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上书

A+A-

    王嘉的提议无疑是宏大而可行的, 可仅仅二十年光阴,以中北如今的国力究竟能做到其中几分尚且存疑,江子羿今日叫伊尹写下谏言就是为了证实王嘉此计不大可行,可当伊尹领命出殿后, 他竟然自私的希望自己昨日的判断是错误的, 他心底里愿意推行这样的政策, 若能一举成功,他便能在中北的国史上流芳百世。

    想到这里, 江子羿一向波澜不惊的的心绪再难冷静了。

    再昨日王嘉觐见,按着规矩应当是大朝会, 由众臣一同商讨, 可江子羿一想到人多嘴杂,各人观念大不相同,就消了那个念头, 转而开朝会, 一个个的将他心中认为的朝廷栋梁之材诏进宫中, 了解王嘉的计策后单独上书, 他再逐个了解各人看法,最终由他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法子,服众人。

    此举存了三个心思未被众人察觉。

    其一是大朝会上人多嘴杂, 王嘉献此强国大计,难免人多嘴杂将此事传往南方诸国,届时草惊蛇不, 更引起列国不必要的警觉。

    其二是庭前臣工党争严重,大臣之间政见各不相同,官职稍低的就难免受人启发随波逐流,如此来更不易将此计利弊参透, 倒是容易引发争端。

    其三是他想通过此事测试朝中各人在此国家分岔路口,谁的目光更加深远,更能尽心竭力为国尽忠。

    如今测试伊尹,他倒有些拿捏不准他的心思了。

    在王嘉入中北之前,伊尹胸中酝酿许久的强国之计就已形成格局,但是他向来谨慎微,多谋深思,从不在计划只是“尚未成型”的时候将其公诸于世,是以一直拖延至今,好在王嘉入京献计,有意激起他的好胜之心,在领命后他就点灯熬油的将自己的计策完善出来,否则还不知道要拖到何年何月。

    从前他的设想成功因素大部分依附于军队与民心,他看中中北人生来勇猛好战,当初动念扶植江沛,也是如此。

    一来是江沛硬骨,不为万事折腰,若他继位,定然将强国重心放于军队,做到有战必,绝不会在山海关内龟缩不出;二来是重武轻文,家族在谋求更大利益的同时,凭着父亲的将才,不易招致当权者厌弃。

    以伊尹所处的位置与家族发迹史来看,他更渴望江沛为君能为伊氏带来的好处与荣光,按他的计划去做,中北图霸并无难处,若要图天下,则需从长计议,如今王嘉献计,才令他醍醐灌顶般醒悟过来,明白自己错在何处,并且很快就纠正了过来。

    伊尹回到家中,十分庆幸江子羿的私下召见为他免去了大朝会上与众人当面相争的诸多顾忌,静下心来接连揣摩五日之后,才将自己深彻思索得出的结论誊于纸上。

    在这七日之中,宫中众人皆忐忑不安。

    兹事体大,其一关乎中北在此分岔路口如何抉择,其二关乎江子羿此生功业能否超群绝伦,是以他实在无法泰然处之。

    他曾盼望过自己判断失误,只要能将此计施行下去,即便在此事上落个闭塞,目光短浅的名声,他也愿意,可经过这几日的反复揣摩确认,他大概已能看见结局。

    江疾这几日仍在长安宫中聆政,他能察觉到江子羿表面上虽一如往常的稳健冷静,可许多言行能表明他内心的焦躁不安。

    寻常讲课时,江子羿是口若悬河,若非讲尽兴了或是口干舌燥,是断然不会停下的,这几日却是草草了事,就连在他课上发问,答案难求不,不招致白眼已是他法外开恩了。

    随着时间流逝,江子羿越发寝食难安,竟连奏折也不批阅,转而在书房不断踱步,伺候他的宫人内侍见此状况,一个个都惶惶不安,生怕惹他动怒,连带着江疾江昭整日里坐在宫中也不敢发出任何声响,偌大的长安宫竟渐渐陷入一片寂静之中,恍若幽谷。

    第八日午后,叔侄三人用完膳又在殿中沉默下来,江昭望着书案上堆积成山的奏折与江子羿踱来踱去的身影,忍不住一阵叹息,而后神游太虚。

    江疾见此情形,想着这几日听到的风声,顺手拿起一本奏折,粗略扫了几眼,上面写的是各部官员听闻王嘉献计,认为好高骛远,皆上书反对。

    可他那日听江子羿讲后,却觉得此计很是可行,只是需要时间将整个中北调转罢了,怎么他都能想明白的事,那些官员反倒想不明白了,真是奇事一桩。

    江疾腹诽着,接连又翻几本奏折,内容不尽相同,让他不由得想起爷爷口中那个政治清明,上下一心的中北,真令人神往啊!

    “昭弟,你想什么呢?”江疾望天一阵,终是受不了这幽谷一般的宫室,开口破了这片寂静,江子羿闻声回头,只见江疾用手捏着江昭的下巴,静静凝望着他。

    江子羿终于从连日的焦躁中脱身,一眼望去,他仿佛回到孩提时代。

    那年风生竹院,花遇和风,他与几位兄长在睿王府后院中观看江沛与伊尹角斗,江岐被阁楼上清新温婉的王秋予迷了眼,江言心中好奇,从他身后用手捏了把他的下巴,笑问一句:“岐弟,你想什么呢?”

    倏忽间已过近二十载,此时此刻,他们的孩子,做着与他们相同的事,着相同的话,令江子羿鼻子一酸,险些落下泪来。

    他立在长安宫中,望向睿王府的方向,忆及二位兄长生平,只觉他们竟似开到荼靡的芍药一般惨烈,盛极而逝,毫无预兆的向着毁灭出发,不怨时光薄情,也不留恋世间,可谓向死而生。

    江子羿负手向殿外行去,几日之间,殿前的树上竟已结上一层蛛网,让他不禁叹道,恍若隔世也不过如此。

    “回禀公子,上将军府呈来伊尹上书。”

    内侍捧着一本奏折行至江子羿身前,“来了?”他有些诧异,正是日入时分,伊尹提前两日上书,想来从前着实轻视他了。

    江子羿接过奏折,只觉重如千斤,他又忐忑不安起来,伊尹毕竟从军,虽也做过文职,可生活环境却能决定人的见识,临门一脚了,江子羿却有些不敢看——他害怕看到奏折中的内容与他想的大相径庭。

    江子羿在书案旁坐下翻看奏折,江疾一阵兴奋的凑上前去,他倒是很想知道这伊尹是否浪得虚名。

    映入眼中的是通篇端方的楷,一撇一捺,笔精墨妙,透露杀伐决断之气:

    吾启公子:国舅方略,倚重文治,破除党争、军争,看似近谋,实则远图。远图者,须脚踏实地,以当下国力为根基。

    中北军争历经百年,根深蒂固,一朝破除,恐生内乱。而今新军尚未扩充筹备,以十万车战老兵欲吞列国步骑新军,难哉!中北虽有气候,不肯折腰,然对抗九黎尚且艰难,何能吞并列国?

    以吾推算,欲吞吐天下,须得攘外安内,再添四十万步骑新军方能言胜。而扩充军力,筹备训练,广寻将领,非五年不能完成。另则,中北盐铁粮大部皆仰赖晋阳,以晋阳一隅养数十万大军长期征战之资,终有不妥。

    故此,国舅此计,实为远图,不思近谋。依此计策,中北强国,可作三期,徐徐图之。

    十年预期,十年动期。

    五年之内,于文,实行科举,裁撤冗官,重编官制,以求列国士人入北;于武,送还老兵,扩充新军,整军经武,安抚九黎。韬光养晦,五年之后,暗拓国土,充实国力。此为预期方略。

    十年以后,倾巢而出,远交近攻,远图可成。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愿公子三思而行。

    伊尹谨上,咸元二年三月十一。

    江子羿看完,只觉意犹未尽,伊尹在奏折中的遣词造句可谓费尽心思,既不称臣,又突显自身才干,再则心眼的揶揄王嘉,可却让江子羿好没脾气,对他发不起火来。

    江疾一道看完,还未想好如何评价这份奏折,就已挑眉一笑,对江子羿道:“伊尹手活儿真不错!”是轻佻的赞许。

    啪的一声,江子羿将奏折合上,白了江疾一眼,继而一动不动的反复琢磨,只觉得伊尹真是如今中北可用的肱骨之臣,竟能如此谋划全局,在王嘉的基础上引申出一套兴国方略,真是叫人刮目相看。

    江子羿很明白他如今需要的并不是随波逐流的盲目呼应,在此图谋天下的长远谋划之中,他更渴望听到不一样的声音,不一定要是高屋建瓴的豪言壮语,只要能佐证或纠正他的想法,他都会听。

    原本他盼望着前几日判断失误,可今日伊尹的奏折又让他明白过来,他很冷静。

    江疾被剜了一眼,索性闭嘴了,可他心里总想着要给伊尹找茬,于是沉默半晌,抽出笔筒中三只狼毫,依次摆放在桌上,在心中分析起来。

    在伊尹奏折的基础上,他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不知是否可行。

    “公叔,我有话。”江疾见江子羿迟迟不诏伊尹进宫会谈,不如他抢个先机罢!

    作者有话要:  伊尹拖延症,江子羿老谋深算,王嘉治病。

    持续头秃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天使:38834904 2个;37799600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天使: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