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包子不包子
姚香香80年冬季去羊城工, 这个江满记得挺清楚,因为紧接着她就带着畅畅去了沪城, 参加招商会,然后三口人一起回来过寒假。
然后成立公司, 她来往忙碌于姚家村和沪城之间, 81年暑假,从沪城回村, 听到姚香香嫁人的消息。
家里人反正也没见过男的啥样,就记得姚老太到处跟人讲男的家里挺有钱。姚香香路远工作忙, 回不来,就把自己嫁掉了。
82年春节,姚香香没回来过年,怀孕了,怀孕几个月江满也没太关注。反正那年姚志华毕业,比往年寒假回来得早,去老宅,姚老太就是姚香香怀孕了, 大着肚子不方便回来。
之后他们就离开了姚家村,先搬去蓝城,暑假又搬来沪城。期间忙忙碌碌,江满也就没关注过, 姚志华倒是跟他爹娘通信, 不过他自己也知道, 老姚家的事情, 尤其姚香香的事情,江满一向敬而远之,也就不怎么跟她提。
现在农历八月十五,九个多月前声称怀孕大肚子的姚香香,生孩子了。
这个时间,还真是谜之尴尬。
“令妹,去年夏天嫁人了的吧,我记得刚放暑假的时候。”江满看看姚志华便秘一样的脸色,“她这要是第一胎,那当我胡,我年纪大了,老年痴呆症,可能记错了,你多多见谅。”
看看姚志华越发难看的黑脸,江满忍不住一笑:“要是人家春节那会儿刚刚怀孕,现在生下来不久,坐月子呢,那正好啊,对得上。”
姚志华瞥了她一眼:“你少挤兑我两句,你明知道。”
江满事不关己,她现在除了经常跟江谷雨电话写信,跟老家村里联系不多,跟老姚家更是毫无往来,也就是偶尔因为公司的事情,跟老队长通个电话。
可是姚志华却一清二楚,就在他考研前,初夏四月份吧,接到老家的信,姚香香生了,生了个女儿。反正路那么远,姚香香一切都好,也不叫家里去人。
当时姚志华忙着考研,之后又忙着搬家到沪城,明知道江满对他那个妹妹有多厌恶,忙起来也就忘了对她提起。
结果仅仅四五个月后,他爹娘又来信跟他,你妹妹生二胎了,你去看看吧。
姚志华想骂人。
江满:“我挤兑你什么呀,又不是你生的。”
掰着手指头算算也知道怎么回事儿了,这姚香香够生猛的呀,满满算出去工不到两年,结婚一年零三个月,二胎生下来了。
江满一想:“不对呀。她既然煞费苦心瞒到现在,干吗不继续瞒下去?等个半年吧,再生二胎了,过两年孩子大了,她带回去谁也不知道到底多大,也没人能给她鉴定,这事不就瞒过去了吗。”
江满挨着姚志华坐下来,捅捅他,“所以这胎生个什么?女孩?”
“女孩。”姚志华面无表情地点了一下头,目光:你猜对了。
“怪不得呢。”江满笑了一下,心她当初是不是一语成谶了,“令妹那个人,要不是处境不太好,她也不会告诉你爹娘,你爹娘也就不会叫你去看她了。”
这是需要娘家撑腰了啊。
江满前后梳理了一遍,呵呵两声,人生何处不相逢。
想想她当初是怎么生下畅畅的,又是怎么坐月子的,还有老姚家,尤其姚香香重男轻女那个嘴脸。
“她真是嫁在鄯城?还是有别的隐情?”
“这个应该是真的吧,嫁在鄯城。”姚志华顿了顿,已经从她语气中听出点什么了,问,“江满,你有什么话能跟我直吗,好歹让我心里先有个数。”
“那你……去不去看随你吧。”江满道,“你真不知道啊?鄯城那一带,重男轻女在全国都数得上号的,不排第一也得排第二。现 在又开始计划生育,她这二胎生下来……”
姚志华前后一梳理,好吧,明白了。
怪不得他爹娘写信来,千叮咛万嘱咐,叫他一定去看看姚香香。
姚香香未婚先孕,本来就容易让婆家瞧不起,刚生下第二个女儿,还在坐月子呢,被婆家嫌弃欺负,撑不下去了,不然也不会自己跟娘家戳穿未婚先孕那些事儿。
“这会儿指望娘家撑腰了,她嫁人的时候多有主张。”姚志华恨恨道,“千里迢迢的,我到鄯城也得两千多里路呢,我怎么去给她撑腰?”
江满耸耸肩,懒得话。
这么看来,姚香香肯定写信回去哭诉了,结果他爹娘呢,遮遮掩掩,都没把事情跟他得太明白,到底在婆家是怎么个情形,就让他去看看?当他姚志华是齐天大圣呢!
“不管你,我去睡觉了。”江满站起来,伸了个懒腰,抱怨道,“好好的一顿西餐,大过节的,明天中秋呢。”
老姚家可真会让人扫兴。
她起身回房间,躺在床上,听见姚志华洗漱的声音,很快便迷迷糊糊睡了。
半睡半醒间,某人爬上床,给了她一个有点凶的法式热吻。
然后嘀嘀咕咕在她耳边威胁:“哼,我过要回来收拾你,别以为我就忘了。”
“你刚刚不是还生气呢吗,哪来的劲头。”江满推他,“我要睡觉。”
“正好换换心情。”姚志华大言不惭,“有劲我不往媳妇身上使,我往哪使。”
中秋节,江满带着畅畅跑出去玩,逛动物园,逛新建的游乐场,晚上娘儿俩良心发现,回来做了一桌子丰盛饭菜,一家人过了个节。
之后姚志华也没再提姚香香的事儿,也没去看,给他爹娘写了封信,人里离乡贱,她自己弄成这样,别我请不下来假,就是能请到假,我去了又能干什么?
他丢不起这个人。
后来终究有些不忍心,怕他爹娘一把年纪,连气带急,再弄出个好歹来,就给老家寄了点钱,安慰你们还是先把自己顾好了吧,儿孙自有儿孙福。
中秋节一过,江满就再次在店门口贴了张招工广告。条件照旧,女工,三十岁以下,她对自己,这次一定要招个能长期干下去的,她这是面包店,也要会做才行,不是来了就能上手的。
广告贴出去几天,也有两个来问的,彼此谈不合适。有个熟客来买面包,你们家招工啊,我给你介绍一个要不要?
介绍了个老家乡下的姑娘来,叫刘春苗,手脚勤快,长得也挺讨喜。江满就把她留下了,观察了几天,觉得还挺不错。
这个刘姑娘有心学,江满反正也从来没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之类的想法,也有心教,刘很快就能帮忙做面包了。有帮手了,江满又开始做蛋糕卖。
中午江满吃过饭,领着畅畅去店里,一进门刘就迎上来问:“姐,你看看我烤的这个面包,怎么感觉就是没有你烤的松软呢?我也按照你的时间醒发了呀。”
“还行啊。”江满拿起她烤盘里的圆面包咬了一口,笑道,“已经不错了,比我刚做的强,不够松软是你面团揉得还不行。”
江满就去指点了一下,告诉她揉面团的手法要注意,面筋要揉到完全扩展,可以把面团拉长看看。
“畅畅,阿拉……我又来找你玩了。”马秋汝半句方言,又改成了普通话,蹦蹦跳跳进来,身后跟着她的妈妈。
孩被大人教过了,要她普通话,方言别人不一定听得懂。
孩上幼儿园一段时间,家长们也彼此认识了,尤其女儿的几个玩伴,江满混得都挺熟悉。马秋汝又爱找畅畅玩儿,加上马长林的关系,江满对她的妈妈杨娟也就熟了起来。她听到动静, 从操作间走了出来。
“马秋汝来啦。”江满笑道,“快进来,你们刘阿姨正在学着烤面包呢,你们快来帮她尝尝,给她提提意见。”
“到你们家就是吃,吃得我都不好意思让她来了。”杨娟道。
“这话的,食品厂的试吃员还得给工资呢。”江满笑起来。
“阿姨,给你。”马秋汝跑到跟前,递给江满一袋东西,干荷叶裹着的。
“呦,什么好东西呀?”江满接过来问道。
因为马秋汝常来,杨娟也会给她带一些零食。杨娟的娘家是沪城郊县的,渔民,所以马秋汝带过几次炸虾、鱿鱼片一类的吃食。马秋汝一口方言,就是时候养在姥姥家学来的。
沉甸甸一包,江满开一看,一包虾仁,一包沪城人常吃的白色虾干,还有两条鳗鱼干。
就算靠海渔民,这鳗鱼干可不便宜,江满意外了一下,忙问杨娟:“给我送这么多东西干吗呀。”
“嗐,我从娘家拿来的,渔民家里也不当好东西,自家吃不完就给你一些。”
“那就谢谢啦。”江满心里转悠了一圈,也没多,就先放到旁边,招呼姑娘去跟畅畅一起画画玩。
畅畅这阵子喜欢上红蓝铅笔了,从爸爸那儿拿了个本子乱画,见马秋汝来了,就招招手。
马秋汝跑过去爬上椅子:“畅畅畅畅,你画什么呀?”
畅畅没回答,把本子递给她看。
马秋汝:“这是什么呀?”看了又看,“什么也不像啊。”
畅畅:“对呀,我就是乱画的呀。”
俩姑娘便傻乐呵起来,脸对脸一起哈哈哈,像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
“你呀,是不是又客气了。”江满对杨娟笑道,“你看马秋汝在我们家玩多好呀,你要是急着上班走,就把她放这儿玩吧,等会儿我一起送去。”
一提起这个杨娟就有些不好意思,她在工厂上班,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她再赶去上班都要迟到了。而马长林呢,据江满的观察,工作也忙,大约在家里就是个典型大男人,不太过问家务,送孩子上幼儿园在他看来,大约也属于家务了。
这一点跟姚志华截然不同,姚志华在家里也没多么勤快,刷碗洗锅也耍赖,但是去幼儿园接送闺女比谁都积极,只要有时间,屁颠屁颠往幼儿园跑。
于是杨娟为了不迟到,就得提前把马秋汝送到幼儿园,幼儿园没到上学时间呢,孩去了也没人管,可没法放心。
自从跟畅畅玩熟了,马秋汝每次提前来了,就熟门熟路跑来找畅畅玩。偶尔江满跟畅畅从家里来晚了,她干脆就自己坐在店里等着,反正有刘在。
“动不动丢在你们家,还让你给送,我是太过意不去了。”杨娟比江满大几岁,典型的沪城人,白白净净,话特别客气。
“这话的,这么近,又不用我背又不用我抱。”江满,“伸头就看见幼儿园了呢,你老这么客气,我倒是不好意思了。”
“你可不知道,我是真难处了,你帮了我大忙。”杨娟,她上班时间比幼儿园早,还有一段路呢,下班又比幼儿园晚,自从马秋汝上了幼儿园,她动不动迟到早退,上个月奖金都扣光了,还挨领导批评。
“你是不是想把马秋汝放了学先放在我这儿,等你下班来接?”江满直截了当问道。
这么点事儿,畅畅招待个玩伴,对她这个性情来,用得着这么拐弯抹角地吗。
杨娟有些赧然了,便她要想不耽误上班,实在不行,就让马秋吾放了学一起领回去。马秋吾是他们家大孩子,在花园学读二年级了。这孩子江满见过两回,跟着杨娟送妹妹来的,挺懂事一个少年。
“放了学你可以让她来我店 里,正好跟畅畅玩一会儿。”哥哥上学自己走,而学比幼儿园放学晚了半个时,江满这下明白了。
晚上睡觉就跟姚志华吐糟,你们那位马长林老师,挺大男子主义的啊,他就算学校忙,可也比杨娟离得近,没有工厂那么忙吧,杨娟去厂里还得有好几公里呢,每天骑个自行车来回跑。
“怎么又来个让咱们家看孩子的。”姚志华趣道,“以前杨杨整天在咱们家,好几年呢,保姆费都没给一个,这回又来个让你免费带孩子的。”
“那你去找马长林。”江满道,“他倒是潇洒了,我看他媳妇是真不容易,又做家务又带孩子,还得不耽误上班,马长林按工作不会比她累。”
姚志华:“大部分人家里还不都这样。你以为都是我这样的好男人呢,整天伺候老婆孩子,媳妇让往东,咱不敢往西。”
江满瞥了他一眼:“行行行,你好男人,濒危珍稀绝世好男人,所以明天早你做饭。”
姚志华:“我做就我做,我做饭你洗衣服?”
江满翻个身,美滋滋躺下:“你做饭,你洗衣服,你伺候你闺女穿衣服,好男人哪能让媳妇干活呀。”
等到姚志华某天下午再来店里,便看到三四个姑娘坐在店里干净的地板上玩积木。
“嗬,咱们家这是成孩中心了。”姚志华趣道。
他走过去看,三个客人,马秋汝和陈弯弯他认识的,还有一个认不出来,好像也是附近哪家商户家的孩子。
反正他们家闺女整天慢吞吞,乌龟似的,干啥都不着急,也不太主动找别人玩儿,可是偏偏在幼儿园就很受欢迎,就算放了学,也经常有孩跑来找她玩。
姚志华走过去看了看,姑娘们在搭积木城堡,家里的积木本来就多,江满貌似买了不止一盒,四个姑娘一起搭了好大一片城堡。
人,也不是太稳当,一不心城堡碰倒了一块,不光不恼,还乐得笑哈哈。
孩们玩,姚志华一时童心大发,就蹲在旁边乐呵呵看。
“你今天挺闲?”江满送走一个顾客,走过来挨着他也蹲下来。
“不闲,忙着呢。”姚志华立刻警觉道,“你答应今晚做豆腐肉丸子的,都好了的,我做不好吃。”
“出息。”江满嫌弃的眼神,“那你跑来干什么?”
“下午没什么课,来接你们回去做饭啊。”
“……”江满骂了一句,“吃货。”
站起来,“你看着她们玩,我去跟刘做蛋糕,等会儿走。”
姚志华悠闲自在看着姑娘们玩,有时看着积木城堡哪儿要倒了,还伸手跟着帮一把。
“叔叔,有一次,何东杰欺负畅畅了。”一个姑娘告状。
“哦?”姚志华问,“他怎么欺负畅畅了?”
“他,他拽畅畅的裙子,还拿虫子吓唬她。”
姚志华听了便“噢”了一声,问:“然后呢?”
畅畅:“我才不理他。”
马秋汝:“何东杰最调皮了,他也拿虫子吓唬我。“
“然后呢?”姚志华问,“没告诉老师?”
马秋汝摇摇头:“然后,我就拿虫子吓唬他了,我没哭。”想了想,“他也没哭。”
姚志华饶有兴致了解了半天,合着有个很皮的男孩,从幼儿园花坛里抓了一只瓢虫,拿来吓唬女孩。
结果这孩可没料到,他吓唬畅畅,畅畅姑娘抬眼瞧瞧他,低头继续玩了,压根就没搭理。
他大约不知道,畅畅姑娘姚家村来的,菜青虫当玩具,哪能怕一只瓢虫的。
然后这男孩又去吓唬马秋汝,更搞笑,马秋汝在当渔民的姥姥家养大,整天 被大人领着,在海滩上捞鱼摸虾、挖沙虫的主儿,胆子也大得很,干脆把那瓢虫扔他脖子里去了,那孩怕虫子咬他,自己急得又叫又跳。
姚志华听着姑娘们叽叽喳喳跟他讲,笑破了肚皮。
“姚叔叔好。”
放学后,马秋吾背着书包推门进来。
姚志华应了一声:“马秋吾放学了?”
“放学了,我来接妹妹。”马秋吾站在那儿喊妹妹,“汝,我们回家了。”
“玩一会儿,吃个蛋糕。”姚志华。
随着他的话音,江满端着烤盘出来,新烤蛋糕香喷喷的诱人。她放下烤盘,招呼姑娘们洗手吃蛋糕。
马秋吾二年级了,有点不好意思吃,摇头不饿。江满便给他拿了两块包起来,放到书包里。
“谢谢阿姨。”
两个孩很有礼貌地道了再见,马秋吾手拉手领着妹妹走了。
马秋吾兄妹俩一走,剩下三个姑娘围坐一起吃蛋糕。陈弯弯妈妈很快也来接走了,剩下最后一个朋友。
江满烤完蛋糕准备回去,正算把她送回去时,家长终于来了,骑着自行车在门口个招呼,喊孩回家了。
“哦,这就走。”那个女孩把没吃完的半块蛋糕往嘴里一塞,顺手把积木城堡胡乱一推,稀里哗啦推倒了一地,跳起来撒腿就跑了。
畅畅看看被她扔了一地的积木,停了停,默默站起来去捡。
有一块滚到柜台底下去了,她蹲下来看了看,然后趴下来,胳膊伸进去没拿到,转头跟爸爸求援。
“畅畅,这个朋友叫什么?”姚志华趴下来,伸手帮她勾出来。
“赵圆。”
姚志华这半天看着几个孩玩,这个叫赵圆的孩子有些强势,挺自我的,比如玩积木非要别的朋友按她的搭,抢别人手里的玩具。
“她没跟你再见,还乱丢你玩具,都不帮你收拾,你不生气呀?”姚志华问。
“不生气。”姑娘把积木一块一块都捡起来,放回盒子里。
正当姚志华担心自家闺女是不是有点包子的时候,听见才四岁的姑娘慢声慢气道:“因为我以后,不会请她来玩了。”
江满坐在柜台旁边,靠着椅子休息,听了便莞尔一笑。她看看姚志华,挑挑眉毛:瞧瞧,你闺女情商高着呢。
江满跟刘姑娘交代了一声,三口人收拾了一下,便离开店里回家。
82年寒假,上学的爷儿俩都放假了,只剩下江满,因为临近春节,店里还更忙了。
于是只能羡慕人家爷儿俩。姚志华整天陪着闺女睡懒觉,等她起床收拾好,准备去店里了,人家爷儿俩都还睡得香喷喷。
入冬后,姚家村那边,老队长跟江满了几次电话,公司的出口生意这一年又赚了不少钱。老队长问她,开董事会呢,分红了,你们回来吗?
江满不回去了。
“过年也不回来?”老队长问,“大过年,大家都想你们了呢。”
“路太远了,春节还不好买票,车上挤死人。”江满笑道,“队长叔,我这个公司董事,一向很懂事的,也不用回去开会了,你分红给钱就好。”
电话里传来老队长洪亮爽朗的笑声,江满把电话拿开一些,心听这笑声,老爷子这把年纪,越活还越精神了。
老队长现在已经辞了村长的职务,退下来了,还管着公司的事儿。
“你们真不回来了?”老队长不死心地问,“我听肖秀玲一家要回来的。”
“真哒?”江满一听忙问,“他们比我们还远,能抽开身回去?”
“肖余粮结婚娶媳妇。”老队长,“他们再远不也得回 来吗。”
“肖余粮春节结婚?”江满忙问,“大喜事呀,那他们必须得回去。”
她犹豫纠结了半天,还是决定不回去了。回头一,姚志华跟她差不多想法。
坐两天三夜的绿皮火车,回老家过年,虽然能见见肖秀玲和村里老熟人们吧,可也难免要跟老姚家他们交道。
尤其他们现在在村里没了房子,都没别的地方住。
对于姚志华来,这是他毕业工作后的第一年,也是他们搬出来的第一个春节,姚老太来信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问他什么时候回去。眼见着又写信来问,春节你回不回来啊?你忘了娘了。
姚志华还没来得及回信,老家紧跟着又来了个电报,叫赶紧回去,姚老头不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