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天涯共此时

A+A-

    “等我们有了一支可以出海的队伍后,便可大张旗鼓地向海上进发了!”

    “出海后,若能见到传闻中所的前秦流寇,也要将他们的情况摸清,我朝再行计议。”

    “如果一切都是子虚乌有的传,我朝便可在沿海,慢慢建立海上防御体系,也就不急于一时了。”

    窦婴的分析和谋略,已经讲述的非常清晰明了了,这让刘彻十分满意。

    “窦爱卿能够审时度势,对此事的剖析入木三分,朕深感欣慰!”

    刘彻这时才转头看了看田蚡,显然在等待他的表态发言。

    “微臣十分赞同丞相的论述,丞相的建树一针见血,令微臣愧不敢言!”

    田蚡紧张地站立起来,他急忙向皇上躬身行礼,忐忑不安地讲道。

    “那依田爱卿所见,该派谁替朕前往呢?”

    “这?”

    田蚡再一次低下了头,他的脸上已经渗出了汗珠子。

    短暂的沉默后。

    “丞相拟旨!”

    “微臣在!”

    刘彻最后拿定了主意,他要宣布汉朝一项重大的决定。

    “即日起,汉朝成立‘海事大营’,由太尉亲自统帅,替朕出征。”

    “选拔汉军中的精兵良将入伍,新组建一支十万人的海事队伍,择日奔赴齐地沿海。”

    “所派军队全部驻扎于我朝沿海疆域,负责战时御敌,闲时训练,一切以军功军纪奖罚论处。”

    “臣遵旨!”

    皇上的圣旨向全朝颁布了,这是发自汉朝心脏脉搏,最强有力的跳动之声。

    刘彻的豪言和壮语,传遍了汉朝的大江南北,也飞向了沿海地区。

    田蚡回到家中,他郁郁寡欢,脸色灰白,浑身无力。

    “先不齐地据此远隔千山万水,沧海茫茫,我田蚡出去后,还能活着回来吗?”

    “窦婴老谋深算,他肯定早在背地里,向皇上敬献了谗言,哼!”

    田蚡越想越气恼,把一肚子的怨气,全都撒在了侍女和杂役身上。

    “啪!啪!”

    侍女端来的茶盏和食盒,被田蚡摔打在地上,并撵走了服侍的随从。

    “出去,全都滚出去!”

    不管田蚡愿不愿意接受这个差事,一切都已经无法改变了。

    汉军“海事大营”的筹建,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田蚡也在抓紧调兵遣将。

    为了保障这支新型军队的开拔,以及后续的稳定和发展,刘彻又安排窦婴从国库中,划拨了大量钱物,以提振将士们的士气和信心。

    十万人的队伍集结起来,其气势是何等雄壮!

    只见长安城中旌旗密布、车马喧嚣,队伍从大营一直排到了城外十里的路上。

    长安城中的百姓,也都纷纷走上街头,他们听这些将士要奔赴海边,感到既震惊又兴奋。

    各种粮草和辎重已经准备完毕。

    朝廷的公文也先于大队伍,以二百里加急的速度,向齐地的郡县衙门传送而去了。

    将士们整装待发,田蚡也不得不全副武装地跨上了战马,俨然一副上阵杀敌的将军模样。

    数十名长史、主簿分列在太尉的身后,上百名将军紧随其后。

    战马咴咴、铠甲锃亮,刀枪散发着寒光,整个汉军显得英姿飒爽、威风凛凛。

    皇帝刘彻率百官在城门外相送,门外早已备好了焚香的铜鼎和祭祀天地的香案火烛。

    刘彻已于盥洗时沐浴更衣,他开始虔诚而庄重地祭拜神灵和天地。

    太常侍立在香案一旁,他神色凝重地主持着皇上的祭拜仪式。

    仪式完毕,田蚡率将帅向皇上叩头拜别,刘彻自是心潮难平。

    “田爱卿此去我朝海域,路途遥远,责任重大,还望保重身体,早日凯旋而归啊!”

    “多谢皇上隆恩,微臣定当鞠躬尽瘁,不辱使命!”

    君臣之间经过简短的告别仪式后,大军便开拔上路了。

    “出发!”

    田蚡一声令下,十万大军便拔营而去

    前路漫漫,沧海茫茫。

    远在崇明岛上的新朝人,此时正进入了一年一度的丰收季。

    海岛上金黄一片,麦成熟了,饱满而丰盈的麦穗,谦卑地低下了头,在向这片热土致敬。

    田间地头到处是戴着草帽的农人,牛车和挑着担子的农夫,展开了竞赛。

    颗粒归仓,这是农人永远不变的追求,他们正在争分夺秒地抢收着粮食。

    大草帽下的徐福和翁仲,正在麦地里收割这麦穗,他们和众人一样,流淌着辛勤的汗水。

    “皇上,该歇歇了!”

    雁秋领着几名妇女,她们里提着黑色的陶罐,向徐福等人走来。

    陶罐里显然装着水,烈日当空,麦地里的人无不焦灼难耐。

    徐福随摘下草帽,一只不住地摇着草帽,汗水早已浸透了他的全身。

    “大家都来谢谢吧!”

    徐福招呼着众人,大家便停下了里的活,纷纷向地畔走去。

    众人蹲在地边,雁秋等妇女便在摆好的碗里,咕嘟嘟倒上了清凉甘甜的凉开水。

    “啊,好痛快啊!”

    一碗水滋润着干渴焦灼的喉咙,让人顿时舒畅无比了。

    “皇上,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是啊,新朝现在连年丰收,粮仓充盈啊!”

    翁仲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老农,他已是须发皆白的人了。

    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这就是新朝人的年龄问题。

    汉朝取代秦朝已经百年有余,这些随徐福出海,或相继来到海岛上的人们,却一点没老吗?

    没错,他们的年龄和汉朝人的没有区别,只是特殊的海上生存环境,使他们不显老罢了。

    就如同“天上一日,人间一年”的美丽传一样,新朝人难道就不能这样年轻吗?

    世间的事,有谁能得清楚呢?

    大海之上充满着玄密离奇的事情,直到后世的今天,人类也没有完全弄明白。

    赵明率领的船队,已经离开崇明岛半年的时间了,大白鹤早已把他们得胜的消息传回了新朝。

    徐福为了北方四岛的长治久安,让白鹤又传话回去,嘱咐赵明做好长期驻扎海岛的准备。

    “岛上需要重建,也需要新朝持续地加强防卫,以免汉军再次来袭!”

    徐福并没有忘记拯救北方百姓的使命,他永远也不会遗忘了,这些同根同祖的国人。

    一轮明月升上了天空,汉朝和新朝的百姓,便在同一个月亮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