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流言

A+A-

    许氏是请祝妤君到紫馨苑替祝明蕴诊脉。

    夫妻两其实前几日便商量好,但一直等到婆婆董氏不在府中,才敢请祝妤君过来。

    见到祝妤君,祝明蕴颇不自在,勉强扯起嘴角喊一声六妹。

    许氏悄悄握了握祝明蕴的手。

    祝明蕴偏头看身边温柔的妻子,思及妻子往日受的委屈和担忧,心底憋着的那点儿别扭忽然就释然了。

    祝妤君没有多寒暄,直接请祝明蕴坐下,举手投足显得老成干练。

    祝明蕴很惊讶,若非六妹的容貌是他熟悉的,单凭气度,他根本不敢认眼前人。

    很快把完脉,祝明蕴紧张地询问他身子是否有问题。

    “大哥身体底子很好。”

    祝妤君拿起纸笔唰唰地写方子。

    “但大哥体内有角葵素沉积,角葵素虽不致人死,却会阻碍子嗣繁育,照理隔一段时间角葵素会人体被排出……照大哥脉象,应该是每隔两至三月便有摄入导致毒素不退,角葵素在角葵籽中含量高,其味道与一种香料相似,不过一般厨师都能分辨,不至于误用……”

    祝妤君皱了皱眉,停顿片刻又道:“大嫂身子无碍,角葵素应该不在府内饭食中,大哥可仔细想想,避免再误食入。”

    祝妤君写完药方交与许氏,“照此方子吃五日药,可彻底清除角葵素,但千万注意不能再摄入了。”

    祝明蕴面色难看,照六妹所言,那毒物不在府内饭食,却隔几月便吃一次……忽然想到什么,祝明蕴眸光一沉,“可恶,是三……”

    许氏碰了碰祝明蕴手背,祝明蕴抿紧双唇,没再下去。

    祝妤君眉眼不抬,祝明蕴失口喊出的‘三’字已落入她耳中。

    祝妤君点出几样需忌口的食物,交代完,请大哥、大嫂放心后没有久留。

    走之前,许氏拿出两支精致的宫纱花簪塞到祝妤君手里,让她与八妹一人一支。

    丫鬟翠萍送祝妤君出紫馨院,屋里没了外人,祝明蕴握住许氏的手。

    “婉儿,是三叔,三叔每隔两月会请我和弟弟们到他理的一处庄子聚。”

    许氏双眸含泪,“我们没得罪三叔和三婶,他们为何这样做。”

    祝明蕴摇头叹气,“此事我必须告诉母亲,往后三叔的邀约,我不会再去。”

    许氏没顾上多想,擦去眼角的泪,“我们避开三房便是,对了,蕴郎,六妹的方子是否要请郎中参详。”

    祝明蕴道:“不必,婉儿,你是否觉得六妹变化很大,原先六妹的脾气多坏,仗着祖母宠爱,每日不是与五妹吵架就是与八妹架,四处争风吃醋,但现在处事话比谁都沉稳,还会那高深莫测的医术。”

    “娘也这么过,”许氏柔声道:“六妹聪明懂事了,对大房是幸事……”

    ……

    大太太董氏一回紫馨院,祝明蕴便去寻了她。

    得知儿子被三下药,董氏气得浑身发抖,“三房欺人太甚,我已经忍了他们那么多年……”

    “娘,您注意身子,孩儿告诉娘,是为了让娘多提防,气坏身子不值当。”祝明蕴劝道。

    “多少年了……这口气难咽啊……”董氏眼中闪过一丝怨恨,三房实在太毒。

    这次郭氏庄子被老太爷租赁,董氏以为郭氏会消沉一阵,却不知得谁点拨了郭氏,郭氏又开始往合寿堂跑,不过作为旁观者,董氏能瞧得清,郭氏对老太太等人,心里是有芥蒂了。

    “我们没有证据,这口气只能咽下,娘放心,孩儿一定会心的。”祝明蕴道。

    证据……董氏眯了眯眼,慢慢冷静下来,详细询问早上祝妤君过来诊脉一事。

    祝明蕴如实告知。

    “六丫头医术令人惊叹。”董氏问道:“是六丫头告诉你三房下毒的?”

    祝明蕴摇摇头,“六妹只替孩儿把脉、开药,告诉孩儿忌口食物,其余什么都没,六妹甚至不知道我在怀疑三叔。”

    “我知道了。”董氏对祝妤君感激之余,对大媳妇许氏有几分不满,纵是怀疑她儿子,要请人把脉,也该先知会她,这次竟越过了去,“蕴儿,你先回去,让你媳妇过来。”

    “娘……”祝明蕴看出母亲不高兴,不免担心妻子。

    “快去吧,我不会将你媳妇吃了。”董氏瞪祝明蕴一眼。

    祝明蕴被得不好意思,匆忙退下。

    ……

    三日后,医书全部誊抄完,祝妤君带着女先生们,将一箱笼书卷送到合寿堂。

    “辛苦君儿了。”

    祝老太太很欣慰,命桂枝将她房里的花梨木匣拿来。

    匣子里是一支嵌珍珠攒丝牡丹赤金簪,祝老太太替祝妤君簪上,笑道:“君儿戴着漂亮。”

    “谢谢伯祖母。”祝妤君抬手摸发髻上金簪,一脸欢喜。

    “娘偏心,府里许多孙女,咋就六丫头有簪子呢?”郭氏话酸溜溜的,又扭头拉上董氏,“大嫂你是吧,瑛儿也没有如此精致的发簪。”

    董氏不理会她。

    祝老太太瞥郭氏一眼,“三丫头、五丫头有你们亲娘在身边疼着,能缺头面?我瞧五丫头的首饰是一日换一套,不见重样的,六丫头却只戴一支木簪,比我这老太婆还素。”

    郭氏偷偷翻白眼,她女儿现在要陪崔公子,与崔公子可谓青梅竹马了,扮上当然不能含糊。

    至于祝妤君是贱丫头,穿戴有什么要紧。

    董氏羞愧地向老太太道歉,言之前是她疏忽,她已经令首饰铺子替祝妤君一套夏季首饰。

    祝老太太听言满意地点头。

    祝妤君坐在一旁安静地玩老太太送她的金簪,长辈间则聊起后日崔公子等人办马球赛的事。

    祝老太太担心道:“我们府里的哥儿一个个跟皮猴似的,摔了磕了不紧,可崔公子不一样……想想有些心慌,早知当初他们提出马球,我就不同意了。”

    “可不是,孩子们在府里相处多好,崔公子可喜欢听我们婷儿弹琴了。我听灿哥儿,是赵公子怂恿他们马球的,也不知赵家采买商队什么时候走,来我们府上白吃白喝多少日了?”

    郭氏嫌弃地直摇头,她儿子回来告状,言赵沛时帮五房不帮他,当时她听了便来气,什么玩意,没眼力见,不讨好她儿子,去帮五房。

    郭氏数落完赵沛时,见堂里没人响应,眼睛在董氏身上转两圈。

    “我听三丫头与赵公子相处甚好……,呵,大嫂,别怪我没提醒,赵家是句州的商户,与我们府,不能比的。”

    “你胡什么。”董氏皱眉,胸口气得微微起伏,她不允许郭氏糟蹋爱女名声。

    祝老太太眯起眼睛,下人间传的流言她亦有耳闻,三丫头确实与赵公子走得很近。

    祝老太太对董氏话的声音有些严厉,“赵沛时是崔公子客人,我们理当热情款待。但是老大媳妇,三丫头如今身子大好,又聪明漂亮,眼界儿也该高些,所以有些事,你当娘的,该仔仔细细地交代了。”

    董氏一愣,攀高踩地难听话坏瑛儿名声的是郭氏,老太太却来教训她?

    偏生她不能反驳老太太,董氏憋着气垂首答应下。

    一直在旁默不作声的祝妤君忽然走到祝老太太身边,摇了摇祝老太太胳膊,“伯祖母,堂兄他们马球,我能不能请沈家姐一起观赛。”

    为了尽快誊抄完医书,她半月未出门,只与沈家姐写了一封信。

    三人视线落在祝妤君身上。

    祝老太太眼皮子跳了跳,她都忘记祝妤君还在内堂了。迟到了三时的加更o╥﹏╥o

    亲们的评论居然到了晚上八点才刷出来!

    之前一直没评论,蠢作者以为大家都不理睬了,愧疚ingω\

    为表歉意,明天继续双更,第一更11点,第二更下午3点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