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杀父之仇

A+A-

    秦国与齐国开战了!

    徐福想家的同时,万万没想到,他的家中却迎来了一场血光之灾。

    秦王嬴政欲统一中国,同六国展开了最后的决战。

    齐国大地战火纷飞,齐王在做最后的抵抗。

    徐百成被迫成为了“战地军医”,他随齐国的军队,征战在齐鲁大地。

    然而秦军如虎狼之师,很快占领了齐地。

    徐百成如同千万个奋勇杀敌的齐国将士一般,最后也战死在秦军的铁蹄之下。

    “老爷啊!这可叫我们怎么活啊!”

    百成的妻子赵氏听闻丈夫被秦军所杀,痛苦万分。

    他搂着年幼的儿子徐禄,哭得死去活来。

    徐禄快十岁了,他已经可以感知到家中的巨变。

    母亲的哭喊,分明告知了父亲的离世,幼的徐禄恨恨地道:

    “娘亲不要悲伤,儿子一定要给父亲报仇!”

    “孩子!”

    赵氏紧紧抱着儿子,二人痛哭不止。

    齐国称臣,百姓也渐渐恢复了以前的生活。

    徐百成已然离世,徐家的担子便压在了赵氏一人的肩上。

    赵氏心想:“是不是该叫徐福回来了?”

    但徐福也尚年幼,如何能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呢?

    赵氏便咬牙坚持着,她要领着幼子,将头上的这片天,撑下去。

    徐禄也变得懂事了,他努力帮助母亲操持家务。

    日子虽然艰辛,但母子俩的感情却日渐深厚。

    自从徐福上到崂山,山中的松塔已经熟了八次了。

    一日秋高气爽,太虚真人在太清宫中正襟危坐。

    徐福和肖克跪在蒲团上,正在向真人叩头。

    “当!当!当!”

    观里的钟声响了三下。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太虚最后一次给弟子诵经。

    过后,徐福和肖克就将告别师父,下山去了。

    “你二人在山中修行八年,终算与我道前世有缘。”

    “如今也该回到人间,去过你们自己的生活了。”

    太虚感慨道,

    “一日为道,终身布道。愿你二人永结善缘,一切好自为之吧。”

    “多谢师父教化,弟子铭记于心!”

    徐福肖克叩谢太虚,便起身离开了太清宫。

    必须给华风道长辞行,二人又来到了上清宫。

    华风知道徐福和肖克,将要下山的消息,早已在观中等候。

    “我居东海上,崂山餐紫霞。与尔别离后,怅饮一壶茶。”

    华风吟诗作别,透露出一种惆怅与不舍的情怀。

    道家之人,身无旁物,华风便给徐福肖克二人,每人一道平安护身符。

    这便算作临别的赠礼了。

    “谢师父,弟子无以为报,请受弟子一拜!”

    华风道长一路跛着腿,将徐福和肖克送到了山脚下。

    山风习习,道影戚戚。

    齐国不复存在了,齐地到处飘荡着醒目的“秦”字大旗。

    徐福暗自吃惊:“齐国已被秦国占领了吗?”

    黄县也毫无例外的成为了秦国的属地。

    一切好像已经面目全非,一切又好似一如既往。

    而徐福家中的变化,实在是今非昔比了。

    以前熙熙攘攘来找徐百成看病的景象,荡然无存。

    门可罗雀,彰显着一种凄凉和冷清的气氛。

    “父亲!”

    徐福一头栽倒在徐百成的灵位前。

    一进门,厅堂正中摆放着徐百成的牌位,供桌上还有蜡烛和香炉。

    “福儿,你回来了!”

    母亲一声惊呼,见徐福已经是少年模样,更是喜极而泣。

    徐禄下学在家,他见是多年未见的兄长回来了,也是激动不已。

    “母亲,父亲如何亡故?”

    徐福强忍着悲痛,向母亲询问道。

    赵氏抽噎着,便把徐百成惨死在秦军刀下的事情,一一来。

    徐福狠狠地咬着嘴唇,他心里悲愤地道:“秦军,秦始皇,杀父之仇!”

    母子三人又一次抱头痛哭起来!

    徐百成尚在三年丧期之内,徐福好生安慰母亲和兄弟,并开始打理家中的大事务。

    继承父亲的衣钵,开始行医治病,这无疑是徐福目前最好的选择。

    徐福整理了父亲的遗物,日夜潜心研读医书,并时常到黄县附近的山中,找寻草药。

    父仇不共戴天,但眼下徐福不会意气用事,他要等待时。

    肖克的家就在邻村,其父是著名的铁匠,肖克也子承父业,开始了铁匠的生涯。

    不久,徐福便开了药铺,开始坐诊医治病人。

    他在崂山已经学得了深厚的医术,识得上百种的奇珍异草。

    这要归功于华风道长和太虚真人的潜心教诲。

    “中和堂”是徐福诊室的名字,一块桃木做成的牌匾,挂在了药铺的正中。

    肖克亲制作了这块招牌,还是他亲挂上去的。

    “徐福,不对,现在应该叫“徐大夫”了,呵呵!”

    肖克向徐福打趣地道,

    “今后哥哥便打好自己的铁,你就当好你的医生吧!”

    兄弟二人相视一笑,他们之间情同足。

    徐福的医术渐渐显露出来,来中和堂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徐家的行医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

    十里八村的百姓口口相传,徐福的医术和医德,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颂扬。

    “徐神医”、“徐神仙”成为人们对他的尊称。

    母亲赵氏的脸上,也渐渐显露出了久违的光彩。

    看着命运多舛的儿子,终于有所作为,作母亲的,怎能不感到欣慰和自豪呢?

    一日,黄县县令丁老爷,遣人来唤徐福。

    “徐大夫,老爷的儿子,近日腹泻不止,请徐大夫去府中医治。”

    徐福急忙提上药箱,便奔县衙而去。

    丁老爷的儿子一岁年龄,尚在哺乳期。已经便溏数日了,孩子的脸色发黄,气虚微弱。

    徐福体察气色,又询问了孩子的母亲,丁老爷老婆的情况。

    见她体态肥胖,一副臃肿之像,徐福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孩子年岁尚,整日以母乳喂食,病不在孩,而在大人之身。”

    徐福向县令缓缓道来,

    “夫人平时少有活动,且多食肉类,导致脾胃虚弱,奶水异常。”

    “如能多食蔬菜和杂粮,适量运动,便可无碍。”

    徐福开了几幅汤药,果然药到病除。

    “少年有为,真是名不虚传啊!”

    丁老爷自是满心欢喜,对眼前的少年医生也是赞不绝口。

    自此,徐福便成了县太爷家的座上宾。

    县令家中大人等,凡是身染疾患者,都找徐神医来诊治。

    徐福的名声不胫而走。

    徐福又潜心研制各种“丹药”,他见病人口服汤药,有时难以下咽,便制作出了各种“药丸”。

    这种药丸大适中,一次仅服一粒,非常受百姓的欢迎。

    徐福也赢得了“圣医”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