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教育问题
持旗长者虽是满头华发,却也身体硬朗,见到掌旗骑士一行人皆是一副满身风尘长途跋涉的模样,却依旧态度亲善,军容肃整
方才的那首军歌也是辽东郡兵的风范,多有传唱,故而不疑有他,再一听竟然是徐峥属下,又是一身铁甲铁胄并饰有褐羽,身份不低呀
于是连忙将旗杆交由身旁的汉子接后,整理衣冠面色严肃的双合于胸前向前伸直,右微曲,左附其上,上身微微向前一鞠行揖礼道
“原来是徐都尉麾下,老朽失礼了”继而敛容屏气的回答到
“回禀军侯,老朽乃是这新昌县槐里乡人氏,不才愧居乡中三老,蒙受都尉恩德不仅给了这些娃子一餐饱食,缓解了他们父母的负担,还建蒙学让这些娃子识文习字,眼下老朽正要领了这些娃子归家好交由他们的父母,随行的这几位汉子正是本乡的游徼与亭长,尊都尉与公府令沿途护送”
言罢抬示意指向队伍里的那几位青壮,几个汉子连忙有样学样遥遥一揖道“见过军侯”
徐峥的麾下编制清楚明晰,军卒间自有一套标识配饰,方便式识别军职身位,轻易的旁人想要模仿伪装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这套标识配饰,也绝对不是普通百姓能够知晓的,此处老者称呼的军侯并不是看出了掌旗骑士的身位,而是一种对陌生军官的一种尊称,犹如后世的大老板,大帅哥一般
取的是祝愿军士军功封侯之意
忽然受了一揖的掌旗骑士本能的鞠躬回揖,整个动作行如流水不带一丝迟疑的,对几位汉子也是一一还礼后开口到
“原来是负责掌管教化的乡中三老,难怪能有如此礼仪,不才鲁莽,差点冒犯”
站位靠后的徐峥听着两人你来我往的商业互吹,即疑惑这军中老粗啥时学的如此礼仪周备
同时也感叹这基础教育不好普及,既有外在的师资供应的原因,也有内在百姓的意识问题,自己办蒙学本意是识文习字为主,一餐饱食为辅,奈何从这老者嘴中,一餐饱食才是主要恩德,识文习字反倒成了附带的
按理华夏自古崇文,子女能接受教育百姓应当悻然接受才是,然而我华夏自有国情在
所谓穷文富武,富武不对题我们暂时不谈
春秋战国先秦炎汉,但凡是个学子讲的都是个“耕读传家”
粗鄙点就是哪怕你是个穷读书的也要耕田劳动,否则不劳动没粮食,人都要饿死了还怎么“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何况读书也未必能当官,先秦时期诸国混战,讲究的是唯才是举凭本事吃饭,什么是才?鸡鸣狗盗也是才,这是史书的,不服别打我
而炎汉以孝治天下,讲究的是唯德是举风闻察荐,那什么是德什么又是风闻察荐呢?
德就是父亲死了留下遗产兄弟俩关起门来商议一番,然后哥哥出门就把遗产全占了一分也不给弟弟,乡人都同情弟弟,咒骂哥哥,弟弟却对乡人他是哥哥,长兄为父,他要就给他,我是弟弟我不能和他争啊
好呀!!孝顺兄长如同孝顺自己的父亲,哥哥把遗产全占了也不改初衷,这是什么?这是大孝啊,这是大德啊,赶紧的舆情躁起来,让风闻察荐使知晓,举孝廉,推茂才,推举入朝当官啊
然后等弟弟当了官了,回了乡,哥哥又站了出来,把遗产全部还给了弟弟,这时候乡人都冷笑到,你子现在害怕了,后悔了,终于把遗产都吐出来了
哥哥微微一笑,召集了乡人,与弟弟一道站在高台上动情的到,我是兄长,要谦让爱护,怎么能和弟弟分遗产呢,我一开始就决定遗产全部给弟弟
可是父亲临走时还拉着我的要照顾好弟弟,我怎么才算照顾好他呢?我只能背上霸占遗产的恶名,好让弟弟的德孝被你们知道啊
如今我弟弟的德孝连朝廷都知道了,也当上官了,我也算完成了对父亲的承诺,这遗产自然也要还给弟弟,而其他所有的过失就都由我这个当哥哥的来承担,完兄弟俩抱头痛哭
妈呀!!错怪人了,这哥哥为了让我们知道他的弟弟有多孝顺,多有德,居然甘愿背上如此恶名,这是大爱,这是大德啊,赶紧的舆情躁起来,风闻察荐,举孝廉,推茂才,也推举入朝当官啊
结果就是兄弟俩都当上官了
这也是史书上有的,不服别打我
也就是到了唐宋时期科举取仕,当官有了相对公开公正的渠道可走,读书也有了足够的回报,才真正有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法
再加上识字率逐渐提高,纸张也逐渐普及,有了市场需求,读书人有了抄书卖字的活计糊口,才从孔子后裔的“诗礼传家”演变了个“诗书传家”来
到最后仕农工商的确立,耕种这种粗苯活再也和读书联系不上了
要知道在竹简作书的时代,书简可不是穷富的界限,那是贵贱的界限,是贵族、士族才能玩的起,造的起的东西,寒门能拥有一部自己的竹简书籍,要么是受人馈赠,要么就是祖上阔过侥幸遗留下来
墨迹了这么多,无非就是一个意思,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前,不是每一个农耕家庭都能有教育远见,可以承受有一个或者几个劳动力脱产学习的
更不论租户或是赤贫了,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但凡能在史书留名寒门人士,大多有受人资助求学的记载,包括汉昭烈帝刘备也是,这是标配
而徐峥在辽东推行教育的现状就是,年幼的孩童不方便组织在较远的学堂一起学习,而每个乡亭都建立蒙学也是天方夜谭,师资力量是不可能跟得上的
而半大的能在一定距离内集中起来的孩童已经是家庭里重要的补充劳动力了,没有看得见的补偿或是足够的好处,大部分农耕家庭是不会同意家里的半劳力脱产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