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青山外绿水旁
赵太平并没有婉拒风花村庄周庄主的好意,对他来身上也确实需要些盘缠。
现如今他从九鼎镇出来的时间已经不短了,身上的盘缠已经用得差不多了,这还是在一路走走停停打些野味充饥的情况下,才走到此处。
赵太平的心里非常清楚,这一路上打野味需要消耗不少的时间,加上练拳的时间,所剩余赶路的时间已经被大大压缩了,以这样的赶路方式,他想要到地图上标志的飞虎岭,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所以,赵太平其实还真需要些盘缠,这样可以让他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练拳,也能有更多的时间来赶路。
风花村的周庄主见赵太平没有拒绝,立刻吩咐人去取银两盘缠。
没多大工夫,一个家丁拿着两个布袋子走到了周庄主的身前。
“少侠,这里有些银两,还有些铜钱,聊表寸心,请少侠收下。”风花村周庄主将两个布袋递到了赵太平的中。
赵太平笑着对这位周庄主点了点头,感谢道:“在下多谢周庄主赠送的盘缠了。”
袋子的银子不算多,大概有三四十两的样子,铜钱大概有千枚,对一个普通人来,已经足够做盘缠了。
那位周庄主脸上露出了些许歉意道:“少侠不嫌少就好,这些日子府中的银钱已经送出去大半,也实在拿不出更多的了。”
赵太平微微一笑道:“这些足够了,在下就此别过了。”
赵太平是穷苦出身,银子都很少见,这三四十两银子对他而言,还真是不少了,当然他也知道那周庄主其实心里也有道坎儿,不过这些对他赵太平而言却都不重要。
风花村的周庄主带着刘大管家将找他平送到了村外,赵太平依着刘大管家之前所提到的路线一路前行,很快便离开了大山,回到了相对平坦的大路。
走在路上,赵太平的心情其实还挺不错,对他来,这次误打误撞到风花村虽然经历了些危险,但是这一切却都是值得的,因为这次他的收获还是很客观的。
所谓的收获,当然不是那几十两银子和千枚铜钱,而是那一尊鼎。
在风花村周府跨院儿那几天,他可不仅仅只是在临摹、刻绘那些古怪额纹路,偶尔也会研究一下那尊鼎。别看那鼎的个头不大,可是却大有来头。这尊鼎名为玄阴龙鼎,汇聚了世间至阴之气。
鼎上雕刻着着一条长龙,两条龙须是鼎耳,正面是龙头,长长的龙身盘在鼎身,足足绕了三圈,龙尾在龙头的另一侧。
别看着鼎并不大,可上面的纹路却格外清晰、精细,也不知道是哪一位能工巧匠精心雕琢而成的。
在鼎龙头的上方,有几个好似蚯蚓爬爬的字迹,那便是鼎的名字。而在龙尾的地方,则写着“汇聚玄阴气,重塑玲珑身”两行字。
若是一般人,即便见到了鼎上的字迹也不会认得,但赵太平却不同,他父亲的藏书中便有一本与鼎上好似蚯蚓爬爬字迹一样的书籍。
赵太平的母亲平时不让他读书识字,却从便教他那些字迹如何读写,甚至很耐心给他讲每个字的来历。
严格来,那些好似蚯蚓爬爬的文字,并不属于当下这个时代,而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上古,但究竟是谁创造了这样的字迹,却早已经无法追本溯源了。
不过,既然赵太平能认得这几个字,自然也就知道这几个字的含义了。当然,他也知晓那白衣女子接近这鼎的原因了。
天地之间阴阳之气运转不息,汇聚了至阴之气的宝贝对于一些特殊群体是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的。
世间鬼神之,有人有,有人无,赵太平一直认为是有的,只是一般人看不到而已。
根据世间流传的法,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神为阳,鬼为阴那么这汇聚了至阴之气的鼎,自然也就最受阴鬼所喜爱了。那白衣女子不是鬼,但是身上却散发着阴气,对着鼎钟爱有加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赵太平心里想着,等到了飞虎山,就将这鼎作为礼物交给黄师傅,这样一来也不至于太寒酸了。
赵太平越想越觉得可行,脸上的笑容也随之便的更浓了。甚至在不知不觉间,他的脚步也加快了许多,在他眼前,平坦的大路又开始变的曲折,路两边还会出现一堆堆的碎石。
山,似乎比之前的之前走过的山都高,而且是两座。这两座山中间有一条山谷,就好像是一扇大门。
对于山,赵太平从来不陌生,从九鼎镇一路走到这,山山水水的也不知走过了多少。
赵太平迈开步子,沿着两座山中间的山谷向前走。
走进山谷之后,赵太平的眉头皱了起来,在外面看并未觉得不妥,可随着深入山谷,却发现里面的雾气越来越重,甚至好像有一股无形的压力,透过这些雾气,传递到了他的身上。
赵太平警觉起来,同时也放慢了步伐。不过,他担心的事情却并没有发生,这条山谷虽然卡起来雾气浓重,却并没有野兽潜伏,也没有占山为王的山匪路寇。
赵太平在这条山谷里走了整整两天,饿了吃些干粮,渴了就喝些随身带着的水,累了就就近找个地方休息,两天之后他的眼前豁然开朗,雾气已经无影无踪了。
在赵太平的眼前,不光是浓重的雾气没了,还出现了一条河流。
河流蜿蜒曲折,看不到头尾,好似一条长龙卧在青山之间。
赵太平慢慢走近那条河,河水并不湍急,甚至都感觉不到河水在流淌,虽是河流,却好像是平静无波的湖面。
在赵太平惊叹于眼前景致的时候,河面上出现了一条船,准确的是独木舟。
独木舟上站着一个拿着长长竹竿的老者,另一端作者一个渔家的姑娘。
此情此景让赵太平觉得好似身处画境,真是美不胜收。
独木舟缓缓靠岸,这时候赵太平才发现,在那条河边上有一个不起眼的茅屋,更为这画卷添了几分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