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陶恭祖出其不意

A+A-

    幽州刺史陶谦军队,驻扎在沮阳西北、燕山山脉余脉南麓的土木乡,此处有堡、有乡、有亭、有里,背靠山脉、面向平原,北控山岭,位居要道,居于上谷中部平原的中心位置,兵法中的“通衢之地”。东面00里为居庸关,东南30里为郡治沮阳,西面60里为鸡鸣驿,0里为下落县,北面翻越长安岭00余里为祁县。

    仅仅观此驻扎之地,就知道州刺史陶谦懂军事、明地理。

    “下落县令属下五官掾刘备字玄德求见。”刘玄德风尘仆仆,快马加鞭来到土木乡已是日落时分。

    “你抬起头来!哈,有趣,牵县令竟然让一个娃娃前来送信!让一个娃娃做五官掾!你们县里没人了吗?”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年轻就是陶谦不信任刘玄德的理由。

    “鲜卑围城,属下斩首十余级,又有其他功劳,牵君谬爱,以为五官掾。”

    “你有何事?”陶谦并不打算与一个的五官掾多言语。

    “牵君有书信、地图在此,请陶公一阅。”

    陶谦仔细看了一阵,态度大变,亲切的:“原来玄德是博士卢子干之高徒!守城屡立功劳、又有筹划之功,英雄出少年啊,自当得县门下五官掾!

    以后勿叫陶公,僭越了不好!”

    一般曾当过三公者或者年龄很大、威望很高的长者,才可称某公,陶谦只能尊称陶方伯、陶君,一般也可称陶刺史。

    陶谦:“行军劳累,大家先下去休息。玄德跟我来。”

    走到营外,只有曹豹、公孙瓒等数人相从:“你怎么断定张太守必败?我追之必胜?”

    东汉的州郡关系很独特。作为上谷太守,张平仲秩比两千石,做县令的牵穆秩千石,反而是陶谦这个幽州刺史俸禄最低,秩六百石。这事情既然涉及到几名中高级官员,由不得陶谦不怀疑、不谨慎,毕竟牵县令与他并无关系,信中的方案算是交浅言深啦!

    刘玄德将牵县令和自己的看法,糅合在一起,就这地图,仔细分析,末了:“情况就是这样,方伯熟知军事,找熟悉地理的向导,一问便知!若难以决断,可先屯兵长安岭附近,打听张太守那边消息,再做决断。。。”

    夜光如水,陶谦把人留在外堂,自己一个关在屋子里,饭也不吃,谁也不见。

    他反复盘算,若采取牵穆、刘玄德的建议,等张平仲的消息传来,再进兵追击,怕是鲜卑精锐已经逃走,只能追上些粮草、辎重、百姓,战功必不大。

    当然战功不大也有好处,风险也!

    他已经虚岁44了,在县令、刺史上蹉跎时间太久,始终当不了郡守或九卿。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他父亲,也不过四十多岁就去世了。陶谦不知道他的人生还有多少个十年,一个或者两个?或者也如父亲一般,不到五十而逝?

    为什么升不上去?根本上一是关系不到位,二是功劳不够大。朝中汝南袁氏、弘农杨氏等,公卿辈出,可又有多大的功劳,多大的能耐?还不是因为长期位居中枢,故而近水楼台先得月!他就难很多了,父亲生前只是馀姚县长,继而早逝,导致童年几乎放羊。岳父是两千石的高官,却早就退休。陶谦考入太学后,岳父给了很大支持,动用老关系,在事业初期,给了不少支持,加上自己也努力,这才当上州郡属吏。

    可惜岳父也早已亡故,这些年,自己从济北国卢县令,到幽州刺史,在中级官员(相当于厅级)的几个职务上辗转反侧了近十年。例如同州的青年才俊朱俊,前前后后,花了上千金疏通关系、打点上下,这才终于举孝廉,升兰陵令。可要再往上一步,却需要熬上十年,甚至二十年,比登天还难。

    东汉十三州,06个郡国(郡太守、国相大概相当于后世的副部级),每一个都是香馍馍,至少上千人争破头颅想上!没有特殊的关系,没有过人的业绩,朝廷诸公为何选你,不选他?凭什么上得去?

    陶谦想清楚了,这一战,若是败了,大不了疏通关系,回去做议郎。要是胜了,可能任太守,甚至封侯。四十多岁的太守,可就不算老了!三公九卿有望

    曹豹、曹宏、公孙瓒、田畴、刘备等人,坐在外堂,一边研究地图,一边声的讨论着,等待刺史大人决断。

    内室门开了,陶谦步履沉稳地走了出来:“诸君,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意已决,明早翻越长安岭!直袭敌后!

    曹豹!置酒,每人限半斗,今晚我与诸君共饮!”

    。。。

    正月十八!天刚不亮,大队步兵、战车既启程北上。

    天蒙蒙亮,陶谦便亲率2000骑兵,越过步兵,一个时辰后到达长安岭南。

    好一座巍峨高山,众骑兵见了无不惊叹:“骑马不可能过得去啊!”

    “刺史大人,此山有20,30里路程,有路可牵马而过。”

    陶谦安坐白马之上,由亲卫牵马而行,越往北走,越靠近山顶,山势越发陡峭。忽然白马蹄子滑了一下,将陶谦掀翻下来!

    “战前马失前蹄,怕是不吉!”

    刘玄德十分担心陶谦怪罪自己选的路不好,或者因为不吉利的预兆而退兵。

    “乱什么!再有人乱我军心,一律鞭二十下狱!”陶谦初时有些疼,稍稍活动一会,却发现受伤并不重。他下马步行,鼓舞士气,“诸君,我也算弓马娴熟,可翻山越岭,也会马失前蹄,鲜卑人怎么可能预料到我军骑兵能翻越长安岭?

    鲜卑人既无预料、必然无备!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此战必胜!”

    近一个时辰后,已经快到正午,终于到达山顶,众人都觉得精疲力竭。

    陶谦指北方:“诸君,山岭已翻过,前方一片坦途!”

    北望山下,只见脚下两山之间,有一条曲折的峡谷,初时数十里,越来越宽,更远处是山间平原,甚至可以看到平原尽头、祁县西边的炮山。众将士直觉得心宽地广,心旷神怡。

    陶谦又笑道:“哈哈哈,诸君,若能在山凹处,削山成道,设立驿亭,并在高处设置烽火台,则长安岭南北数十里,北到祁县、南到沮阳,皆望而知之!

    鲜卑若早上犯边,烽火来一个时辰就能把消息传到沮阳。沮阳之军晚上就可至祁县,必叫其来得去不得!可惜张平仲不甚知兵!”

    众将士皆曰:“方伯英明,有方伯带领,我等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