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上门挑衅4

A+A-

    在村民们埋怨的眼神中,张童生最先回过神来,钦佩不以地道:“宋公子真是真人不露相啊,你的这首诗实在是作得太好了,让我等全都自愧不如!都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今日我算是见识到了,明之,请受我一拜!”

    “也请受我一拜!”桃源村其他的读书人也跟着站了起来。

    外面的村民们看到这一幕,顿时傻眼了。

    这、这不对啊,这跟他们预想的完全不同啊!怎么这宋明之就成了他们之中最厉害的人了?

    便是先前王秀才的那几个得意门生作了诗,都没能让他们折腰拜礼呢!

    “他作的诗真有那么好吗?”有一个村民问出了比他村民心底的疑问。

    “当然了,”张童生道,“我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在作诗方面竟然还是不如宋明之,由此可见,他在读书上的天赋。如果这些年他正儿八经地上过学堂,不定早就考上秀才了。”

    此言一出,整个桃源村的村民全都震惊了。

    他们知道张童生是个踏实的人,话做事从不托大,既然连他都这么,想必那就是真的了。

    村民们心中升起了一股深深地崇敬之情,纷纷震撼地望着宋明之,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唐盛听到张童生这么,没有出言反驳,但心底到底有些不是滋味,生出了一些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觉。

    本以为在这县城里面,他才是难得一见的人才,只可惜命运不公,让他丁忧三年,如今得见宋明之,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也难怪王秀才会对他刮目相看了。

    张公子听到这里,脸色都黑透了。

    他今天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不过没关系,会作诗又如何?

    他还有后招呢!

    因此,他扯出了一个僵硬的笑容,不自然地对宋明之道:“宋公子真是高才啊,来来来,咱们喝茶,喝完茶之后再继续讨论学问。”

    这一盏茶,喝得众人那是万般滋味在心头。张公子等人无心品味,面面相觑,眼底皆是难堪之色;唐盛黯然神伤;李公子则叹了口气,在失落之余,又替云芍药感到开心,觉得云芍药总算是嫁了一个腹有诗书之人,对方也不是绣花枕头一包草,也算是能够配得上她了。

    茶喝罢,张公子又道:“县试不仅要考试诗贴,还要考经义,咱们今天就从五经之中随便抽出一些句子,大家一起尝试着来破题吧。”

    在座的各位读书人点了点头,觉得今日的聚会总算进入了正题,因为在县试当中,试诗贴所占的分数低比例并不大,分数比例相对较大的便是五经义和做文章了。

    但是县试规定的文章要超过七百个字,让现场所有人写一篇七百字的文章,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还是讨论五经义更佳。

    当然,这个时代的四书五经跟云芍药上辈子所处的那个世界的四书五经的内容并不同。

    张公子沉思片刻后,就从五经之中抽了一个句子,让大家尝试着来破题。

    在座的各位读书人思考了一会儿之后,纷纷畅所欲言,场上的气氛渐渐地热闹了起来。

    门外的村民们虽然听不懂,但是依然兴致高昂,觉得这么多读书人能够凑在一起讨论学问,也相当于桃源村的一大盛事了。

    在讨论当中,张童生和王秀才的几位学生表现得尤为优秀,让其他人觉得受益匪浅。

    张公子知道自己和唐盛相比必然是有些差距的,于是便借着这个会想向唐盛讨教一二。

    “不知唐公子对我抽出的这一个句子有何指教?”张公子谦恭地问道。

    其他几位公子也纷纷期待地看着他。

    在试诗贴的比试当中,唐盛在宋明之那里颇受了一些打击,此时见几位同窗看向他的目光中带着崇敬之情,心中便觉得有了些许安慰。

    他沉思了片刻,出了自己对于这一句的理解。

    唐盛这段时间一直在外游学,广交学友、拜访名师,眼界与学识自然比他们要高,此言一出,众人纷纷惊叹。

    “的太好了,没想到还能这样破题!唐公子大才啊!”

    “今天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唐公子今年若是下场,一定高中,不定还能连过县试和府试,去参加院试呢!”

    唐盛在众人的夸赞声中,心情又好了许多,脸上浮现了笑容。

    张公子等人听了他这一番话,也觉得受益匪浅。

    “唐公子的这番话,真是让人耳目一新,请各位稍等片刻,我现在就回家拿笔墨纸砚,我一定要把唐公子的这番见解记下来,免得到时候忘了。”桃源村中的一个读书人站了起来,连忙道。

    “我也去,还请各位通融我片刻。”另一个读书人也站起来道。

    不一会儿,除了宋明之之外,桃源村的其他几个读书人就纷纷回家拿笔墨纸砚去了。

    他们拿了笔墨纸砚之后,又迫不及待地赶了回来,目光灼灼地望着唐盛,希望从他口中听到更多远超于常人的见解。

    接着,张公子便:“接下来,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从五经中抽出一些句子,大家尝试着破题,有交流才有进步嘛。当然,我相信大家更希望听到唐公子的见解!”

    “张公子所言极是!”大家纷纷道。

    唐盛在大家的夸赞声中,心情又好了几分,既然大家求学若渴,他也就不必藏着掖着了。

    接下来,场上又有一些人从五经当中抽出了一些句子,让大家尝试着破题,然后再请教唐盛。

    场上的气氛,便愈发热烈了。

    唐盛没有藏私,每一次认真的作答,都得到了大家高度的赞赏,大家一边听着他的见解,一边奋笔疾书,好像有使不完的精力。

    所有人都希望今天的时间过得慢一些、再慢一些,好让他们多向唐盛请教一些,以获得更大的进步。

    唐盛一个人讲了一个多时辰,像是一位授课先生一样,但凡有人提问,他必定会详细作答,让众人深觉受益。

    张公子等人站在一旁放低了姿态,像是他的书童一样,时不时地过来给他添茶倒水,候在一边认真聆听。

    一个多时辰过去后,唐盛也有些疲惫了,便停顿了下来。

    张公子见他得差不多了,便赶紧上前道:“今日真是有劳唐兄了,多亏了唐兄的不吝赐教,我等才有了今日的收获。依在下看来,唐兄的水平已经相当于半个王先生了,高中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张兄谬赞了,唐某自知远不如先生,只是这段时间在外面游历,遇见了一些才子、名师,不免腆着脸上去拜访了几回,幸得他们指点一二,才有了今日的一些见解。”唐盛谦虚地道。

    “可以想见唐公子在求学当中的艰苦,那些才子、名师哪是见就能见的呢?唐公子将自己那么辛苦才求到的学识,如今这般不吝啬地分享给了我们,真是高风亮节啊!”

    “这啊,真是叫人钦佩!”

    “唐公子真是我辈楷模,不仅才学高,品德也极好,这样的人以后要是没有成为国家的肱骨之臣,那便是老天无眼、天不佑国!”

    桃源村的读书人们纷纷夸赞起了唐盛,

    觉得日后若是考试入围了或者高中了,那必定有唐盛一半的功劳,到那时候他们一定会带着礼物上门拜谢。

    唐盛就温和地笑着道:“不必了,大家相逢就是缘分,我方才所言也不过是自己的一些拙见,在场的各位读书人若是能够高中,那也只能是你们自身勤奋刻苦、是你们祖宗保佑!”

    村里的读书人一听这话,顿时就觉得他更加谦逊有礼了。

    然后,张公子又道:“唐公子是因为丁忧,所以这三年都没有参加科举考试,否则,今日我们也无缘与他畅谈。”

    桃源村里的读书人一听这话又觉得很可惜,觉得他要是三年前参加了科举考试,不定现在已经是秀才的功名了。

    这么年轻的秀才,这在整个县城里可不多见,便是县令大人也是要交好的呀。

    村民们也觉得非常可惜,这下他们也不觉得虽然没有正儿八经上过学堂却会作诗的宋明之厉害了,只觉得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等满足了自己向唐盛求学的心愿之后,张公子又将枪口对准了宋明之:“不知宋公子有何高见呢?宋公子可是颇受我家先生的看重呢,若是不出一些超过唐公子的见解,必然是藏了拙,我等可不依!”

    这一番话无疑又将宋明之架在了火上烤,众人心中暗想,这唐盛分明就是在场所有读书人当中的佼佼者了,你还要让他胜过唐盛,这不是在为难人吗?

    有一个桃源村的读书人实在是看不过去了,想要拍桌而起,替宋明之讨个公道,却被张童生给拉了下来。

    在场都是读书人,不宜在场面上闹得太过难看,否则只会招人耻笑,即便是有理也成了没理。

    那个读书人被张童生拉住之后,从鼻子里出了几口粗气,只好别过了头将放在了自己的膝盖上,不再话了。

    整个桃源村的读书人皆默不作声,他们都觉得张公子的这番话实在是太过分了。

    “一千个人看书,有一千种见解,这并无高下之分,我不敢自己的见解能够高过唐公子,不过是抒发心中所感罢了。”宋明之不骄不馁地道。

    “可你在破题上若是不如唐公子,那又怎能叫我等几人服气呢?先生竟然这般看重你,想必你定有过人之处。如若不然,你倒不如将这最后一个名额让予他人,自己在家中再安心备考一年,如此也是两全其美。大家对吗?”张公子高声道。

    “的对!”徐公子立刻成了他的应声筒。

    “我也这么觉得!宋公子,你可千万别多心了,张兄的话看似不尽人情,实则也是为你好啊!”杜公子也跟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