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诱拐荀攸
当然,这一切,得等到郭汜和樊稠的首级传送长安以后了。现在还不能退兵,那两个叛贼还活着呢。
李利看着长安没啥事了,就打算回河东去继续种田。河东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虽然他去了河东,花费了很大的力气在改造。但河东的山谷之中,仍然藏有大量的贼寇。那就是曾经的白波军余党。
当年白波军起事,席卷关中,董卓派了李傕等人前去边剿边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才平息白波军。但与此同时,仍有大量的残党逃脱。在逃脱之后,又蚁聚起来,复以白波为号,纵横山谷之中,以掠夺为生。
前番李利派人打击境内盗匪,白波军见势不妙,纷纷远避山中。要想清除这些人,然后把这些人全部编户,还得花费不少功夫。
此时天下有三大叛军,其一就是搅动天下风云的黄巾军。大贤良师张角虽死,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黄巾军仍然在青、兖、冀、徐、豫等地零星活动。剩下两部分就是黑山军和白波军。这两支军队,其实也可以看作是黄巾军的余孽,只是后来他们另立名号罢了。
黑山军在张燕的带领下,正在太行山谷之中,与袁绍斗智斗勇。而白波军,势力范围从河东、并州南部一直到洛阳附近,历史上他们最强大的时候,曹操都拿他们没办法。只得迁天子到许昌,而弃洛阳。
李利觉得,历史上杨奉都能招降河东白波帅,自己难道就不行了?这个想法值得一试。毕竟一家家剿了过去,不知道要搞到什么时候。招安则是一劳永逸的好办法。李利就不信那些人不想被招安。强大到一声令下,天下响应的黄巾军都灰飞烟灭了,难道白波军还能成什么事不成?无非是条件没谈妥罢了。要是招降了白波军,那么河东的人口,将会得到大量的增长,这都是财富啊。
向李傕、钟繇等人辞行之后,李利拍拍屁股,就准备回河东了。临行之前,把荀攸也给拐了回去。
以荀攸的资历,出任一地太守,毫无问题。但人家荀攸不是想着向关东跑,就是想着向益州、荆州、交州这样安全的地方跑。李利也是费尽了口舌,又兼钟繇在旁边不停的敲边鼓,荀攸这才勉强答应下来,在长安为官。此番前去河东,李利也只是想让荀攸看看,自己真的和凉州那些军阀不一样罢了。
根据李利的分析,颍川那一帮人,或者以荀氏为首的士人们,都是坚定的拥汉派。历史上在曹操收老牌拥汉名士孔融而杀之,罢荀彧的尚书令,带他南征孙权而荀彧死得不明不白之后,拥汉派这才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之上。
所以荀攸一直看不起董卓,接着又看不起李、郭等人,一直不愿与之为伍,李利他也能理解。不过他也相信,人心都是肉长的。在让荀攸深入了解自己之后,再诚心诚意的与之深入交谈。未必就不能改变荀攸的想法。
不然,曹操那里已经有了个荀彧,再去个荀攸,那自己还混个什么,不如带着天子和百官去投奔曹操算了。
自己现在里是有几个人才没错,但没办法和曹操比啊。这就是先天不足,纵然自己可以雄据一方,但也不过只是慢慢等死罢了。一步慢,步步慢。几十年弹指间,不是自己,就是自己后人得被曹魏来征伐灭国。何苦来哉?
李利觉得,自己比起刘皇叔来,条件还要差。人家好歹是破落宗室之后,大儒卢植的弟子,又兼魅力满值,到哪都混得开。所以能够以最差的条件,三分天下而得其一。自己有什么?凉州、董卓余党、李傕之侄,这几个标签就很能劝退一大票人了。士大夫们去投靠谁都不会投靠凉州势力。
历史上就是如此啊。李傕雄据关中,一不二的时候,哪个策士主动向李傕献过一谋半计了?真有这样的人,李傕等人也不会下场如此之惨。
这是有原因的。东汉自光武帝中兴之后,在天下大力推行儒学。皇室自己也十分好学,同时也巴不得天下人都能精通儒学。孝章帝建初四年(西元9年),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白虎观会议在朝廷的主持下召开了。天下但凡是数得着的名儒,纷纷入京,开始宣扬自己的学术,并由天子亲自主持,讲议五经异同。
事件的缘由是因为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了。再不解决这一争端,对社会对百姓,对江山稳固,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是汉王朝对儒家经学思想的一次大统一,会后,著名学者班固根据会议记录写成了白虎通义一书,颁行天下。而这一次会议的最重要结果,就是会议上首次被正式提出的三纲五常。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所有的士大夫对这一提议,纷纷举双双脚赞同。这三纲五常理论,不但影响汉朝,还影响后世数千年。
所以,深受三纲五常思维影响的士大夫们,又怎么会瞧得起弑君废立的董卓,又怎么会看得上居然胆敢反攻长安,进攻朝廷的李傕等人?
或许有人会同情李傕等人的遭遇。毕竟他们不攻打长安,搞不好自己就要死。这是无奈之下的保命之策。但毕竟没有事到临头,那么大义凛然的谴责李傕等人无人臣之礼、行叛逆之举,又有何不可?
不只是后世有喷子,汉朝的专业喷子,一样有很多。而且汉朝的是一群文化水平非常高、智商也很高的专业人士。他们玩弄起你来,嘿嘿,书读少了你还听不懂。
李利把荀攸拉到了河东,然后就让贾诩、裴潜两人陪着荀攸在河东境内转悠。贾诩是孝廉出身,与荀攸有同殿为臣的情分。裴潜他爹裴茂,此时还在长安任职,与荀攸也是旧识。这几人在一起,不缺话题。谈论些东西,也不需要避讳。
而李利,则全身心的投入了河东的政事处理当中。长安大战结束了,临时征发的那么多民夫要解散。当然,李利感觉到了自己里兵力的不足,于是也留下了一部分人来充满预备役。
然后,趁着天气好,要开始干活了,修补道路、沟渠。这一忙,时间就悄然过去了半个月。
到了七月下旬,闲下来的李利,这才得空接见荀攸,见了荀攸之后,李利就爽朗的笑道:“荀公,吾任事河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