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年少者说

A+A-

    是的,让陈到带私兵去长安,是陈恒想和历史的惯性再抗争一次。

    长安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都传到陈留了,董卓的暴虐,上至官僚下至走夫都恨不得食其肉。

    千里草是董字,十日卜是卓字。

    初平三年春天了,陈恒记得董卓就是在夏季被王允和吕布一起弄死的。董卓死不死与陈恒无关,但蔡邕和姐姐蔡文姬还在长安呢。

    嗯,蔡贞姬已经嫁人了,丈夫是羊衜,东汉南阳郡太守羊续之子。理由是当年蔡邕避祸曾经被羊氏照顾好长一段时间。好嘛,也是还人情被卖的。

    陈恒觉得对蔡文姬的悲催命运,自己应该再做一次努力。无论结果成败如何,但求问心无愧就好。

    “叔至,元俭,长安之行,见行事。事若可为,为之;事若不可为,弃之。别忘私兵们的父母和孩子,都等着他们回来团聚。”

    陈恒站在半山腰上,将里一卷帛书交给了陈到,并对两人细细叮嘱着。他要求陈到把帛书交给蔡邕,等蔡邕的决定。

    只等三天。反正结果不外乎三种:蔡邕带着家眷逃回陈留、让姐姐蔡文姬和其他家眷回,或者是直接拒绝陈恒的好意。

    陈到等人的任务,是需要护送他们回来陈留即可,或者是独自回来。

    “喏。到一定不会鲁莽行事。”

    陈到喏了一声,便给了陈恒一百名私兵的背影。他比陈恒大了七岁,今年二十三了。

    如果不是因为陈太公过世,他早就成亲当爹了,也早就学会了沉稳,微微有了未来永安都的影子。

    “家主,老仆有一些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目视着陈到出发的陈恒,被一句话打断了思绪,是陈伯。他脸上已经有了好多老人斑,被皱纹连接在一起,犹如心里的踌躇。

    “陈伯但无妨。”陈恒心里叹了口气,他已经猜到陈伯想什么了,无非就是劝陈留郡好人家的女儿很多,莫过多伤情于姐姐蔡文姬

    果不出其然,陈伯絮絮叨叨了一堆,末了还提了一嘴老家主临终前可是提到过的,而且家主你也答应了

    唉,我能我对姐姐蔡文姬真的一点想法都没有,只是不忍心看到她流落匈奴吗?

    陈恒一声苦笑,按耐下性子,“陈伯,恒知道分寸,也记得阿父之言。嗯,恒如今年不过十六,暂无成婚的打算。”

    没想法?那陈到他们去干吗了?陈伯听完一脸苦涩。他觉得自己的劝失败了。连来送陈到离去的陈链、陈哲都一脸不相信。

    罢了!今天就将这个事情彻底解决了吧,免得陈留世家们对陈家指指点点的,也莫再给姐姐蔡文姬的声誉抹黑了。

    陈恒走到陈太公的坟茔前,双膝跪了下去,以亡父的名义发下了毒誓,终生都不会对姐姐蔡文姬有任何想法。

    陈伯等人一看,赶紧扶起家主,陈链还感慨万千,加了一句:“家主,苦了你了。”

    嗯,他们觉得陈恒是为了遵守阿父的叮嘱,不得不放弃对姐姐的想法的。

    事情传开了以后,陈留的世家们也是这样认为的。

    他们都一声叹息:陈家的家主,真是个至孝之人啊。连再度来访的高柔,都了一句:“子初,真难为你了”

    好嘛,陈恒是真的觉得心里好苦。

    高柔是来告别的,他要举家搬走了,因为曹操成为了兖州牧。

    曹老大当上东郡太守没几天,就被老天爷眷顾了。不仅收了东郡人陈宫当谋士,被誉为“王佐之才”的荀彧,都抛弃了袁绍投奔了他。

    而且原来的兖州牧刘岱作死,面对死灰复燃的青州百万黄巾,不自量力出征把自己的命交代了,顺便给曹操送了份大礼。在陈宫的游、济北国相鲍信的力挺下,曹操入主兖州,成为一州之牧。

    而高柔觉得陈留太守张邈以后肯定会和曹操起冲突。因为昔日仰他鼻息靠他庇护的人,成了顶头上司。而且袁术盘踞在南阳郡和豫州一带,也会对陈留发起进攻。

    “子初,战乱将起,陈留乃四战之地,无险可守,届时必将生灵涂炭。柔从兄高干,乃冀州牧的外甥,柔与宗族要去河北避战火。若子初有意,不如同行。”

    陈恒听完先是感慨高柔的远见,因为他几乎料定了未来几年的历史走势。

    然后就感动不已,因为这位伙伴心里一直挂念着他,临别之前还不忘拉他一把。

    “兄今日之恩情,恒先谢过了。”

    陈恒先真情实意的作揖答谢,然后回绝了对方的好意,“但恒不能随兄离去。不是不信文惠之言,而是实不能也。”

    高柔冠礼了,字文惠。

    “子初”

    高柔急了,马上就张口想继续劝。

    但马上就被陈恒摆打断了,“文惠莫急,请听恒慢慢细。其一,恒守孝未满,不能离去;其二,曹兖州乃陈家故交,留在陈留也能有所依托,弃近就远,并非良策。”

    顿了顿,陈恒感动于高柔的恩义,仗着对历史轨迹的了解,又扔出了对袁绍的看法,“而且恒观袁本初,也并非我等所能依靠的。”

    “哦,何以见得?”

    果然,高柔的注意力被转移了。

    唉,我能有什么见解,我连袁绍长啥样都没见过好不?不都是因为知道了历史了嘛。

    陈恒沉默了。而且现在的袁绍还是很有雄主的气概的,总不能将后世那句“志大而智,色厉而胆薄”评语给用上。

    高柔看陈恒吞吞吐吐,一脸纠结,还以为他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呢,便拱了下,“子初兄,你我二人相交已久,有言不妨直,柔不会见怪的。”

    好吧,陈恒思来想去,只能拿荀彧来挡枪了。

    “文惠兄,恒从未离开过陈留,自然是不知道袁本初此人如何。但恒所言是有所依据的。”陈恒先拱告了声罪,“恒且问兄,兄认为你我之才可比得上颍川荀彧否?”

    “自然是不及的!”高柔一脸肃敬。

    荀彧被称为王佐之才,少年成名,大汉朝皆知。

    “既然如此,兄如何看待荀彧弃了袁本初改投曹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