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周语

A+A-

    “瑜儿,前面的路马车过不去了,我们得步行,来,心点。”林奕牵着李瑜的手,身后跟着邴翌、冬琴,四人向里山村走去。

    自从林奕跟李瑜乔装扮出来游学后,他们已经去过四所学堂了。那四所学堂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都是比较好解决的。不像这一个,最大的问题竟然是大多数村民连免费学习都不愿意让他们的孩子来。显然,跟李瑜走过的地方相比,虽然都贫穷,但这附近几个村里的人思想上落后的太多了。

    这里的学堂建在荆州西南方向一个偏远的镇上,是镇上唯一一所学堂,距离附近几个村子也并不远。学堂之前有一个女学生,读书特别好,每次考试都得第一名,夫子们对她都很看好。可是七天前,她就没再来学堂,夫子们担心,去她家里找过她,却被她母亲给赶了出来,还她之后不会再去学堂了。

    好不容易遇到个好苗子,夫子、院长,都不愿意放弃,正想继续去那个女学生家探访时,林奕和李瑜来了。他们是以管事的名义来的,知道了这件事后愿意亲自前去那个女学生家,其他人自然不会反对。

    “大娘,请问周语家怎么走?”邴翌在林奕的示意下,拦住了一个从他们身边匆匆经过的老妇人,用当地的方言问路。

    其他村民见状,不由放慢了脚步,看着林奕他们,脸上满是警惕。

    “周语是谁啊?我不认识。”老妇人回答完,转身就想走。

    “大娘,您先别急。我们是镇上学堂夫子的外甥,听这儿的山货比较好,来收山货的。表舅跟我们,他有个学生叫周语,就在这里山村,让我们找她就可以。大娘,你们村之前在学堂上学的姓周的女学生很多吗?真的没有叫周语的吗?”邴翌再次拦住老妇人,面带笑容,看着十分和善。

    听到收山货几个字,老妇人的脚步顿了顿,道:“周语我是真没听过,不过我们村上过学堂又姓周的女学生只有一个,叫周大丫,很可能就是她,我带你们过去看看吧。”

    其他村民也不像刚才那样满是警惕了,脸上表情缓和了许多,不过依旧没人过来跟林奕他们搭话。

    “谢谢大娘,”邴翌高兴的道谢,转身招呼林奕等人,“表哥,我们跟着大娘走就可以,咱们走吧。”

    “伙子,你刚才收山货,要收多少啊?”路上,老妇人忍不住向邴翌问道。

    “要收不少,这不先找周语问问情况嘛。对了,大娘,表舅还跟我们周语读书非常好,不知道为什么不继续读了,大娘,您知道吗?”邴翌假装好奇的问。

    “你们不会是跟镇上学堂的夫子一样,来劝大丫回学堂的吧?那我劝你们,还是死了这条心吧。”老妇人到回学堂时,很是不以为然。

    “我们当然不是,只是有些好奇而已。毕竟学堂里的夫子都很看好周语,她日后很可能考上秀才呢,现在放弃不可惜了吗?”邴翌有些惋惜的道。

    老妇人听到“秀才”两字,脸上表情有些不信,不过她也没跟邴翌争辩,转而问起林奕他们,“伙子,另外那三个伙子都是你表哥?怎么他们都不话?”

    “这一个是我表哥,另外两个是表弟”,邴翌指指林奕道,“他们不像我,之前在镇上待了一段时间,会您这儿的方言。所以才不开口的。”

    林奕等人见邴翌指向自己,询问,“怎么了?”开口是纯正的雅言。

    “没什么,大娘疑惑你们为什么不话呢。”邴翌笑笑道,又转向老妇人,“大娘您不用管他们,他们不大听得懂我们讲话。”

    “哦,这样啊。到了,前面那家就是,我去帮你们叫门。”老妇人指着前面那座木屋道。

    从林奕他们进入里山村所见,眼前这座稍显破旧的木屋已经是这个村子中等偏上的水平了,其他村民住的大都是茅草屋,住泥瓦房的只有村长一家,刚才路过时老妇人特意介绍的。

    看来周语的家境在这个村子还算不错,就是不知她父母为什么突然反悔了。

    “大丫娘,大丫娘,你在吗?开开门,我是何婶儿。”老妇人边拍门边喊话。

    “何婶儿,来了。”门被开,一个形貌清瘦的中年妇人出来,看到老妇人后面的林奕四人,面上露出厌烦之色,“都我们家大丫不去学堂了,你们赶紧走,别再来了。”

    “大丫娘,你误会了。”邴翌还没开口,老妇人就赶忙出来解释,“他们是来收山货的,想找大丫了解了解情况。”

    中年妇人听到这话后,面色缓和了许多,不过还有些警惕,“为什么非要找大丫,直接找村长就可以啊。”

    “周婶儿,是这样的,我们这次要收的山货数量不少,怕被人骗,所以才想找个信的过的人问问情况。学堂夫子跟我们,周语姑娘为人诚实,绝对不会欺骗我们,这不,我们就来了。”邴翌连忙解释。

    “既然何婶儿领你们来了,那我暂且信你们,进来院子里坐吧,我去叫大丫。”大丫娘开开门,让林奕等人进来。

    很快,一个十岁左右的姑娘走了出来,正是林奕他们要找的周语。

    姑娘人很乖,老老实实的跟老妇人、林奕等人完招呼,听林奕他们是被学堂夫子推荐过来的,就坐在一旁仔细回答邴翌提出的关于山货的问题。

    大山里的孩子,对这些问题都很了解,周语不仅回答了邴翌的问题,还把周围几个村子的情况也一一介绍了。在旁边听着的老妇人有些着急,几次想断周语的回答,显然不想把这个机会跟外村的人共享。

    李瑜见状,给冬琴使了个眼色,让他拖住大丫娘。邴翌听完周语的回答,又故意转向老妇人问她邻村的一些事,老妇人精神一振,抓住机会把里山村附近几个村子都贬了一遍。总结下来,就是我们里山村最好,其他村子不行,你要多少山货我们都能提供,不需要去别的村子。

    “周语这个名字是学堂夫子给你起的吗?”李瑜向周语的方向挪了挪,悄声问道。

    “是啊。”姑娘听到李瑜的问题,就知道他是来干什么的了,也放低了声音,“爹娘不想让我继续去学堂了,不过我在家自己有偷偷学,大哥哥麻烦你帮我转告学堂的夫子,让他们不用担心我。”

    李瑜被姑娘可爱的样子萌到了,不过也有些疑惑,周语的父亲虽然没在家,但从刚才周语母亲对周语的态度和来之前了解到的情况看,他们都是比较疼孩子,而且家里也没有发生什么不得不让周语辍学的事,为什么突然不让周语继续读下去了呢?

    “周语,你知道你爹娘为什么不让你继续读书吗?”

    “因为我要传宗接代呀。”

    !!!

    李瑜和林奕都忍不住一惊,“你才这么,就要成亲了?”

    “不是,成亲当然要等我长大以后。”

    松了一口气,李瑜接着问道:“那还好,但这跟你读书有什么关系?”

    周语瘪瘪嘴,把前因后果迅速了,期间对父母做法的无奈显露无疑。

    原来,正是因为周语读书太好,让周父周母产生了“危机感”。他们认为,周语若是像学堂夫子的一样,能考上秀才,那到时候自己很可能就会管不住女儿了。他们俩只有周语这一个女儿,还指望着她以后娶夫传宗接代呢,若是女儿到时候不愿意娶,非要嫁人怎么办?周家的香火不能断在周语这一代!

    听完这个原因,林奕、李瑜无语的同时,也感到了这对父母极度的无知、自私。为了这么个原因,就把自己女儿的大好前程生生断送,他们简直就是把周语当成传承香火的工具!就算周语之后嫁人,孩子也可以过继啊,香火一样不会断。他们真正害怕的,应该是以后可能会管不住周语吧。

    可就李瑜的观察,周语这么乖的一个姑娘,应该不会反抗父母的话。就为了那么一个微的可能,让自己疼爱的女儿跟自己一样,一辈子被困在大山里,李瑜实在是猜不到周父周母的想法。

    “大哥哥,你们放心,我正在慢慢劝我爹娘,实在不行,”姑娘咬咬牙,“我就先娶个童养夫回来。”

    李瑜、林奕:……

    现在的孩子,都这么有想法的吗?

    “大丫,你在什么呢?”回过头的大丫娘看到周语正跟李瑜用雅言着话,一直未消退的警惕心又升了起来。

    “娘,这个大哥哥他有些渴了,问我有没有水。”周语镇定的回答。

    “嗨,对了,我都忘了给客人端水了,大丫,你赶紧进屋给几位客人倒水,然后端给客人们。”大丫娘有些懊恼,这些人可都是来收山货的!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