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第63根铁根柱

A+A-

    蒋蛟逐渐被一部分人所熟,知的原因完全是——

    娱乐记者拍到他拿着花或者礼物,进明连的工作室。

    要是一两次,所有人都不会意外,因为这么一位年轻多金、颜值又爆表的编剧,有追求者很正常。

    但如果,几年下来都风雨无阻,就不得不让人感叹这人真顽固......好吧,是坚持。

    蒋蛟长的本身就不差,放眼整个娱乐圈能比他有气势的,还真没多少个。

    一开始以为是某演员,深扒之下发现不是,娱记又以为是某模特,于是再往下扒,发现也不是。

    人都是有逆反心理的,越查不到越不罢休,那名新入行的娱记蹲点三个月后,终于把事情弄清楚了。

    原来是豪门,但是具体哪个豪门,没人敢。

    圈里最能博眼球的就是各种八卦信息,这信息一放出去,外面立刻轰动了。

    蒋蛟向来是个不在意别人看法的,网上怎么他都不管,也不去看,只要有空就往明连那边跑。

    在网络上一大波八卦再次喧嚣尘上时,蒋蛟拎了一大袋东西站在明连工作室门口。

    “蒋哥,你又来找我们明老师啊?”前台的工作妹看了蒋蛟调侃地。

    本来两人并不熟悉,但因为蒋蛟来得实在太频繁,想不熟都难。

    蒋蛟点头,“他在里面吗?”

    那女孩儿目光在他手上拎着的、类似蛋糕的两个盒子上转一圈,笑眯眯地,“当然在。”

    蒋蛟放下了其中一个盒子,“这是给你们的。”

    “谢谢蒋哥!”这一声欢天喜地,紧接着赶紧招呼工作室的其他人过来,分享好东西。

    蒋蛟拿着另一个蛋糕进去了。

    “咯咯。”在敲响明连办公室房门时,无论已经来过多少次,蒋蛟依旧紧张。

    在办公室里的明连听到外头有些吵,再看向房间的挂钟,心里了然。

    所以当敲门声响起时,他并没有意外,“进来。”

    拎着蛋糕的男人从外面走进,“我给你买了下午茶。”

    明连抬眸看他,能发现蒋蛟在出门前是经过一番精心装扮,他还了发蜡。

    “谢谢,你今天这一身挺不错的。”明连。

    蒋蛟知道在朋友间经常会有这类型的夸赞,有可能是对方随口一句。但他就是开心,开心地勾起了嘴角。

    出门前那一个多时的装扮而产生的忐忑,终于被浪潮拍翻在深处,再也不可寻迹。

    “谢谢。”蒋蛟低声,然后将蛋糕放明连的桌上,“姚记最近又出了新品,是一款水果蛋糕,市面反响都不错,你尝尝。”

    “姚记出新品?我怎么听他家要做不下去?”明连眉梢微挑。

    上次他开车路过店面,忽然想起家里没面包了,干脆就下车去买个蛋糕。

    结账的时候听店员老板家里出事了,急需很多钱,不得不将卖掉店铺。

    蒋蛟动作一顿,他腮侧的咬合肌动了动,仿佛有什么话在他的嘴里滚。

    “它家本来是不行了,但我将它买了下来。”蒋蛟声,边,心翼翼地看着明连,他看起来有些不安。

    明连点头,“你投资确实有眼光,姚记的口碑已经做出来了,管理得当不会亏钱的。”

    蒋蛟嘴唇动了动,但最后却,“今晚你有空吗?我订了电影票。”

    明连问:“什么电影?”

    “《最后一个生还者Ⅱ》,它是凌上映,我有首场的票。”蒋蛟如实。

    明连愣了下,才想起自己有一部电影是明天凌上映。

    《最后一个生还者》是明连先前写过的一个剧本,当时这部电影上映后,观众反响相当好,连一向苛刻的影评网都会对此赞不绝口,评分到了9.5。

    当初这部年末上映的电影,首日票房就直接刷新了这一年的记录,就跟带了许多刷子一样,后面的每一天都在刷记录。

    刷掉了记录榜上别人的荣耀,换成独属于自己的。

    作为一部悬疑恐怖片、且是年末淡期上映的电影,《最后一个生还者》最后以四十三亿票房收官,成绩不可谓不傲人。

    当年《最后一个生还者》一举成为年度黑马,甚至还带起一波这类题材的热潮。

    大投资方是象牙塔,明连这位当时已有不名气的编剧,则以票房分成的方式投资。

    最后两方都赚得盆满钵满。

    反响如此之好,投资方想做第二部 ,演员用第一部的原班人马。

    这其实也是很多投资的想法,有第一部 在前,第二部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明连一般没有写续集的习惯,唯独《最后一个生还者》例外,当初写的时候意犹未尽,于是就接了。

    《最后一个生还者Ⅱ》由此诞生。

    网上舆论吵着非常厉害,有不少支持的、表示期待的。

    但更多人却认为明连为了钱连名声都不要了,他钱掉眼睛里了,已经不是以前全心全意写剧本的明连了。

    无数网友感叹,那个年轻的、充满灵气的编剧已在金钱堆里死去,活着的是被钱迷了眼,往后可能只能依靠炒冷饭维持热度的明连。

    因为大家都知道,这种续集一般都是拍不好的。

    观众对第一部 剧的评价越高,想要赢得好评就越难。

    哪怕你第二部 写得与第一部一样好,但在观众眼里就是不行。

    因为你没有超越第一部 。

    是的,必须超越。

    明连虽然不是明星,但凭借着这么多部电影与电视剧,早就积累了大批粉丝。

    在圈里,他的流量比一些三线明星还要来得厉害。

    网上吵开了,隔三差五就来一场掐架,双方你来我往,骂得不亦乐乎。

    而对于那些争论,明连不去理会。

    用不着。

    他有信心等《最后一个生还者》上映,一切都会转好。

    “今晚我有空。”明连也想去看看反响。

    蒋蛟眼睛亮了亮,“那晚上一起吃个饭吗?”

    明连摇头,“不了。”

    蒋蛟眼角拉耸下来,如果方才的蒋蛟是一颗欣欣向荣的草,那么现在,这颗草枯萎了。

    不过下一刻,他又听明连,“早上出门忘记给牛奶加猫粮,晚上得回去一趟。”

    蒋蛟眼睛又亮了,他立马抬眸看着隔着一张桌子的青年,眼里是喜悦半点不隐藏,像天上闪烁的星辰,也像是波光粼粼泉水里的宝石。

    亮晶晶的。

    明连坐在椅子上看着他,时光荏苒,这个人变了,成熟了,因为白发的缘故也显老了,但那双眼睛却没有变。

    很奇妙的感觉,横在中间的时间好像淡去了痕迹,留下被大浪淘沙后剩下的固执。

    因为明连答应了他的邀请,蒋蛟这一天的状态都是飘的。

    回去后,蒋蛟再洗个澡,换一身衣服,换完衣服,在镜子面前转一圈,然后再换衣服。

    这种循坏状态从下午一直到晚上。

    *

    晚上十点半时,明连的公寓门被敲响。开门后,果不其然门外站着蒋蛟。

    对方一见他,露出八颗牙齿的标准笑容。

    “你准备好了吗?没有的话我再等等。”蒋蛟这话的有些忐忑。

    他知道自己怀了别人的心思,从这里前往中心影视城需要二十分钟的车程。

    电影在凌上映,现在过去,去到还有一个时。

    他想跟明连一起逛逛街。

    “等一会儿,我在给牛奶洗澡。”明连手上都是湿漉漉的。

    这时里头传来一阵不的响声,明连扭头往里看了一眼,似乎想起什么,皱着眉头迅速进去了。

    见明连转身进屋,蒋蛟看着开的房门,懵了一瞬间。

    这是可以进的意思吗?

    不管了,先进去,到时候大不了再被赶出来!

    明连匆匆回到浴室,一只浑身满泡泡的狸花猫见明连回来,把沐浴露推下台的动作停住。

    爪子慢慢的收回来。

    然而低头一看,地上已经掉了不少东西。

    “喵呜。”狸花猫软软地叫了声,听声音觉得它挺无辜的。

    “你不洗澡不行,身上都臭了。”明连把掉下地的瓶子捡起来,又将从盘子里逃出来的狸花猫抱回去。

    就当明连想要在盆子里加些水时,忽然发现手里的狸花猫微微绷起脊背,把腰拱成一弯弯桥梁。

    它有些炸毛。

    明连愣了愣,回头一看,原来是蒋蛟跟着进来,这会而站在浴室门口。

    “你别进来。”明连。

    蒋蛟想要跟进去的脚步一下子停住,他踌躇了一下,最后站在原地没往后退。

    “你养他多久了?”蒋蛟看着那只湿了水后,体型了两圈的狸花猫。

    明连:“三个月吧,当时在路边捡到牛奶发现它生病了,治好之后干脆把牛奶带回来。”

    现在他已经不像前几年那样动不动就要进组,空闲的时间比以前多,养只猫刚刚好。

    大概是以前流过浪,牛奶在明连在的时候十分配合,它化身一只猫布偶,除了中途动动胡须再软软喵呜上一声,并没有方才的调皮动作。

    “麻烦帮我拿下白色的那条毛巾。”明连回头看蒋蛟。

    毛巾就挂在靠门口的墙壁上,蒋蛟手臂一伸就拿到了。

    他还记着明连方才的话没进去,把毛巾卷起来一扔,明连接住毛巾,把狸花猫包成一个猫粽子。

    等到把牛奶理好,已经是将近十一点的事。

    两人出门。

    去到中心影视城将近十一点半,城市的繁华在于灯火亮如白昼,哪怕在很多人看来已是夜深的时间,依旧有不少行人来来往往。

    巨大的显示屏上变换着广告,在又一次屏幕变化后,忽然出现了一副格调阴暗、面上带着血手印的海报。

    《最后一个生还者Ⅱ》这几个字排在海报的中央。

    “我觉得你需要这个。”蒋蛟把车停下后从旁边的柜子里拿出一副墨镜。

    本来想开场之后再摸黑进去的明连把墨镜接过,“你还挺细心的。”

    蒋蛟耳尖红了红,不过现在在地下停车场,周围光线暗淡,这一幕不易被人发现。

    今天的中心影视城额外多人,也额外多人,大多数都是结伴与朋友或者恋人一起来赶夜场。

    “请等一下!!”

    在明连准备关上电梯时,外面传来呼喊声。

    修长的手指闻声换了一个键。

    在一行人进来前,明连将墨镜戴上,蒋蛟见状挪了位置,像一堵墙壁一样把明连困在电梯角落,同时也隔绝了别人的目光。

    五个年轻人结伴进来,三男两女,年纪都在二十出头。

    “幸好赶上了,早点过去,我有预感取票那里一定会很多人!!”

    “可不是嘛!我真的好期待啊,天知道我这个月都是数着日子过的。”

    忽然有个女生看过来,“刚刚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