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三章、天下安知法孝直乎2

A+A-

    初,法正从蜀中奔来雉县,待价而沽。

    然而籍籍无名,不为荆州人士所知,亦不为陈恒军中各将领所闻。

    但陈恒拜访后,当即以长史之职许之,变为一步登天。军中各将,皆怀不满之意,素轻之。

    其实也不意外。

    一军长史者,外统诸营,内为谋主也。

    汝个法孝直,不过是祖上有名声而已,连一场战事都没经历过的人,安敢担此重任!

    后,法正与陈恒谋,一举夺荆南各郡,军中诸将方叹服,各自敬之。

    但是呢,在其他势力的眼中中,法正的名声依然寥寥。

    主要是狡狐的名声太大了。

    法正本来就是隐于幕后设谋,荆南之战时又充当偏师,从而导致在世人眼里,他法正不过是个才能堪用的僚佐罢了。

    不过呢,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比如此番被陈恒授权,调度黄忠、廖化两部兵马对抗汉中。

    在得知杨帛的调度后,他去了黄忠的营寨里。两人在帐篷里嘀咕了大半天,然后又回到西城,找来了廖化。

    廖化,被曹老大扔回来给陈恒的这些年,几乎都是以镇守敌界、安抚一县一郡的身份示人。也让敌我双方,对他的印象,都是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嗯,就是那种用兵平平无奇、墨守成规的将领,不用担心其有意外之举的那种。

    但是呢,法正此次,就是反其道而行之。打算让他去体验一把冲锋陷阵、浴血杀敌的豪迈,和出奇制胜的诡道。

    还请将不如激将的来了一句,“元俭,汝在上庸驻守多年,麾下多为熟悉山地作战之兵。某谋划中,需五百摧锋之徒、死不旋踵之辈,不知汝麾下兵马可能胜任否?”

    “哈哈,法长史窥于某邪?”

    听完法正的问话,胡子一大把的廖化,眉毛就是高挑,“某驱驰麾下两千兵卒驻守边界多年,区区五百精兵,安能没有!法长史有何差使,尽管言之,某胆敢以项上首级担保,绝不有辱军威!”

    好嘛,廖化是陈恒心腹中的心腹,对法正不需要顾及身份高低之分。直接就慨然请命,还立下了军令状。

    “善!”

    法正大喜,赞了声,然后就探过去了脑袋,耳语了好一阵子。

    让廖化的脸色,不停的在变换着。

    先是疑惑不已,然后蹙眉微怒,最后变成了恍然大悟。

    最终,给了法正一个拱,神情有些感慨,“某今日方知,将军为何如此器重法长史,不光言听计从,还引为知己矣!”

    额

    这是表示心有折服的意思吗?

    法正心中有些自矜,出口却是有些谦虚,“哈,元俭何出此言也?此间谋划,皆乃将军之功,某不过是依命而行耳。”

    不过廖化呢,却是冲着他眨了眨眼睛,“某这是在言,将军与长史相契耳!以为类己耳!哈哈哈”

    完,不等法正再言,便大笑出帐调度兵马去了。

    顿时,性格睚眦必报的法正,就有些气结。

    陈恒被称呼为“世之狡狐”,狡诈阴狠之名,无人不知。廖化他和陈恒相契、相类,那里是在夸他啊!

    分明在戏谑于他,他狡诈阴狠呢!好吧,这是报复他刚刚的激将

    法正看着廖化远去的背景,脸上有些不豫。

    好一会儿,眼中锋芒隐晦的闪了闪,却是露出了微笑。

    有趣!

    在己吾陈家乌堡里待过的廖化,与他一点都不见外的开玩笑了,那么,是否也代表着,狡狐也即将事无巨细的与他商讨了?

    不止于兵事?

    嗯,不过,某得先将汉中之事办得稳妥了先。

    建安十八年,公元23年,秋七月,上旬。

    魏兴郡狼烟起。

    处于兵力劣势的曹军,主动出击。

    老将黄忠,先是引本部兵马出城,与安阳县三十里外驻扎。又留狡狐之子陈仇守营寨,自己则是带着一千兵卒,时常跑到张鲁部将扶禁、向存驻军之地邀战。

    扶禁、向存守主将杨帛之令,坚守不出。

    而黄忠便卸鞍下马,于营前,让兵卒做尽辱骂、挑衅之事,视敌军于无物。扶禁、向存大怒,鸣鼓率兵出战时,曹军却如潮水般撤退。

    如此反复,每日上演。持续五六日后,张鲁军不堪其扰,便向主将杨帛请示,求调动马岱统领的西凉铁骑,依仗马速来破敌。

    杨帛当即允之,亲自赶赴子午谷出口,找马岱商议出兵之事。

    却被拒绝。

    理由是,他守着马腾的后路,兹事体大,不能轻易离开。

    还言之凿凿,兵法有云:“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指出曹军此乃调虎离山之计,为了图谋子午谷出口罢了。

    劝杨帛等人,坚守营地为上,不要因为愤怒而中敌军计。

    杨帛觉得有理,乃退而求其次。要求马岱调度两百西凉铁骑即可,并且愿意让部将引五百步卒,与马岱一起守子午谷出口。

    然而,再度被马岱拒绝。

    以自己仅有五百骑兵,分散则无威力可言。又马家军乃关西兵为主,多习长矛,战阵与张鲁军各有不同,揉在一起反而会更难发挥战力。

    好吧,杨帛顿时大怒。

    怒骂马岱此举,乃是欲保存实力,不愿意支援己方、协心同力破敌。

    马岱分辩,不能止。后,听之任之,不做理会。

    杨帛无奈,只得离去。

    双方不欢而散。

    秋七月,中旬。

    黄忠再次引兵挑衅,向存依旧前例,出营追击。至半路,黄忠率军掉头回战,早就伏兵于道边的陈仇,也乘势而起,前后夹击。

    向存见早,引兵且战且退,败,伤亡不过两百余人。溃败回营后,不思己过,反而在怨恨马岱不愿派骑兵来助战。

    让人去言,在杨帛跟前诋毁之。

    杨帛心中亦对马岱怨恨,又担心向存之败,会伤己方士气,导致前方军营不可守。便亲率中军赶赴而来,合兵一处抵御曹军。

    此举也让得知消息的法正,大为欣喜!

    因为,杨帛部、扶禁和向存部、马岱部,驻军本来是呈现倒三角形,互为依托。但杨帛亲赴前线,导致马岱部陷入孤立。

    张鲁军与马家军,双方的营寨,相隔了近五十里!

    彼此之间,驰援时间,大大加长。

    也就是,战已现!

    &p;p;/dv&p;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