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A+A-

    冯三宝额尖的汗水才擦干净, 背上又起了一层, 他拐着眼儿瞄了季九思一眼:“昨日老夫人派人来过,三姐此行就是熟悉店内的事儿, 的就是铺子里的掌柜, 您要问什么想?尽管问便是。”

    九思指尖摩挲茶杯上的纹路,“这段日子, 店内生意如何?”

    冯三宝双手抄在袖子里,微弓的身子抬高了一些, 身上的汗水没下, 一张富贵圆脸却笑得很是喜气,“眼瞅着就要到年关节,店里生意自然是极好的,临安城里许多府中的太太姐们都过来定了许多宝首饰和胭脂水粉, 光是店里的六个大工匠和十个帮工都不大够用呢。”

    九思拿碗盖拂着茶杯里的水气, 看了一眼战战兢兢的冯三宝,“你是个生意人, 也是祖母下面的老人, 我自然更信得过你, 以后也还要委托到你手上。”

    “只是......”九思两个字卡在前面, 像是有些困扰, 思虑半响:“左右一年的开支进项,都是你这个做掌柜的在把管,光是每月做了账册送过来,怕要费不少精力吧?”

    冯三宝哪里猜不到九思的意思, 明面儿上像是在夸他劳苦功高,实际却是心疑他一人独揽在账面上做手脚。

    冯三宝拱了拱手欲诉一番衷肠,却被九思笑着断:“冯掌柜莫急。我也是昨日里无聊,跟身边的妈妈婆子闲话了几句,听其他店里的都是掌柜只管做生意,那些钱财还有专门的账房先生来做账,我觉得这个法子极好,主要也想着年关节弯头正忙得紧了,没有人分担着怕冯掌柜太过劳累。”

    这话的委婉,冯三宝心下已经冷了三分。

    眼看杯里的茶都不大冒热气儿,九思才缓缓把茶杯盖子扣上,叮的清脆一声,冯三宝一双肥手在袖子里捏了又捏,他只以为这姐只看着像个有些架势纸皮人儿,加之刚从远地儿回来,要见识猜猜也是没几分的,却不晓得这般不好糊弄。他专门放低了姿态去阿谀奉承几句,以为今日的事儿也就过了,哪知道又弄一个什么账房先生出来。

    思及此,冯三宝眼睛滴溜一转,“三姐是体贴下面的人,的心领,只是年关头虽忙得紧,这么多年我却也还是顾得上的。若是三姐放心不下,回去再问问老夫人,或者再查查前些日子递上去的账本。哪怕是临安城里所有做这一行的生意都不景气,咱们这铺头却是一日没落下的。”

    他盘算得快,顿了顿又道,“一个账房先生每月要出的月钱,可不比我这个做展柜的要低呢,若这两份活,中间多少弯弯绕绕,又要费些时间和力气不,本来只我一个人就能干了。这铺子一月进项您也是看过的,眼瞅年关节还是不要因为个账房先生影响了生意的好,我冯三宝也是给侯季家做了好几年生生意,是老人您也放心的下,不然要是今年不若往年了,我又怎么给老夫人交代呢?”

    季九思唇角飘起两分笑,“这做生意自然是冯掌柜在行,只是祖母了这店中一切全凭我安排,若是掌柜的有什么意见,现下只管差了人去地府上找老夫人便是。”

    三两句话完,她笑意更盛了些,漫不经心道:“要是来个账房先生,冯掌柜这边就不如从前了,那不如连着掌柜一起换了,也省的麻烦。”

    这话冯三宝哪里挨得起,头顶上被扣下这么大个帽子,有权有钱便是便是娘,不跌连声讨饶又出指包票,“三姐,您这就可误会大了,的也是为店里思虑的,若是您有心要请个账房先生,今年咱们铺子肯定做得还要比往年好!”

    口风转眼偏了向,季九思瞟了他一眼,不由得笑了笑,“这是自然了,只是到时候冯掌柜那边莫要出了什么岔子才好。”

    冯三宝把身子一弯,矢口再不敢提老夫人,垂手恭恭敬敬立在旁边,“的哪敢出什么岔子,的就是靠三姐讨口饭吃。”

    嘴上他如此所,心下却不是十分如此想,圆溜溜的眼珠子了几个圈儿,还盘算着让那账房先生怎么过来,便怎么回去,揽玉轩是他呆了二三十年的老地盘,怎么招来个新的账房先生想把他一吓唬,就卸了他冯三宝的威风不成?

    季九思少与做生意的人接触,却晓得无商不奸,这冯三宝也是个脑筋灵活、狡猾多诈的人。这样子的家伙,用的好了变成事,用不好便会被其吞噬,连着老底儿一起被卖了。桌上的白茶只喝了一口,这样好的茶是从云南道那边送过来的,祖母不爱喝茶,大伯父也不是什么文人雅士,倒是季婉清喜欢这些。

    今日时间匆忙,看了几套新做的头面觉着都还不错,就让冯三宝装在匣子里一遍拿回去,冯三宝咧着一张油滑的嘴,往九思身边凑,“这东西重,三姐又还有事,不如让的差人送去府上,省的您劳累。”

    许妈妈不动声色挡住他,“冯掌柜费心,不过是五六个匣子,你只管包起来,府里婆子丫鬟力气大随随便便拿得起的。”

    冯三宝自诩脸皮厚,再三被推拒也觉得有些挂不住,油晃晃的脸上只有一层皮在笑,灰溜溜的塌着肩退出去,到了二层把手里一摞遮灰布砸到一个伙计身上,不耐烦道:“晃来晃去做什么?底下东家来眼瞎了没瞧见?赶紧的把名录上面画勾的包起来给送下去,劳资累死累活的伺候你们一堆杂崽子反倒轻快。”

    那伙计被闷头盖住,吸了满嘴的灰也不敢吱声,垂着头避的远远地拿着单子去忙活。

    —

    酒作坊在西街尽头,那一片儿都是季候氏的铺儿,许妈妈出去看了几次,回去阁间摇摇头道:“这太远了些,下人的马车您坐不得,早知道就和四姐分开来了。”

    九思还在喝茶,指尖扣在鸡翅木桌上,倒是不大在意,“叫冯三宝收拾一架出来便是。”

    许妈妈想了想这也是个办法,就出去喊了冯掌柜腾挪辆好的马车出来。

    冯三宝心里再不高兴,也不敢慢怠了如今上头的新东家,既然是三姐吩咐的那怎么都是顶要紧的事情,忙使唤了丫鬟去后院把三匹大马套了车辕轿撵收拾干净赶出来。

    青油布顶的马车朴素的很,也不起眼。许妈妈不放心,喊采锦使了帕子上上下下亲自擦洗了几遍,才扶住九思上去。

    九思还在思索去哪里能找到个傍谱的账房先生,能把自己门下这些东西好生理着,找祖母要一个自然是最便宜的,但总归不如慢慢养熟的好。

    许妈妈对车夫不放心,跟着坐在外面看住,马车起伏几步,她又掀了帘子进来问:“姐,是先去酒作坊那边吗?”

    酒作坊要去看的话今日时间怕是不够的,又要赶着回去用膳,九思抬起头道:“去上次丁硪的那家古玩铺子瞧瞧。”

    许妈妈给车夫指了方向就往那边去,越到市集里面巷子越发逼冗,到最后两桩圆木扎在青石板上,拦着路中间连马车都赶不进去,只能踩了脚凳下来往前面走两步。

    街集临河,亭台拱桥倚立,本是多杨柳的地儿,冬季里却都秃了枝,耷拉在青砖白墙上头显得越发冷冷清清。

    古玩铺子就在巷子末尾,西出道前街。对巷是广源酒楼的后院子,几辆马车临围墙靠着,都是官制马车,前头还有官家品级的封徽,其中有辆四驾大马最为显眼。

    九思拎了裙幅往古玩店里走,晃眼瞧见一个穿了甲胄侍卫过去,分明有些眼生那动作却觉得几分眼熟,不由得定睛过去多看了几眼。

    那边十分机敏,有视线擦在身上,掉头就看到对街书铺子里面一个仆婢围拥的世家姐正盯着自己,突然想起这是上次季宅见到的那位......只是紧着手里还有大人要的东西转身几步穿过酒楼后院上楼去了。

    九思看到人影儿没了,才收回目光往古玩铺子里面去,店里没两个人,就一个伙计在台子后边儿抹一个青花瓷器上面的灰,看到有人进来也不忙着招呼,掀起眼皮瞟了眼慢吞吞开了口:“您是来找什么的?”

    许妈妈就站在九思身前,像开道的一样,也不管伙计臭脸,笑了笑道:“前面酒楼刚用过饭,听到里面店二这里专卖些古玩字画的,我们家姐偏爱这些,就想着来看看。”

    听到还是有诚心要买的,伙计微微抬头量了一番九思一行人,看到前后仆从近十个,中间的主家穿着扮都是富贵人家的。他才转身把手上的花瓶放到木阁顶上,再回过头来脸上漏出点笑意,眼底精光微闪。

    “您诚心要买呢,我就诚心问问,是要买字画还是别的呢?”

    九思望了眼那人身后的一幅字画,许妈妈会意道:“就是专门过来看字画的。”

    那伙计慢腾腾拿帕子擦了手,往后面去了,也没啥声响捣鼓半天,他抱出来两个木匣子,轻手轻脚的放在案桌上,又拿帕子擦了两遍手,才把匣子启开,勾开里面的裹绳心翼翼在绸布上面铺开。

    画上笔墨浓淡相宜,两山兀立,尤然可见其间草木茂盛,峰隙江水湍湍,山下江中一舟,舟中四人谈笑风生,神色却又不尽相同。(1)

    光论这画技,季九思个行外人也能瞧得出是幅佳作。

    右上提款使的是行书,笔走游龙著了苏轼的《赤壁赋》,赋下是一方压角闲印——鹿门居士

    鹿门居士,这个称号到是别致。

    九思瞧了许久,分明眼生又觉得几分眼熟,想了许久脑子中模模糊糊却记不起是谁。

    作者有话要:  (1)借鉴赤壁画卷,武元直所作。北平人,明昌(公元1190-1196)时期名士,擅画山水。

    (2)《赤壁赋》苏轼。

    (3)鹿门居士,米芾,参考米芾的别号。

    本来想连着写个肥章,但是后面有些比较重要的情景要看很多资料,就卡住了……

    还想问下各位宝贝们,我想把书名改成《十二月思》,大家觉得可以不捏!在留言给点意见吧~爱你们哟~

    顺便推一下老兔的预收文啦~《我在古代画本子》收藏一下,下一本给你更好的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