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殿前两交锋(6)

A+A-

    廷宴的菜是御膳房精心制作的江南名品。大陈南下多年,此时的皇帝,早已习惯了江南的清淡口味,不过在诸多菜肴之中,还是会有北方的一些名菜。每一个人的桌子前面,都摆放着数道美味的佳肴,不过每个人的菜又有些微的不同。

    譬如同样的一道茨菰红烧肉,一品大员桌子上就会摆的满满一下子,而二品官员的盘子就会上一些。如此类推,到得苏尘和赵守义这里,几乎也就是几口的量了。

    苏尘看着面前可口的红烧肉,以及那少的只能塞牙缝的量,开始后悔当时为什么没在康王身边坐下。

    “唉,人比人得死。”苏尘低声感慨了一句。

    “那倒是真的,官就是比大官吃亏许多。不过有的吃就不错了,你和我本来都参加不了廷宴,能参加,也算是三生有幸。”赵守义吃得撒欢,左一口红烧肉,右一口狮子头,再喝一口酒润口,个中滋味,倒也十分享受。

    虽然菜品上稍有不同,不过对于廷上的酒,倒是每一个官员都一样。

    大陈最流行的酒,还得是米酒。“独醒坐看儿孙醉,虚负东阳酒担来。”大陈的米酒有酒二十六个等级,大酒二十三个等级之分。此时廷宴上供众人啜饮的,乃是大陈御酒,西湖春(纯属瞎编)。

    西湖春是米酒之最上等,入口缠绵悠长,而略有甜意,度数不是很高,却有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魅惑力。

    苏尘对酒的感情并不是很深,赵守义却十分喜欢喝这西湖之春。菜还没上全,他便已经喝了一个瓶。

    “苏兄,你是第一次参加这个廷宴,我呢已经参加过几次了。这廷宴呀,美味佳肴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最最吸引人的,便是这西湖春。西湖春可是咱们皇宫的御酒,普通时候都喝不到的。参加廷宴,喝酒就是最大的收获。”赵守义一边啧啧有味的品着酒,一边传授苏尘以经验。

    苏尘笑着应付一下,他慢慢喝着酒,目光看向整个缉熙殿。

    此时殿上已是一片欢声笑语,中有歌女舞动,又有丝竹随影,每一张长桌前面,官员们畅怀互饮,好一派歌舞升平之貌。

    康王也在和文宗与福王喝酒。文宗虽对陈诰戒心极重,然而毕竟许多年未见,此时相见,倒是欢喜大过其他无意义的猜忌。

    苏尘就看着这一片祥和景象,默默地喝着酒。

    “这个酒确实很好喝,如果能带回去给莲儿尝尝,她应该会很喜欢。”苏尘如是想道。

    菜一道一道的摆上来,酒一杯一杯的喝下去。殿中的歌舞忽然结束了。

    只见秦宇站起来,他虽然没坐在文宗的身边,但却也距离不远。他举着酒杯,向文宗祝福道:“今夜上元佳节,举国同乐,愿陛下与天同寿,天福永享,愿大陈崛起霄汉,重振风采。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宗哈哈大笑,拿过杯子,欣然接受了秦宇的祝福。

    随着秦宇的祝福,一位位官员站起来为文宗祝贺,不过文宗只是喝了少数几位官员的敬酒,其他官员的敬酒,他只是随便抿了一口,便一下带过。

    待单个的祝福结束后,众人一齐恭祝文宗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宗一一受礼。

    就在敬酒结束后,苏尘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人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那个人便是王宇修。今日王宇修穿着十分正式,乃是一件大红官服,头戴硬脚高幞头。他正儿八经,恭敬的对文宗道:“皇上,举国之同乐,与民之欢喜。今日如此佳节,正应诸位大人各作佳句,以遗(如果我没记错,这个字念we四声)后世。”

    赵守义听到此话,对苏尘道:“这是老节目了,每年翰林学士就等着这廷对出彩呢。”

    “什么是廷对?”苏尘问道。

    赵守义道:“廷对就是对诗,每个人一首诗,关于上元的诗,最后评出最好的一首诗,皇上会赐其黄袍,以为嘉奖。这黄袍不是那种御赐蟒袍,可以没什么用,但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

    苏尘听了赵守义的解释,这才明白。原来翰林学士这个官职,有名无实,只有官阶,没有其实际权力。只是作为皇上的咨询构,以及拟撰文稿构存在,所以平日里,他们得到的赏赐和名头几乎是没有的。上元佳节,当廷对诗,这是翰林学士唯一一个当着百官的面得到赏赐的会,毕竟论起写文章写诗词,翰林学士还是当仁不让的。

    武将一群大老粗,他们自然不会写诗,而其他六部大臣,虽然也有文采,不过终究比不过专门写字的翰林学士们。因此,这个廷对,翰林学士有九成几率拿下文宗赏赐之黄袍。

    翰林学士们自然是非常积极了。

    文宗闻言,点点头,便对百官道:“诸位,今年可有新句,让朕赏析一番?”

    下面顿时群情激动,尤其是翰林学士们。苏尘看了一阵,听了几首诗。听赵守义,王宇修乃是当今翰林学士的头儿,自然他最具有代表性。

    只见王宇修走出座位,站在大殿中央,沉吟片刻,缓缓朗诵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唐苏味道)

    苏尘认真听后,虽然对王宇修很不感冒,但也不得不,此人写的诗,确实是极好的。火树银花,这是上元节最常见的意象。所谓火树银花,便是灿烂的灯火和烟火。此诗段落有序,将整个城内上元节美丽景象描写的淋漓尽致。

    王宇修此诗一出,文宗顿时拍称好,旁边的几个翰林院学士也是十分满意的点点头。

    王宇修写过文宗的称赞之后,略有得色的回了座位。他得意是正常的。几乎每年上元廷宴,翰林学士都会得到廷对第一名,而王宇修已经连续三年得到了这个第一名。今年是第四年,如果毫无意外的话,他还会是第一名。

    王宇修落了座,旁边却有一个人发出了不屑的声音。那人坐在兵部尚书吴宇龙的下,对王宇修甚是无礼。

    这一声不屑,王宇修听得清楚,因为那人就在他不远处坐着。王宇修看了一眼,冷冷的笑了起来。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兵部侍郎,苏启。

    王宇修想了想,对文宗道:“陛下,我观兵部侍郎苏启对微臣的诗十分不看好,不如便让苏侍郎念一念他的诗,可好?”

    文宗没当回事,点头道:“也好,也好。”他转而对苏启道:“苏侍郎,你可有准备?”

    “蛤?”苏启懵了,他哪里想到王宇修还有这,顿时哑口无言。可是皇上都已经问了,他是万万不能没准备的。苏启硬着头皮,便站了起来,道:“回皇上,微臣这里也有一首。”

    文宗大喜道:“苏侍郎竟真的有,念来,念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