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山上光阴
孔巳向赵太平透露了一个信息,关于二师兄那个“猛”字的由来,也是关于这位二师兄的身份。
孔巳和赵太平的这位二师兄可以是大有来头的,他是大隋王朝大柱国姓氏宇文家族的一员,也是现任宇文家族家主的嫡传次子,名叫宇文猛。
不过,这位大柱国家族的次子与家族的关系却并不算亲密,十二岁那年因为在家中与人打架,被自己的父亲送到了玄武山,当时大隋王朝才打下这里没多久。
当然,这一切都并不是公开的,但皇帝和一些大臣们都知道,玄武宗的人自然也是知晓的。
宇文猛的个头较之一般人都矮一些,也要瘦一些,但是却天生神力,而且脾气不好,到了玄武山之后,很多人都不喜欢他,他倒是也不在乎,后来黄师傅将其收到门下,悉心教导,才成就了如今的二师兄。
当然,话起来轻松,可实际上却没有那么简单,当初黄师傅在玄武山便势单力孤,只有一个大弟子,还不爱与人争斗。
兴许是看自己的大徒弟看腻歪了,所以那时候的黄师傅就看宇文猛很顺眼。
当然,宇文猛也不会那么好收的,他当时就想收他做徒弟可以,但是得事先教导出一个能打败他的徒弟来。
黄师傅是万般无奈,只能硬着头皮叫自己的大徒弟帮忙。
他的大徒弟不喜欢争斗,去找宇文猛一起待了三天,这三天里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两个人究竟有没有交,只是在三天之后,宇文猛便答应做黄师傅的徒弟了。
孔巳对玄武山上这些流传的道消息心中熟稔,而且这人口才极佳,娓娓道来就好像是亲身经历过一样。
赵太平禁不住称奇,他只知道二师兄应该很厉害,却没想到还有那么一段过往的经历。
当然,赵太平心中也有各种各样的疑问,都一一问过了孔巳。
有些问题,孔巳可以应答得上来,而有些东西他就含糊不清了。后来被赵太平的刨根问底问得有些尴尬了,便只能岔开话题。
直到赵太平回到了书房,孔巳才终于松了一口气,自己赶紧溜之大吉了。
赵太平没有在意,反正很多事情他也只是好奇而已。
回到书房之后赵太平继续用功,日子也就这样平淡过去。
转眼便是半个月的光阴,赵太平在这里练拳可比自己瞎琢磨效率要高多了,虽然依旧只是二境武夫,可战斗力却直线提升。
当然,他这半个月最大的收获还是生命之气的积累,用黄师傅的话,如果继续这样朝日不辍,用不了几年,他就能像正常人那样活着了。
赵太平心里也高兴,却并没有因此而有半分的懈怠,虽然他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是内心深处却总有一种感觉,也许在这玄武山,他也不会待太久的。
赵太平所想的其实并没有错,玄武山毕竟还是山上神仙宗门,黄师傅这一脉虽然讲究的是仙武双修,但是在武的前面必定还是有个仙字的,可是赵太平与其他的师兄弟却不一样,他只是纯粹的武夫,在玄武山黄师傅这一脉不会有微词,可其他几脉就不同了。
实际上,黄师傅之前也知道这样的结果,他的想法也没那么复杂,并不是想让赵太平像其他弟子那样,长久地待在玄武山上,他只是想自己亲自看着,让赵太平能够顺利挺过那道生死关卡。
对赵太平来,如果能够坚持练十万遍崩山拳,那么他的生命之力恢复如初完全没问题,如果再加上十万遍,以后即便面对山上神仙宗门的修士,也可以有自保之力。
实际上在黄师傅心中对赵太平这个不能成为修士的武夫喜欢归喜欢,也并没有寄予多大的厚望,只希望他能在有生之年好好活着,像正常人一样活着,不用每天醒来就担心自己的生命将尽。
事实证明,赵太平在玄武山的这段时间的确进境神速,但黄师傅在玄武山的处境却并不是特别清静了,总有人在嚼舌根子,让他烦不胜烦。
不过,黄师傅却并不打算让赵太平下山,现在一切才步入正轨,怎么也得等他突破了三境武夫之后,再做打算。
赵太平虽然没有听师傅提起目前玄武山的局势,但是他耳不聋眼不瞎,很多事情都看在眼里,这让他觉得很内疚,他并不想因为自己的到来而让黄师傅更为难,但是现实情况却正向着他不喜欢的方向发展。
“师父,我这些日子,看师兄弟们好像都不太高兴,我知道那是因为我,我想让师父跟我实话,是不是我的到来让师父为难了?”赵太平心中思量了几天,最终还是忍不住找到了自己的师父。
“太平,我知道你心思细腻,有什么事情肯定瞒不过你,不过你也不用那么担心,我在玄武山本来就那样,那些心高气傲的人觉得我落了下乘,总也看不惯我,都是正常的,我不否认你的到来加重了这样的现象,但是并没有你想得那么严重,我辈习武之人要顶天立地,不能让别人一点唾沫星子就给淹死了。”黄师傅拍了拍赵太平的肩膀,并没有否认赵太平的猜测,不过在他心中却并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
“若师父为难,我愿意下山,其实我觉得在山下走动其实对我来也还能不错。”赵太平心翼翼,他知道自己的师父为自己付出了许多,若此刻离去能让师父的处境更好些,那他愿意离去。
“若你的存在完全没有影响,那肯定不能,但是绝对没你想的那么严重,你就安心在这里待着,等到你可以走的时候,我会让你走的。”黄师傅示意赵太平安心练拳,其他的就不要多想,多想也无益。
赵太平无奈,只能继续一边练拳一边留在书房,每日深居简出,尽量不到外面去,更加不会浪费一点时间。
转眼间又是一个月,赵太平自己都觉得有些积累了,那状态不再像风烛残年的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