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赠花
祝妤君招招手,三宝开心地跑过来。
“孩子?”祝祥渊狐疑地量比他还要高半个头的三宝。
“的叫三宝,见过六姐。”
祝祥渊难掩惊讶,眼前高高壮壮的糙汉子,声音竟与他儿子一样稚嫩。
还真是人不可貌相。
“爹,玉竹花五月才开,过两日七弟旬假回来,我们唤他身边的冬生问一问,冬生父母在宝盖山庄子上做事,待了解详细,我们择日去宝盖山。”
祝妤君见爹和三宝大眼瞪眼,又道:“女儿记得《子规集》里有首关于玉竹花的七律,文字品之犹如赏画,爹可要去看看。”
子规集?祝祥渊有点印象,藏书房里似乎有,一直束之高阁,爱女竟然读过。
多活近二十年,书还读得比爱女少,祝祥渊犹觉惭愧,“君儿,为父先回书房读一读。”
“爹快去吧。”
送走祝祥渊,祝妤君朝三宝笑道:“是崔二公子让你过来的吗?”
“公子在睡懒觉,三宝无事可做,想来想去,府里三宝只认识六姐。”
三宝走到花圃前,俯身好奇地看新栽花苗,竹栅栏生生被三宝压弯。
“三宝不用陪在崔公子身边吗?”
酒楼初见,祝妤君即发觉崔元靖待三宝不同,三宝大约不是寻常仆僮。
三宝摇摇头,“不用,三宝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但三宝大多时候会跟在公子身边。”
祝妤君点点头,不再细问。
三宝似乎对娇娇嫩嫩的花苗很感兴趣,伸手心地摸两片嫩叶,又将芽儿捏一捏,紧接着抓向细弱的花茎。
祝妤君赶忙阻止,“三宝,苗未长成,不能拔,你若喜欢,一会我连土带两株给你,一株惠兰,一株芍药,你可以种在院里,每日看苗儿变化和长大。”
丝儿一样的苗苗还能长大,三宝愈发好奇,“六姐,能长得像大树一样吗?”
祝妤君笑着摇头,“不行的,花苗长不成大树,不过三宝好生照料,会开出很漂亮的花。”
“谢谢六姐。”三宝一激动,身子俯得更低。
祝妤君听到‘嘎吱’一声闷响,眼皮忍不住跳了跳,围花圃的竹栏被三宝压断了。
三宝浑然不觉,仍像个孩子一样拨弄花苗,祝妤君已经有花苗要养不活的预感。
“六姐,三宝要那两株。”三宝玩够了,直起身子,选中分居左右最远的两株苗。
祝妤君哭笑不得,那两株大约是仅剩的没被三宝‘荼毒’过的。
三宝不笨反而很机灵嘛,知道那两株好养活。
祝妤君拿花锄亲自挖出,又用油纸裹覆藏着幼根的泥土,交给三宝叮嘱道:“要仔细栽在土里,每日浇三次生水,每次量不得过半只茶碗,若遇风雨要遮挡,三宝记住了吗。”
“记住了!”
祝妤君苦笑,三宝别回答得那么干脆,她可能还会相信他真记住了。
“明日我会到合寿堂,为你家公子诊脉。”祝妤君送三宝到琉璃院外的月洞门。
三宝面上露出慌乱,“六姐,我家公子病得很厉害吗,会死吗?”
崔元靖了个喷嚏……
“你家公子病症而已,服几次药就好了,死不了的,其实他带着你住到祝家,实乃题大做。”祝妤君想笑,怪道崔元靖不阻止三宝四处玩,一直留在身边,大约要添不少闲气。
“嗯,公子题大做。”三宝记住了最后一句话,欢欢喜喜地抱着花苗跟仆僮回清墨居。
……
清墨居里,崔元靖由屋内睡到屋外,舒服地靠在躺椅上,手边摆只八宝攒盒和一壶五香饮,一位丫鬟替他扇。
三宝将花苗交给崔元靖,让公子替他种上,“公子,六姐了,每日浇一次水,一次浇三茶碗,您千万别忘了。”
浇三茶碗,水葫芦吗?
崔元靖狐疑地盯着两株花苗,随手丢给丫鬟。
“你去找祝六了?她还什么。”崔元靖眯起双眼。
三宝歪着脑袋想了会,“六姐还公子题大做,没了。”
刚抓起水梨的崔元靖很生气,重重咬一口,“她胆子肥的,敢骂我。”
……
次日,祝妤君在合寿堂替崔元靖把脉,仅是微症,开了再寻常不过红散与阳和汤,助其肝肾脾三阴经,言服用三日。
为防万一,祝老太太还请了蒋郎中至府里,蒋郎中不用避嫌,不但替崔公子把脉,还检查了崔元靖左膝。
“崔二公子身子骨极好,左膝病症是起于微末。”
诊毕,蒋郎中朝祝妤君拱手道:“六姐医术好生了得,不直接细查患处,单凭望闻问切,寻常大夫是看不出微症的。”
祝妤君连忙回礼,并解释道:“我是从崔公子走姿断出,一旦起病症,哪怕是微末,都会与常人有细微不同,我外祖父的手摘里有不少病症辨方值得一看,伯祖母答应派女先生誊抄手摘,到时誊抄好,蒋郎中若有兴趣,亦可看看。”
张老太医的手摘,读完必受益匪浅,蒋郎中激动道:“蒋某先谢过老太太和六姐。”
被晾在一旁的崔元靖负手走到祝妤君身边,“六姐意思是我三日后可痊愈?”
祝妤君要点头,被郭氏一把拉到身后。
“崔公子放心,六丫头开的药方是极好的,三日后必能痊愈,不过这治病容易,调理身子却难,崔公子有所不知,六丫头、五丫头她们都懂药膳,待崔公子痊愈,六丫头会为您开药膳调理的。”
郭氏悄悄地扯祝妤君袖子。
“嗯……”祝妤君无奈附和。
崔元靖耸耸肩,先才问话其实是准备下套为难祝六的,但看在祝六要替他开药膳的份上,先放她一马。
祝老太太招呼崔元靖到她身边坐下,笑道:“久闻崔氏族中办的家学学风严谨,我们府上亦算新办家学,崔公子若得空,还请指点老身那些不争气的孙儿。”
“指点不敢,愿与祝家哥儿一同进学。”
崔元靖面上神情不动,心下却暗暗狂笑,崔家家学,他长到十四岁拢共没进去过两次,从他就在荣亲王府陪连二公子练武和下棋,至于读书,倒是听过几日闻老先生的讲学。
崔元靖余光见祝妤君与蒋郎中话,眼珠子一转,与老太太道:“老太太和太太们唤辈名字即可,如此才亲切,否则辈借住祝府,不敢叨扰长辈,更不敢与府里兄弟姊妹一处玩乐。”
崔二公子主动示好,祝家人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好、好,崔公……元靖得对,府里哥儿、姐儿们皆是好相与的,大家住一起,就与一家人一样。”祝老太太开心的呵呵直笑。
上首的笑声,祝妤君半点不闻,送走蒋郎中,祝妤君询问老太太何日派女先生去琉璃院誊抄,得了准信即告辞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