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江南军校

A+A-

    莫执念问道:“大将军就不怕卫匡国一怒而去,教廷再也不卖给咱火器吗?”

    “不会。”吴争摇摇头道,“那没到那份上,至少他们的本钱,咱是付给他们了,欠的只是他们的利润,将利润拖上一段日子,他们应该能够承受,这也等于吊着他们,让他们无法回绝我日后或许有些过分的请求。”

    莫执念在心底为卫匡国祈祷,“或许有些过份的请求”,天哪,能让吴争自觉是过份的请求,那该是怎么的过份呢?

    莫执念点头道:“大将军高明。这些天,进港的商船数量呈下降趋势,不少船只选择北上还有去往应天府的商船也在增加,商税下滑不少。”

    “是啊,战争暂时停止了,商人逐利,那些本就运往北方的商船,再也不想兜远路,从杭州港上岸,经陆路、运河转运了,他们会选择海路直达北方。”吴争叹息道,“这事你就不要管了,我自有办法。”

    莫执念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他绝不是为着中拮据而忧虑,他是为着吴争话中“我自有办法”而忧虑。

    他知道,莫家之所以有今日之成就,完全来自于自己两年前的投资,投资一个当时还是区区千户的少年。

    这场投资无疑是成功的,几乎可以与当年的沈万三相媲美,如今的莫家在江南,那已经是一言九鼎了,可谓名利双收了。

    可现在吴争“我自有办法”,这让莫执念心中警惕起来,他在忧虑,是不是又有人在投资吴争,自己是不是得未雨绸缪?

    吴争自然是不知道莫执念在想什么的,他带着一行人去了军校。

    方国安带人早已在军校门前恭迎。

    吴争巡视设施之余,在乘兴观看了一场射击表演。

    这射击的三百火枪兵,是他带去镇江府,幸存下来的一千多火枪兵中挑选出来的“精锐”。

    可这个时候,吴争才发现,他盲目的乐观了。

    是,火枪兵的装填、射击已经非常熟练,熟练到了可以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

    这不奇怪,简单的几步装填射击动作,在经过战场烤炼之后,不熟练的,都就是头猪了。

    可吴争发现,这射击精度,让人确实令人不敢恭维。

    百步的距离,击中靶子的,百人中仅十七人。

    击中靶心的,无!

    吴争特意地去检查了他们的火枪,这火枪与吴争记忆中的枪支,有着天壤之别。

    木托是直的。

    枪口呈喇叭口。

    偌大的击发关,让吴争认为,它引起的剧烈震动,足以震麻士兵的半边脸,不,应该会烤焦。

    这怎么可能将火枪贴到腮边去瞄准呢?

    更夸张的是,枪口的厚薄,都有着肉眼可见的差异。

    技术不支持量产,全凭制模后,工打造,这已经代表了此时欧洲的制造技术。

    吴争此时才意识到,丹阳城外一战,取胜是何等侥幸。

    幸亏当时是背靠城墙组阵,枪弹有足够的密度对骑兵进行杀伤。

    也就是,当时清军距离近是被射杀的主要成因,清军几乎是以自杀的方式,撞上迎面射出,如同一张筛的弹丸的。

    否则,就以这样的精准度,自己要向找赢,怕是只能再去重生一次了。

    看着过来凑热闹的钱翘恭幸灾乐祸的表情,吴争怒道:“打不准,可以密集。”

    可话出口,吴争觉得不对,再密集也不可能人叠人啊。

    于是改口道:“如果实在达不到密集,我还可以在背后部署火炮。”

    可再一想,也不对啊,话能这么,但却不现实,这个时代的道路还真不能让一、二千斤的火炮动畅通无阻。

    睛天还好,梅雨天足以让士兵们使出吃奶的劲,还得仰头骂天。

    吴争再一次改口道:“就算这些都满足不了对抗骑兵的冲锋,还可以哪,这还有这,可以安上瞄准器具,还可以想办法以关来连发我还可以下令研制、改良制造材料。”

    这一切,换来的是钱翘恭不以为然的嗤笑。

    但没有人留意到,在身后不远处,陈其材,也就是时任军工坊督办陈守节的儿子,大明朝火炮专家陈于阶的孙子,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少年,正聚精会神地听着、记着。

    家学渊源亦或者是陈其材内心中对吴争的崇拜,只有他深信,吴争此时所的,一定能实现。

    他的父亲陈守节也信,只是相对于他儿子来,他信是有选择的。

    陈守节认为,安瞄准器具是可行的,原因其实与弓弩箭的瞄准,是同理的,这并不难,难在需要把燧发关缩,并隔绝从中迸发的火星和剧烈的震动。

    他还认为,改良材料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追随父亲陈于阶的几十年中,陈于阶父子试过无数材料来制造火炮炮管,先竹、木、铜、后铁,再改铜,最后内铜外铁,弹丸也从碎石块、铁片、瓷片,改成了石球,然后是铁壳中空弹、铅弹。

    陈守节认为,炮管的坚韧是火炮威力的巨大保证。

    他愿意为试制不同材料的炮管,耗尽他的余生,这成了他的执念。

    吴争显然是被钱翘恭嘴角的一丝不屑给激怒了。

    因此,他就在演武场上,给这些杭州府的精英们上了有始以来的第一课。

    在没有任何的准备下,吴争以地为案,以松软的沙土地为黑板。

    “我同意,以眼下火枪的连贯性,确实无法对骑兵冲锋形成有效的压制和阻挡,但丹阳一战,我确实胜了,这其中有侥幸,但也明,火枪还是具有弓箭一样甚至更强杀伤性的。可训练一个火花兵比训练一个熟练的弓,节省太多的时间。”

    “火枪的密集度,并非固定的。譬如,在密集度不足之时,为何不能形成一种上、中、下有层次地射击?由此来弥补密集度和、连贯性的不足。譬如构筑高台、两翼来填补空白处和死角。”

    “精度,不容忽视。就算每枝火枪各不相同,没有可以共同借鉴的瞄准方法,也可以设置参照物,譬如拿任何一枝枪来,对着靶子开上一枪,去看看往哪偏了,三、四次下来,就可以确定这枝火枪射出的弹丸差距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