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老无赖

A+A-

    人是群居动物,离群索居之后,来到大城市,第一个反应应该就是激动亦或者畏惧。

    可惜未央一行三人,一辆牛车,外加两匹矮马,两只鹞子,都没有这个自觉,来到了南京,就那么大大咧咧的进去了,看着川流不息,不逊于开封的繁华,心里暖烘烘的。

    南京就是应天府,这个地方在后世应该叫做商丘,现在叫做应天府或者南京,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

    农耕民族数千年的开发,已经让中原之地极为贫瘠了,除非出现后世的化肥之类的东西,否则很难有多好的收成,在加上无论是谁想当皇帝,必须要占领中原,占领的当口,必然是连番大战,这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中原之地,自古以来就是四战之地,人多地多仗打的多。

    所以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中原就是中原,仍旧占据了中华民族史书上最辉煌的篇章。

    未央不是中原人,但是对于中原,他抱有极大的敬意,这片土地,养活了太多太多的人,演绎了太多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中华上下五千年,就是在这块土地上演绎出了华丽的篇章。

    “应天府是是个好地方,咱们大宋在这里有一座书院,叫做应天书院,如今应该叫做南京国子监了。

    先皇曾经在这里建了一座宫殿,叫做‘归德殿’,以圣祖殿为鸿庆宫?。奉太祖、太宗、真宗像,侍于圣祖殿之侧,名神御殿,又名三圣殿。

    范相公、晏相公、醉翁,都曾在应天书院呆过,这里的基本课程是儒、道、墨家经典诗、书、礼、易、乐和墨子、道德经、春秋等,号称‘博涉百家九流之’。

    王尧臣、赵鰖、张方平、富弼、孙复、石介等都是出自应天书院,宋人以文学有声于场屋者,多其所教也。

    于是,‘天下庠序,视此而兴’。”

    未珩不服气,自幼在暨行书院长大的他认为,暨行书院才是天下第一,这个劳什子应天书院,不过是欺世盗名之辈罢了,虽然教出了那么多大人物,但是就算是那些人物不在应天书院,在一个普通书院,也能出人头地。

    “四书五经,早就过时了,不能与时俱进,清谈时事,也能当得起偌大的名头?”

    面对未珩的不忿,未央只是微微一笑,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总有好的东西,我们把精华吸收过来,把糟粕过滤过去,不能全面否认老祖宗的东西。

    比如儒家,未央虽然也不喜欢,但是他不得不承认,孔夫子他老人家,是当之无愧的圣人,所谓“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句话并非虚言。

    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使儒家遭受重创。而后?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思想实施钳制,使儒家重新兴起,“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需要区分开来。

    儒家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轻徭薄赋,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保国安民,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儒家的精神,还是有些用处的,而且初期的儒家极为进取,容纳百家思想,但是现在不同了,某些人拿着儒家做旗帜,为自己狂拦利益,这就是未央所不能容忍的了。

    所以未央虽然反对儒家,但是却不反对儒家的精神与思想。

    这事个很矛盾的事情,其实也不矛盾,想一想就明白,若是儒家只是教书育人,自然没有那么多事情,但是偏生与国事牵连到一起,那就是大事了。

    应天书院以儒家为根本,又是国子监,未央早就有心前去看看,如今从蓬莱拐了一大圈到了应天府,自然是要取见识一番的。

    三人把马车之类的寄在了客栈,便施施然的向着应天书院而去。

    未央一身青衣,如同一个寻常的学子一般,未珩与赵曦打扮却身着华服,跟在未央身边看着像书童,却趾高气扬,眼睛恨不得仰到脑门上去,骄傲的不像话。

    三人来到应天书院,未央不由感慨一番,书院大多建立在深山老林,再不济,也会在城边上,暨行书院就是如此,占据了一座山,唯应天府书院设立于繁华闹市之中,实在是大违常理。

    “好一座红尘书院!”

    “好一副大棺材!”

    “好一个权利场!”

    三个人三声不同的感慨,展现出了不同的性格。

    未央久经世事,心中自然沾染了不少俗事烦扰,所以是红尘书院。

    未珩心志坚定,奋勇精进,最是看不得腐朽之物,所以这是一副棺材。

    至于赵曦,她耳濡目染,自就懂得权力的好处,书院可不就是一个权利场吗?

    未央不由大怒,自己的学生竟然跟自己意见相悖。

    “若有书生,愿以希文自比,当不胜自喜;希文者,非一届官人与书院,乃一代伟人于大宋!”

    未珩不以为然,书院讲究的是去伪存真,自然不会一味听先生的话。

    “从师者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传道为先,授业为次。”

    “兔崽子,我还教不了你们了,让你教我做人。”

    “学生不敢!”

    未央大怒,自己自比老师范仲淹,称赞一下书院,这子就反驳,书院只授业,却不传道解惑,乃是伪道,实在是不当人子。

    “子,当初范相公也就是你师父的师父,在这里可是德道大儒,必要的尊敬还是要有的,莫要让人咱们暨行一脉不懂礼数。”

    “礼数自然是有的,只是大道通天,不能因为礼数,就偏离了大道。”

    赵曦在一旁嫌弃的看了一眼自己的老师,不忿道:“大师兄的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可是师父的。

    实践证明,应天书院教出来的学生,功利之心过重,于国无益,于民无益。”

    师徒三个就在书院前,来了一场辩论。

    好在现在是十点左右,书院正在上课,行人也不多,不然让人看到自己的学生敢跟自己辩驳,未央觉得自己的面子是真丢光了

    不过他倒是蛮喜欢这种氛围的,最起码自己的学生不会是那些只会点头称是的应声虫,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看法,这才是对的,虽然有时候不太多,但是为人师长嘛,纠正过来就是了,总不能弃之不理,以师道尊严去压学生,这样也不好。

    最后未央不忿道:“东京、西京国子监,招生门槛是“三公子孙”。应天书院,降为“七品以上以上官员子孙和庶人俊秀”,开辟了国子监招收平民百姓子弟开端。

    从孔子“有教无类”,发展到戚同文的“天下同文”,发展到范师“以天下为己任”,再到“招收庶人俊秀”,巨大的教育进步,为“华夏民族文化造极于大宋”打下坚实基础。”

    这句话盖棺定论了,未珩与赵曦年纪尚幼,眼见未央都急眼了,自然要稍微尊重一下自己的师父,所以沉默了下来。

    未央大获全胜,得意洋洋,昂首阔步,就要进入书院。

    “闲人止步!”

    一个牙都掉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两颗发黄的大门牙的门房拦住了三人,他一笑,嘴一咧,未央似乎都能闻到他嘴里的味道,味道之浓郁,令人难以忍受。

    “老丈,吾乃游学而来,为何阻路。”未央强忍着恶心道。

    老头嘿嘿一笑道:“整日价你们这些年轻人都自己是游学的学子,但是大部分都是草包,哪有资格进书院?赶紧离去,莫要搅扰了书院教学。”

    未央大怒,“老头,哪有关门闭客的道理。”

    老头大怒,“后生!爷爷是门房,自然有这个权力。”

    两人大眼瞪眼,谁也不肯让步。

    赵曦大大咧咧的上前,躬身施礼,极为乖巧道:“老爷爷,我们远道而来,就是要见识一下应天书院的文华,还请行个方便。”

    话间,几道银光闪烁,流入了老头宽大的袖口内。

    老头感受了一下,嚯!出挺大方啊,足足十块银元,他笑眯眯的样子一点都没变。

    赵曦上前,老头却依旧拦住了他,大嘴一张,黄牙一露。

    “姑娘,书院授课期间,女子不得入内,这是规矩。”

    赵曦气急,指着老头气咻咻的道:“收了钱不办事,算什么老人家。”

    “我不是老人家,我是老无赖!”

    三人同时怒目而视,这真是彻彻底底的老无赖。

    老无赖摸出一块银元,轻轻吹了口气,放在耳边,满意的听着银元动听的声音,笑的牙不见牙眼不见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