 对于西湖,诸多文人墨客也是趋之若鹜,并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等均流传甚广。 有心人总结:西湖是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真实写照,春来“花满苏堤柳满烟”,夏有“红衣绿扇映清波”,秋是“一色湖光万顷秋”,冬则“白堤一痕青花墨”。 闻名不如见面! 游过方知,此总结毫无夸张之处,颇为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