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 坦诚

A+A-

    站在楼船上的沈敏望着视野中越来越的兰溪城,一时也是陷入了沉思之中。他并不知道那位李太守是否会接受他的好意,不过他昨晚从张世庸那里打听了一下这位李太守的为人,倒是了解了这位太守的生平故事。

    不管是眼下失败的平准务,还是此人过去提出的经界法,无不明此人倒是封建时代少数具有经济眼光的改革者。唯一不幸的是,这位出生时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对于这个时代皇帝和权臣来,维持国家稳定的需求压倒了一切。

    于是这便使得李椿年试图变革社会的理想破灭了,他所推行的经界法被权贵改的面目全非,而平准务更是一出现就使得其被罢官免职了。在沈敏看来,这就是一个生错了年代的改革者,若是在太平年间不定他的这些改革措施还能令一个王朝多延续几十上百年的性命。

    就在沈敏为李椿年惋惜的时候,张世庸走到了他跟前语气轻松的道:“三郎莫不是喜欢上了这里不成?咱们这一次有王命在身,不便在此多逗留,三郎若是喜欢这里,不妨下次再来就是了。

    真的,这兰溪的确是个好地方,三江通衢之地,水路直通临安,又有群山环绕周围,就算有什么战事也蔓延不到这里,确实是一个安乐窝啊。”

    沈敏转过身来微微一笑,从怀中拿出了一份地契塞到了张世庸中道:“兄长也觉得这兰溪好,那弟就放心了。这是昨日弟让人在兰江对面的溪西买下的一个庄子,面积倒是不大,也就三百亩。不过弟想着此地一派田园风光,若是兄长日后想要归隐乡间,也许这里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就自作主张为兄长购下了,还望兄长不要见外啊。”

    张世庸虽然不知道兰溪的确切地价是多少,不过这样一个庄子没有三千贯是拿不下来的。他在宫内一年的俸禄加上外快也才千余贯,这个红包对于他来,已经是非常大的笔了,他又怎么会对沈敏的自作主张见外呢。

    只是,张世庸依然还保持着一份理智,知道以自己的身份还受不得这样的厚礼,只是他也没有这个勇气把拿在中的地契推回去,于是他僵硬着身体语气软弱的道:“三郎无需如此,愚兄在宫内只是为官家做些洒扫活计的一寻常家奴也,恐怕是难以为三郎你做些什么的,这样的重礼实在是受之有愧”

    沈敏却伸拍了拍这位新认识的兄长道:“兄长这是的什么话,你我这一路上可谓是一见如故,敏既然认了你为兄长,自然是要为兄长的将来考虑一二的。这一路上,兄长和我了这么多宫内的故事,让敏知道被官家接见后该如何应对而不失礼,这不就是对弟弟最大的指点吗?

    敏不过是海外野人,对于大宋的礼仪可谓是一窍不通,就算这半年来在老师门下受教,也不过是了解了些常识而已。这在民间和人交往哪怕是礼仪有缺,也不过是被人上一句粗鲁罢了。可若是入宫冲撞了贵人恶了官家,弟担心这人头都要不保了。

    由此可见,兄长这些日子的教诲,那是给了弟一条额外的性命,弟岂能不对兄长感激涕零。兄长不收这地契,莫不是觉得弟乃是海外野人,不配同兄长交往吗?”

    张世庸只是不好意思拿,不是真心想要拒绝,见沈敏给了自己台阶,他顺势一反将地契迅速的塞入了袖子内的口袋,脸上正色道:“三郎这是的什么话,有三郎这样的弟弟,兄长开心都来不及,岂有嫌弃一。

    只是三郎你现在好歹也拜入了鄱阳洪氏门下,日后自然是前途远大。愚兄不过是刑余之人,这兄弟之称咱们私下里不妨,公开的场合就不要再提起了,免得坏了三郎你的名声。那些大头巾虽然没什么气节,可对我们这些宦者却提防的很,要是有士人同我们关系过于密切,就成了他们的众矢之的了”

    沈敏却不以为然的道:“兄长这是多虑了,敏虽然拜在了恩师门下,可我乃是被招安的海外野人,身上挂着的乃是武职,同这士人的身份恐怕是没多大关系的。”

    张世庸马上劝道:“三郎何必轻贱自己,我朝一向以读书人为贵,连张循王都要让子侄弃武从文。想张循王家中那些子侄那个身上没有恩荫的武官,他们不也一样靠着读书更换了门庭么。好歹三郎你现在还有个正经老师,难道还愁进不了科举仕途吗?”

    沈敏顿时苦笑着摇头道:“兄长莫要取笑了,这一路行来兄长难道不知道敏有几斤几两吗?就敏看来,让敏中这个进士,恐怕还是兄长中进士的几率更高一些呢。”

    张世庸一愣,他仔细回想了一下之前路上同沈敏的交谈,发觉对方虽然在杂学的见识上非常的广博,但确实没有同他谈过一句诗词文章。看起来,这位出大方的兄弟,在经义的学问上确实不怎么样,才会如此藏拙吧。

    虽宋太祖以一杆军棒打出了大宋四百军州,但是从太宗朝开始,大宋就走上了尊文抑武的道路。皇帝既然把读书人当成了这个国家的支柱力量,这身边使用的内侍自然不会是一文不识的白丁。特别是到了徽宗朝,这位官家治国的本事是一塌糊涂,但是文化上的素养却不是普通人能够企及的。

    能够入的了这位官家眼的宦者,如杨戬、梁师成等都是有着一定的文化程度的。是以宫中内侍向来都有习文的风气,张世庸自然也不例外。沈敏他文才可中进士,不过是一句恭维的言论,但是张世庸的文学素养比沈敏高,却是一句实话。

    当然,张世庸虽然心里认为沈敏的是老实话,可他袖子里的地契都还没捂热呢,怎么能够现在就落金主的面子呢。要知道在苗、刘兵变之后,宫内宦者的势力大减,之后又遇到秦太师独自秉国一十五年,虽然秦太师倒是不介意同他们这些宦者来往,但是官家又不是真的糊涂了,他们这些宦者哪敢去同太师勾结,这倒也算是老实了十余年。

    这些年里,除了那些外放去监察茶税、盐税和市舶使司的高级宦者,还能在地方上落下一些好处,他们这些中低阶宦者,也只能靠传递旨意弄些外快了。张世庸倒是明白自己的身份地位,像沈敏这样出大方的金主,那可不是他能欺凌的,人家到了临安随时能和自己的上司打成一片。为了抓住这张金票,他只能动之以情,而不是迫之以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