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影戏与小厮

A+A-

    今日本是七夕节的第三日, 尚在假中,过不了几天又是中元节,瓦子中表演不绝。

    丁仙儿作为瓦子中最红的粉头之一, 平时唱曲听看的票子是一票难求,端得矜贵。但今日不知怎么的, 台下的看客虽多,但明显不比以往熙熙攘攘。

    一曲《苏幕遮》唱罢, 丁仙儿回了台后看到赏钱寥寥,还没到平日里的一半,她不由扔下琵琶, 怒声问那催唱人:“今晚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你这厮懒贼骨头又犯浑, 昨日的帐额和招子上没预先写上今夜有我的曲儿?”

    厮儿连天委屈,慌忙道了声“好姑娘,我怎么敢”。

    他想了想缘故, 道:“这几日您没登台, 不知道, 前两日来看曲儿看评话的人还多,昨夜便少下去,今夜则更少。我听了缘故,仿佛是瓦子外面有路歧人卖艺, 在演影子戏, 不少人前去看, 来这里的人便少了些许。”

    丁仙儿气不忿,道:“什么破影子戏?你去瞧瞧,唱的什么好戏,连我的风头也抢去!”

    瓦子外的茶棚,早聚了一群人。

    那厮看了看场外的招子, 《鲛人歌》《采桑女》……什么东西,从来没听过,就这也能抢了丁姑娘的彩儿?

    他好不容易挤到前面去看看,演出早就开始了。

    白纱布经过鱼油磨后,变得挺括透亮。

    灯烛明晃晃地从白纱布上方照下来,团儿和班子立的其他艺人坐在幕布后面,操纵着皮影紧贴屏幕。

    五彩缤纷的精致剪影映在白布上,活灵活现。

    胡琴幽咽,夜晚的幕布上,女角儿握着一把尖尖的刀,正在听对面的人倾诉。

    “妹妹,拿去吧!你需得在朝阳升起之前,将这把刀插进那公子的胸膛。当他的热血流到你脚上时,你的双脚将会又连到一起,重新变回一条鱼尾。这般你便可以再变回鲛人,回到水中,再活三百年;不如此,你便要化作海上的泡沫,生生世世,魂飞魄散!”

    观众俱是目不转睛地盯着那白幕,心早就被戏中故事揪得紧紧的,听到“魂飞魄散”四个字,登时低低地倒抽了一口气。

    胡琴恰到好处地响起,凄哀平缓的悲调。

    场景转换,幕布上的女角儿久久盯着床上熟睡的公子和他的妻子。

    光影明灭,鲛人到底将手中的刀一扔,无言地往后倒去。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清婉哀恸的歌声响起来。

    伴着胡琴哀声,白布上的灯烛骤然熄灭,一场影子戏结束。

    这一场演完,棚中的观众不像从前在瓦子里那般高声喝彩,反而静静的,其间不少暗暗哭泣之声。

    “阿弥陀佛,这出《鲛人歌》看完,心儿也疼,肝儿也疼,浑身上下没了气力,便只想着那鲛人女若能和公子在一起该多好,明儿我可不再来了。”

    “太婆,您昨儿就这么,怎么今日太阳还未落山便着急着吃了晡食来看戏……”

    连续追剧几天,观众已经从前几晚因为好奇的闲观变成今夜的彻底沉浸在故事中,开始讨论剧情了。

    有人拭泪道:“便不能让那鲛人和那公子在一起么?嗓子毒哑了,脚也疼,吃了那么多苦,那公子全然不知道……”

    “起来那邻国公主真真是个捡漏的,便是嫁了公子,两人也不好过!”

    “话也不能这么,领国公主也是救了公子的,怎么就成了捡漏的?!”

    还有人习惯性挑刺,“要我,这故事写的全然都不对!鲛人女是公主,邻国公主也是公主,好端端的,贵女们怎么都约在那天出巡,风雨那么大不,在大雨中恁的能看清公子的长相?如此便倾心,二女都未免轻浮——”

    话未完,便有人瞅了他一眼,凉凉反驳道:“怪行货子,我不好骂你。照你这么,戏文全部不用演——天上神仙法力无穷,点石成金,怎地织女还要织布,吴刚还要伐树,嫦娥还要看月宫呢?看个戏,好看就成,你这人,非要较真。”

    苏蘅坐在观众中,身旁的阿翘阿罗也在抹泪,抽抽噎噎。

    苏蘅没见她们这么哭过的,从那哀哀歌声一响起便抬手引袖抹眼睛,简直水漫金山。苏蘅无奈笑叹道:“忍泪佯低面,含恨半敛眉,今朝可算知道是什么样了……”

    阿翘知道前情,这出《鲛人泪》又是娘子告诉戏班子的,便扯着帕子问:“娘子,那鲛人女真的死了?”

    苏蘅没吃晚饭,咬了一口果馅椒盐金饼充饥,想了想,安慰道:“‘死’也不对。那鲛人心善,好人自然是有好报的嘛——她历劫成功,飞升成仙了。”

    虽则她把《越人歌》和《海的女儿》杂糅成一个故事教给团儿的戏班子,这样倒也没有扭曲原文的意思:美人鱼去了天国,当然是变成仙女啦。

    苏蘅那日将这些故事告诉团儿,想不到这孩子异常聪明,只听了一遍就能全部复述出来。

    团儿爹是这帮路歧人的头头,嗓子倒了不能唱戏,但头脑却很清明。皮影子做的步骤复杂,几天之内也不可能赶出样子来。

    团儿爹干脆用了老法子,能拿老样子替的就替,不行的就拼接、拿素纸雕镞的方法,总算凑齐了,第二日夜里便开演。

    团儿会操·弄皮影子,但不会唱,最适合演那不会话的鲛人。班子里的其他艺人也各司其位。团儿爹的嗓子倒了,便负责拉琴。

    为了保证演出的效果,团儿爹听了苏蘅的话,每场剧目的内容都不重复,今夜演过了,明天便绝不再演。是以观众今夜不来看,明儿这场剧目就没有了,只能从别人嘴里听听大概再接上。

    故事新奇,比听了百十遍的牛郎织女有意思多了,路歧人演得格外卖力,加上还有点饥饿营销的意思,围观的群众自然越来越多。

    一场演毕,路歧人没有自己专门讨赏的老者,于是团儿这时便拿着锣钵来讨赏钱。

    观众中不乏泪眼汪汪、捏巾抹泪的有钱人们,一赏,也大方,命厮手里使钱撒漫。

    下一场则演的是出喜剧。

    这喜悲交杂的演出排序也是苏蘅根据自己原先看书看电视的经验建议的。

    苏蘅少女的时候看书,专挑虐文看,越虐越好,所谓“虐怡情”嘛。

    有一回,一星期里连着看完了余华的《活着》和《兄弟》,合页的那一刻蜷在被子里,眼泪流不出来,绝望悲痛的感觉像水倒呛进肺管子,心脏一抽一抽的难受。

    苏蘅这才知道,原来“痛彻心扉”并不是一种夸张的法。严肃文学作家教做人,以后再也不敢专门可着悲剧虐文挑来看了。

    大团圆的结局虽然甘美,少了几分回味;冷酷悲剧的结局回味是有了,但后劲太强,容易内伤。

    看书看戏就像吃饭似的,吃多了甜的,总想吃点咸辣的;吃多了咸辣的,又未免觉得烧心,又觉得缺那么一口甜顺一顺。

    因此这《鲛人歌》后面便是有喜剧意味的《采桑女》。

    胡琴轻快流畅,不时抖出个华丽的花调。

    这剧目安排显然也深得现场观众的欢心,方才还捏着绣帕拭泪的女郎,这会子又笑起来。

    白幕布上烛光又亮起。

    女子拎着采桑的篮子,侧影纤细,与骑在高头大马的男人相遇。

    旁白漫道:“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看这一江春水,看这满溪桃花,为什么春天每年都如期而至,而我远行的丈夫却年年不见音讯……”

    对面的男子骑在马上,唱道:“……是谁家女子,生得满面春光,美丽非凡?这位娘子,请你停下脚步,你可知自己犯下什么样的错误?”

    “这位郎君,明明是你的马蹄踢翻了我的竹篮,你看这宽阔的道路直通蓝天,你却非让您的马蹄溅起我满身污点,怎么怎么反倒怪罪是我的错?”

    观众中气氛轻松了许多,窃窃私语,调笑声不绝。

    苏蘅也眯着眼笑。

    接下来苏蘅教的词因着那些路歧人觉得有些怪腔怪调,不符合他们平日唱的风格,便改了。

    但苏蘅自己心里记得清楚,就连接下来的台词都记得清清楚楚。

    “你的错误就是美若天仙,蓬松的乌发涨满了我的眼帘,看不见道路山川,只是漆黑一片……”

    想起那部电视剧开播的时候,自己只有七八岁。电视里一重播,在街边疯跑的丫头就安静了,抱着一杯凉白开,跟着爸妈乖乖听着这些自己似懂非懂、近似于莎士比亚的华丽台词。

    这大概,也算是一种反差萌吧。

    《采桑女》演完,团儿收到的赏钱比上场《鲛人歌》更多些,一来是因为围观的人群更多了,二来也是因为喜剧看得人心情舒畅,受众还是比悲剧更广些。

    “我倒觉得,还是那曲《鲛人歌》更有格调些。”赵若拙站在薛恪旁边,认真道。

    他本是薛恪叫来为苏蘅捧场的,没想到看戏场面火爆,他来迟了只能远远地站在人群之外,只因两人身量比寻常人高些,倒也看得也清楚。

    “鲛人女心悦君兮……”赵若拙不知想起了什么,缓缓道:“想不到郡君弟妹还有这等本事,这故事,写得比街头巷尾唱的话本意思深多了。”

    薛恪瞥了一眼苏蘅的背影,便想起昨晚她在府中手舞足蹈侃侃而谈,最后又老老实实地承认:“我哪有这本事,这些故事都是书上写的。那鲛人的故事是一位安先生写的,还有前晚演的那出《画皮》,是位蒲先生写的,我嘛,至多就算个改编二道贩子……”

    演出结束,人群渐渐散去了,艺人们在幕布后收拾家伙什。

    团儿爹拉着团儿来给苏蘅道谢,“来,团儿,给苏娘子磕头。”

    与他精湛的胡琴技巧相比,眼前的这个男人显得有点老实得过分,发髻很疏,也显得病歪。团儿没有妈,团儿爹又是爹又是娘,今日把团儿收拾干净了,短短的头发也规规整整得梳好了。

    棱角露出来,团儿的男孩相便更分明些。

    阿翘阿罗领会苏蘅意思,忙上去挡,“别,别,老丈……言重了。”

    “我等本是村落百戏之人,这里撇个架子,那里演个戏儿,有人喝采,便发几文钱,将就淘几口饭吃。如今我嗓子倒了,班子也就散了。若不是贵人相助,今次一下挣得这么许多钱,这一遭,还不知道要流落到哪里。”团儿爹一低头,稀疏的发髻便歪下来。

    “老朽有一不情之请,”他忽然强压着团儿一起跪下,道:“团儿这孩子,聪明、孝顺,当初若不是被我这种没用的人捡了来……要是、要是被哪户富贵人家捡去,教他读书,不定也能考上个把功,像郎君一般堂堂正正做人,不用被人这样看不起,去哪里都似虫豸般驱赶。”

    “娘子是什么贵人老朽猜不到,这遭帮我们,全当玩似的。如今不如送佛送到西,将团儿带走,给他一口饭吃便是……”

    苏蘅有点错愕,道:“老丈你先起来话,我们是正经人,不要人家卖儿鬻女的。”

    团儿咬着后槽牙,眼泪在眼眶里转,就是犟着不掉眼泪。

    “爹,我不走,你别再送我走!若不是你捡到我,我正经的连人都做不了,孤魂野鬼似的,还什么!我跟着你卖艺,你老了病了,我养你!”

    爹跪着要送孩子走,孩子跪着不肯走,苏蘅左右为难。

    薛恪不知道何时走到身边,看着团儿犟着的脸和咬得紧紧的后槽牙,淡淡道:“你若只靠卖艺为生,如何能养你爹?他方才,希望你读书,堂堂正正做人,不用被人驱逐,你分明听到却恍若未闻,这是你的孝顺么?”

    苏蘅从未听薛恪这般话过。他平素冷淡,又有威仪,同下人连话也少,像今日这般话,很是少见。

    团儿闻言,怔怔地沉默片刻,眼泪终于掉了下来。

    金水官邸的人见薛恪和苏蘅回家来,除去原本跟着苏蘅出门的婢子,竟还多带了个少年,道是以后便是跟着郎君的厮。

    府中人皆淡然,这本就不是什么大事。

    唯有樱儿闲时不轻不重地笑道:“我们府中这么多人伺候郎君和郡君还不够的,这厮儿粗野,来了怕也是笨手笨脚的,伺候不来的,多混口饭罢了。”

    阿翘对于自家娘子做的一切决定都很支持,此刻娘子和郎君的关系似有所转圜,连带着也就开始支持起自家郎君的决定。

    她斜睨了正在为薛恪和苏蘅缝制中秋香囊的樱儿一眼,悠悠道:“娘子捡回来的人不少,混口饭的人也多,也不差那厮一个的。”

    作者有话要:  ·《采桑女》的部分台词来自《大明宫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