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语出惊人

A+A-

    除了有大事需要进京,大明的王爷几乎不会出现在朝堂上,可是只要上了朝堂,这些皇室宗亲自然会站在文武百官的最前面。朱由崧自然也得了这个殊荣,站在了人群的第一排。

    皇上要上朝了,文武百官全都扎着脑袋不敢随意张望,可是朱由崧却是个例外。

    虽然身处皇城,但是他却极少来上朝。不是他没有这个权利,自从他主办阉党案后,他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了,他当然有权利上朝。可是他却从来没有凑过这个热闹,不是他不想来,而是他根本起不来

    上朝就要摸黑起床,所以上朝对习惯晚起的朱由崧来,简直是种折磨,反正朝廷诸员也不待见他,来不来的无所谓,不来不定还正和人家心意。至于朱由检这个皇帝的想法,谁有那功夫管他的想法?

    朱由崧在北京城浪荡了半年,这一次的朝会却是是他第二次进宫觐见皇帝,上一次他是等在宫外等人传唤,没有见识过皇帝上朝是个什么模样,现在有会观摩,自然要好好看看。

    朱由崧伸着脖子看着朱由检的仪仗队,锦衣卫力士张着五伞盖、四团扇,自东西升立座后站定;又有两个内使,一执伞盖,一执“武备”,杂二扇,立于座后正中。

    朱由检神情严肃,举步登阶,这时候鸿胪寺嚎了一嗓子,开始唱班,文武百官应声而倒,“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声音震耳欲聋。

    等到这一步的流程走完了,鸿胪寺的官员忽然报了几个人名和官职,这些都是今日谢恩、辞驾的官员以及外地进京朝觐的官员。

    这些官员此时都候在午门外,一般除非重要官员,否则皇帝是不见的,自有内侍去传旨,那些候见的官员们便在午门外行五拜三叩头礼,对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检遥遥一拜,之后就可以该干嘛干嘛去了。

    这一套流程走下来,朝臣和皇帝与内侍配合的十分娴熟,再加上今日朱由检也没有要召见的官员,发费的时间并不多。

    到了这时候应有内侍高唱:“有事起奏,无事退朝”了,站在龙椅旁的太监刚刚唱完,朱由崧就听见身后一个声音传来:“臣有本奏!”

    随着声音一个拿着笏板的官员从人堆里躬身走出来,他朝端坐在龙椅上朱由检行了一礼,刚要话,就听见那名内侍高声道:“陛下口谕:爱卿所奏之事可是军大事?”

    出列的官员微微一愣,竟然一下子被这个奇葩问题也问住了

    这名官员是都察院的一个言官,名叫韩本昌,御史言官原本就有风闻奏事的权利,只是今天的奏本他还没有念出来,被内侍这么一打断,不知道怎么回了。

    他昨天熬了一夜,好不容易引经据典写了一篇辞藻华丽的奏折,本想在这次朝会上,在朱由检这个新皇帝面前露一次脸,结果皇上却问他他所奏之事是不是军大事?

    军大事哪能轮得到他这个言官来上禀的?就是有军报也轮不到他来看啊!

    他今天的奏本的主要内容就是想弹劾朱由崧,里捧得笏板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蝇头楷,上面罗列了朱由崧进京以来的斑斑劣迹,他在京中结交大员,收受贿赂,培植党羽反正的就是如果再不把朱由崧感触京城,那就是后患无穷。

    韩本昌心里的如意算盘打得呱呱响,大明是把藩王当成猪一样的养在各地的封地上,突然间在朝堂上多了这么一个朱由崧,百官必然心存芥蒂,颇有异议。

    可是朱由崧能够留在京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皇帝的意思,没人敢触这个霉头,可是现在朝堂对朱由崧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多,没人敢站出来,自己就站出来,只要把这个火药桶的导火索引燃了,朝中大臣自然会附和他。

    如果这件事闹大了,到时候他韩本昌自然不愁在史书上留下一笔直言敢谏的名声。

    可是韩本昌万万没想到这个新上来该皇帝这么不按常理出牌!这么多年了,除了御史言官所奏之事太过荒唐被人打断了的,还没有不让御史言官话的,这不让我们这些佐朝政的言官话,这大统还怎么传下去?

    韩本昌刚想自己所奏之事关系朝廷根基,毕竟一个藩王世子常年留在京城,这是个变数,万一将来他图谋不轨,那还不是谋反的大事吗?而且他今天就是要把朱由崧往谋反的路上的

    可是韩本昌刚要话,那名内侍又高声道:“陛下口谕,今日奏事只报战事民生,其他奏事稍后再议。”

    皇帝已经下旨,铆足了劲儿的韩本昌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只好委委屈屈地退了回去。

    韩本昌退回去了,随后有几个官员站出来,报了几个天灾人祸,朱由检按惯例询问了几位大臣的意见,然后就按照他们建议的办法处理了。

    朝会进行到现在,还没有过半个时辰,这跟往日间有了很大的不同,这让朝堂的上的人很是不适应。

    其实如果一开始就让那位韩本昌的话,估计这时候的朝堂上,还一个个地发表自己对朱由崧的处理意见呢

    见没人在站出来,朱由检从龙椅上起来,拾阶而下,一旁的内侍躬着身子,仿佛怕他摔倒一般,紧紧地跟在他身边。

    朱由检却没有理会,只是背着站在文武百官的面前,眼神像狮子一样扫过大殿中的官员们,高声道:“既然诸位爱卿没话了,朕这里倒是有几句话要讲一讲!”

    朱由检走大殿上踱了几步,忽然站定身子,问道:“诸位爱卿饱读史书,觉得历代帝王当中,朕可以达到哪位帝王的成就呢?”

    听到皇帝的问话,躬着身子的文武百官心思百转,立马把历史上的出了名的明君想了一个遍,各自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朱由检等了片刻,道:“施爱卿,你来讲讲。”

    朱由检的这个施爱卿,其实就是内阁当中的施风来,由于在任上跟魏忠贤同流合污,风评差到了极点。

    施风来思索片刻后回道:“陛下有东汉光武帝之相,定能使大明风化最美,儒学最盛,中兴可望。”

    文武百官听到施风来的话,倒是心中有些可惜,好些人都想的是这个答案,因为从国号就能听出来朱由检有重振中兴大明之意。

    朱由检却是摇了摇头道:“爱卿倒是猜错了,朕最欣赏的君王却是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