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走出去
赵太平收到了三封信,分别来自他的母亲、师父和先生。
他母亲的信主要是报个平安,先生的信是他可以继续在私塾中读书识字,就跟他在私塾时一样,师父的信则直接告诉他,如果想离开九鼎镇到外面看看,可以直接找来玄武山找他。
玄武山也在玉泸州,与玉泸州的寒星山相邻。论整体实力肯定不是玉泸州最顶尖的修行宗门,但是若顶尖高实力,是绝对不会比玉泸州内任何一个顶尖宗门差的。
黄师傅便是一个例子,他在奉命守九鼎镇的人之中,实力与陈先生相当,而陈先生则是历任被指派到九鼎镇的人之中,公认的最强者。
赵太平当然不知道这些,不过他也觉得陈先生和黄师傅的应该是差不多的。
这三封信给了赵太平三种不同的感受,同样也让他感知到了三个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处事方式。
他的母亲更多是想他平平安安的,不要担心自己,至于以后有多大的成就,能不能光耀门楣什么的,反而不重要。
陈先生为人比较严谨,心思也比较细腻,他更多考虑是赵太平的日常习惯。单从生活习惯的角度来,赵太平自然是留在九鼎镇最适应了,因为这里的山他熟悉,这里的水他也熟悉,还有相对较为熟悉的人。
最后黄师傅的信,就没那么多顾虑了,他的为人不拘节,行事也一直都比较直接,不然当初也不会跟陈先生要直接将赵太平和其母亲绑到武馆了。
当然,这只是黄师傅个人的想法,如果真与赵太平的母亲正面对上,恐怕他即便能赢,但是想要将对方绑到武馆也是不可能的。
收到最敬重长辈的三封信,赵太平自然是高兴的。可是在高兴过后,却又让他为难起来。
现在他终于有会离开九鼎镇了,这是他从到大都非常期待的事儿。可等到他真正有离开的会时,才发现原来自己对九鼎镇还有这么多不舍。
这里的一山一水,好像都在挽留他。
这是赵太平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也是他非常不理解的感觉。
这一天,他匆匆结束了私塾的事情,早早就回家了。本想着回家之后,一个人清净了,便可以好好想想自己的去留问题了。可等真到了家,他才发现原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家里的确是清静,可这种清静对他的思考毫无帮助,反而让他的心更乱了。
赵太平思来想去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便到了院子里开始走桩练拳。
这段时间,虽然黄师傅和陈先生都走了,可是赵太平却从来没有停止过练拳和读书,而且每次感觉心烦的时候他都会走桩练拳,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烦躁的内心安静下来。
不过,今天好像出现了问题,就算是在走桩练拳,可是他的脑子依旧是一团乱麻,于是便到了镇的后山,想要散散心。
后山的风波早已经过去,九鼎镇上的人似乎也都将那一晚的事儿全都忘了,实际上在九鼎镇和后山之间,好像有一道无形的屏障,那晚后山发生的事儿在九鼎镇上看,只是不同寻常的异象而已,所以镇上的人其实也不太清楚那天后山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后山最高的九座山峰早已郁郁葱葱,在傍晚夕阳的映照之下,别有一番景致。
赵太平还是第一次如此看后山的景象,他觉得很美,好像与自己之前所见都不一样。
其实赵太平心里也知道,这种不一样,并不是真的不一样了。夕阳还是那样的夕阳,山峰也没有什么变化,如果非要有,那就只有黄石峰上那道已经快要被草木掩埋的沟壑了。
赵太平并没有深入后山,他就静静地坐在那看着,想要多看一眼那山、那水。
夜幕降临,赵太平也独自回家了,他这次到后山,顺便捉了两只山鸡,打算回家之后做一顿美味的晚餐。
晚餐之后,赵太平原本已经平静了一些的心境,又起了波澜,他想到了与母亲相依为命的点点滴滴、想到了邻家的李大牛和胖儿、想到了让自己差点丧命的两个外乡人、想到了处处与他作对的赵四方、想到了给他夏雨钱的那个奇奇怪怪的外乡公子哥儿、想到了陈先生和黄师傅,还有那个曾经在他家中居住过的漂亮姑娘李灵
这些记忆在赵太平的脑海中交织着,都属于他在镇生活的点点滴滴。
一夜辗转反侧,第二天凌晨,赵太平忽然想通了,不再有那么多不舍了。
这次赵太平决定要走出去,这是他的梦想,他不仅要走出去,若有会,还要去一趟苍岚山,与他从玩到大的李大牛在那里。他也想去看看胖,不过要去那里可能比较麻烦,还要去云龙渡口,而现在他连云龙渡口在哪还不知道,所以去找胖的计划只能暂时放一放了。
其实赵太平也不知道苍岚山在哪,只听陈先生过距离五龙潭不远,但这些信息对他来都没用,因为五龙潭究竟在什么地方他也一样不知道。
不过,与云龙渡口相比,五龙潭在与泸州的名气应该更大些,毕竟连陈先生提起五龙潭都带着几分尊敬。
打定主意之后,赵太平觉得轻松多了,去私塾的路上甚至还哼起了调儿。
少年人就是这样,前一刻可能愁眉不展,后一刻可能就烟消云散了。
收到陈先生的信后,赵太平依旧在这私塾待了一个月。一个月之后,陈先生所的新的私塾下生来了。
这位新来的私塾先生看起来只有五十来岁,比陈先生可年轻不少。不过,他的身上却有着与陈先生一样的气质,言谈举止都是那么温文尔雅,待人也很和善。
这位新来的私塾先生刚到私塾,对这里还不了解,于是赵太平就将私塾现在的情况大致了一番。
新来的私塾先生似乎对赵太平很满意,还追问了许多事,最后问道了赵太平的打算。
赵太平也没有隐瞒,如实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位新先生也没有多什么,只若有什么困难可来找他。
赵太平并不想太麻烦这位新来的私塾先生,虽然有陈先生的信,可他与这位新来的私塾先生却并不算熟悉。
待新来的私塾先生接管了私塾之后,赵太平便收拾起了行囊,然后去私塾与那位新来的私塾先生和那些蒙童稚子们到了个别,便独自离开了九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