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豪门显赫
汝南袁氏一门,从其发迹的袁安算起四世之内有多达五人位居三公一职,其中还不乏袁汤这种历任了太尉、司徒、司空的三公大满贯之人,所谓显赫天下真是一点水分没有
而这袁隗更是年少做官,又娶了汉末大儒马融女为妻。且比其兄袁逢就是袁绍、袁术之父,更早登三公位,官居太尉,眼下更是再进一步内定的太傅一职更是三公之上,辅政之一,与大将军何进共录尚书事。无愧是袁家这代的扛旗人物
然而就是如此的豪门贵公子也对忽然被提及的槐侯卫将军也感到一阵发怵
要高官勋贵他袁隗自是见过不少,区区一门两侯在他袁家的“四世五公”面前也算不得什么,就这当朝外戚的何氏兄弟不也是一门两侯
可是这人啊就怕比较
何氏兄弟的侯爵一是中平元年,黄巾起义,何进被任为大将军后,率左右羽林军五营士驻扎于都亭,修理器械,以保卫京师时因为黄巾首领张角的部下马元义密谋在雒阳起兵,何进将其破获,因此功而进封慎侯
二是中平四年,荥阳贼几千人暴动,攻打焚烧郡县,杀中牟县长,天子诏命何进的弟弟河南尹何苗抗击,何苗击败群贼,平息暴乱还京师。诏派使者至成皋欢迎,授命为车骑将军,封济阳侯
乍一看文字描写很生动,可是总结一下不过是有政治加成的谋反案件一宗,还有就是涉及一县之地的流民暴动一起不过外戚封侯嘛有个的过去的功劳就可以啦
反观北边的那对父子那可是实打实的军功侯毕竟相距当年檀石槐打的汉庭封王和亲还没过去几年,如今的满朝公卿哪个不是当年汉庭势弱的见证者
可这如日中天的大鲜卑盟部硬是被一个边郡族自募族兵给摘了继承人的脑袋,致使隐隐有代替匈奴人气相的新一代漠北霸主就此分崩离析
额当然和连就是没死在徐峥里,鲜卑三部的分裂也是历史必然只不过这个功劳在鲜卑之战公开后阴差阳错也被算在了徐峥头上,成了后来中原士人开始正视徐阀的缘由之一
如果鲜卑一事还只是有些敬佩,那最近覆灭高句丽后再次迎得圣王之功的楛矢东来,外加幽州乌桓之乱后,朝堂上对徐阀的态度却又开始朝着畏惧转变了
高句丽毕竟太过遥远,众人未必有太多感觉,可这乌桓突骑天下强兵却是光武帝时期就得到天下人的共识,甚是光武帝能定鼎河北都有这乌桓突骑的一份功劳在里面,而如此寇抄四州,无人能制的天下强兵,翻间单于授首,举族覆灭,速度快的令人始料未及
袁槐至今还记得当渔阳二张、乌桓二王的首级送到雒阳朝堂时,那携大胜而来槐侯是怎样以势压人逼着天子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亲口表态不会追究平乐观冯芳惊驾一事
看着一干因为战事而得利的主战人士齐聚在槐侯的旗下,袁槐甚至认为朝堂大势将变,汉庭的朝堂之争将由戚宦之争转为强番入雒的局面
可是不想大势在身的这位槐侯,尽然在冯芳这事之后立刻偃旗息鼓,称病没于朝堂之上,不见召不上朝,好端端的大势任由其日渐消散
这行事风格真是的让人看不懂啊
“袁公袁公”看到袁槐久久不语,不少公卿还以为是在权衡利弊,出言建策到
“是否要我等再派人去请槐侯入宫与大将军一同主持先帝殡葬”
“不可”话音未落立刻,陷入回忆中的袁槐本能一般开口拒绝,笑话这个时候再来人“分赃”还是自己去请这得多缺心眼
“卫将军以抱恙多日未能上朝此事就不要再多去叨扰还是速速去请大将军入宫才是正事”
袁槐这当众撒谎转移话题的行为放平日里,自是没人计较,可是此时此刻却没人敢响应这槐侯入雒后,收拾雒阳私盐贩子的段那可是历历在目,谁也不想半夜走水,被烧的倾家荡产啊
就在一众公卿大眼瞪眼,在崇德殿中相互僵持时,有尚书台值夜的郎官硬着头皮走了进来,揖礼后头也不抬的道
“诸位大人昨夜尚书台曾收到天子的两道加封诏书,现已撰写完毕还请诸位大人明示这发还是不发”
此言一出满堂瞩目
“诏书?加封的是何人”
“回袁公加封槐侯食邑五千,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如萧何故事,武安侯领前将军,督幽、并军事,假节开府”
话音不大却立刻引的一众朝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起来
“发为什么不发天子遗诏恩宠功臣发快发”得此消息袁槐一系的朝堂重臣简直如释重负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区区虚名给了就是,只要不来朝堂中枢夺权,一概事
至于那武安侯的督幽并军事,看似权重。可谁不知道如今这并州的烂摊子有多烂,想那董卓作为天子恢复州牧制后,天下第三个受封州牧之人,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军政大权,却硬拖着不去上任就可见一斑,并州那可是个大坑
前来询问的尚书郎显然被袁槐等人这幅态度吓得不轻,颤巍巍的道“那该如何用印?”
“新君继位,自然是加盖新君玺印槐侯国之柱石,有大功于社稷。蒙新君恩泽食邑加倍受封万户侯”几乎是用喊的,袁槐抢着将此事定了基调,不仅认下了先帝的遗诏,还特意拉上新君继位惠及天下的会把加封翻翻,定下了槐侯和新君之间的君臣之礼,企图封后者的口
如此关于槐侯卫将军一事朝中公卿终于算是达成了共识,毕竟万户侯的恩泽足已让人闭嘴,除非你想反
就在尚书郎急匆匆的退下之后,袁槐再度重拾话事人的资格,被问到
“袁公既然新君继位已定我等还得寻一为朝中重臣前去通报此事大将军拥兵在外称病不朝,托久了只怕误会一起,再生事端啊”
“诸位按心既如此我等即可去请新君拟召,想来见到新君诏书,大将军一定欣然入宫担任辅臣的”
“哪不知由何人去传召大将军今日受惊颇重一般公卿怕是难得信任啊”
是啊差点连命都丢了不然能不惊的拥兵自保嘛
“中军校尉深的大将军信赖可为使”此时此刻袁隗也没忘提携子侄
可见袁家的四世五公是如何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