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重返根据地

A+A-

    姚志华有时候自己也琢磨, 得亏陆杨来了沪城。要是让畅畅嫁去大老远的首都或者西北,就算两人恋爱了他也得拼死反对。

    但这不代表他就不用防着坏子。两个第一次单独出游外宿, 你他能不有意见吗。

    他担心闺女,可是江满却一副不管不问的样子。白了, 搁在别人家, 好歹还做个严令禁止预防针的教育,而在江满看来, 顺其自然,这都什么年代了呀, 新世纪了都。

    她甚至都不提点一下防范措施之类的,陆杨自己就是学医的。

    就是这么省心放心。

    不光不管闺女,她还数落姚志华:“你闺女都多大了,有这功夫你还不如去关心关心你儿子,睿睿可都十四了,你给他讲讲你们男人的事儿,做做青春期教育。起码你得让他知道有些事两厢情愿也不能随便做的。”

    完又摇头叹气,“唉, 你他们学校也不教,这个年龄的孩子,不应该好好把生理卫生课上起来吗,学校这方面的教育缺失。”

    “夸张了吧, 才十四。”姚志华, “要担心起码也得十六七吧。”

    “开始有冲动好奇和叛逆的年龄了。”江满。

    姚志华:“叛逆?我削他。”

    “亏你还是搞教育的。”孩子的娘鄙夷吐槽, 然后认真琢磨了一下, 儿子的学业和特长班够不够,不行再加点儿。

    这么大的男孩子不能让他太闲了。土地是怎么荒芜的,空着长草了呗,空地肯定要长草,你全给他种上庄稼,长两根草也不成气候。

    周五下午陆杨提前一会儿下班回来,两个坦然收拾行囊,一人一个背包,畅畅还带了速写本和画架,笑笑开车走了。姚志华站在楼下看了看,最终只交待了一句:“注意安全。”

    “叔你放心。”陆杨挥挥手。

    “爸爸再见。”畅畅挥挥手。

    姚志华默默回来,跟江满嘀咕一句:“我出去了,去书店转转。”

    他去书店转悠半天,买了两本关于青春期生理卫生之类的书,回来放在儿子的书架上。

    晚饭少了陆杨和畅畅,三口人连同保姆阿姨吃饭,睿睿嘀嘀咕咕抱怨了一下,陆杨哥和姐姐跑去玩他都不能去。

    “妈妈,我这个暑假还能不能出去玩一趟?”睿睿问。

    江满:“公平起见,等你这个阶段特长班的课都上完了,爸妈带你出去玩几天,开学前还来得及。”

    睿睿眼睛一亮:“带不带我姐?”

    “问这什么意思?”江满吃着饭,抬头瞥他一眼。

    “带我姐,她很多地方都去过了,只能去没去过的,不带她,我能不能要求去我没去过的地方?”睿睿笑嘻嘻,“我姐现在不是有陆杨哥带她去玩了吗。”

    “你姐去过的地方你妈都去过了。不过有的你爸还没去过。”江满。

    从畅畅三四岁,他们搬到沪城以后,她就经常带畅畅出去玩,姚志华要上学要上班,经常因为人家娘儿俩又跑出去玩了,把他一个人扔在家里哀怨心累。

    后来睿睿几岁大,他们再出去旅游,自然就选那些人家娘儿俩没去过的。所以论起来,有些地方姚志华和睿睿就没去成了。

    “行。”江满想了想,“那你们爷儿俩决定去哪儿,你俩没去过的,大不了我再陪你们玩一遍。”

    至于畅畅,就随便她自己吧,愿意再去一次也好,愿意留在家里也行,旅游就是个心情,以后人家两个一起玩比较好。

    睿睿一听就乐了,兴奋地傻乐呵半天,又跟江满起另一件事。

    “今天击剑老师跟我,我学得挺好,可以考虑往专业运动员发展。”睿睿得意地喝口汤,“正好体校那边想要人。”

    江满和姚志华对视一眼,江满下巴示意了一下:“姚主任,你呢?”

    “我,那我不太支持。”姚志华道,“专业运动员的路子可没那么好走,很多训练都是超负荷的,大部分运动员退役以后,都是伤病交加。当然了,运动员要是能出好成绩,全国冠军、奥运冠军,站在金字塔顶端,自然是风光无限受人尊敬。你要真喜欢击剑,我们可以支持你,可是姚睿你必须知道,大部分运动员都默默无闻。”

    江满点点头:“这就是我们的意见。你学的好,是因为你从四年级就学了,并不代表你有多好的天赋。你现在学的主要是玩和锻炼的性质,跟真正的专业训练还不一样,学费交那么多,老师也会可劲儿夸你们。所以儿子你自己考虑好了,有没有算把击剑当作将来的职业,如果真的想学,我们可以答应。或者你可以先试试。”

    “可以试试?万一试了我改变主意,你们不会骂我半途而废?”睿睿一脸认真的表情。

    姚志华:“这次不会。这次情况不同,允许你反悔一次。”

    睿睿自己咬着筷子考虑半天,还是决定想去。姚志华就跟他,试可以,但是不能耽误学习。

    睿睿满口答应着,吃完饭主动帮保姆阿姨收拾了碗筷,临走姚志华叫住他,努力用淡定平常的语气表情:“睿睿,爸爸今天给你买了两本很重要的书,你回去好好看看,哪儿看不懂可以来问我。”

    “嗯,知道了。”半大少年上楼去了。

    之后的事实证明,睿睿统共跑去体校上了几周的课,还真是让爸爸妈妈着了,半大少年自己慎重考虑之后,果断退回来了。

    爹妈没看他,他真不是自以为的天才运动员。

    畅畅和陆杨周五当晚开车到长江入海口,散散步吹吹海风,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渡船去海岛,体验了一把渔家乐,吃海鲜,泡海水,畅畅写生画画。

    很惬意的短途休闲散心之旅,俩年轻人腻在一起怎么都觉得好玩。

    星期天晚上回到家里,一对爹妈也不会多问。俩人带回来两箱海鲜,梭子蟹和海螺贻贝之类的,睿睿爱吃蟹,吃得特别高兴。

    八月中旬,江满和姚志华带着睿睿,去了川西旅游,畅畅去过了不想去,两个单独留在家里,陆杨下了班也就开车跑回来陪她。

    两个年轻人现在当着爸妈的面拉拉手都不自觉习惯了,然而天地良心,没订婚没结婚,别偷吃什么禁果,陆杨自己都舍不得。

    无非也就黏黏糊糊地腻歪一下。

    八月底,家里来了两个客人,姚高兴和姚琳琳。

    两人都是应届毕业生,来沪城找工作。姚二嫂之前过电话,姚琳琳想去沪城工作,不放心,拜托他们照应一下。

    姚琳琳是四年师范本科,姚高兴复读一年,比她晚一年考上,读的是三年财会大专,两人也就一起毕业了。这一年2002,除了教育部保留的个别重点学校的免费师范生,本省恰恰取消了普通师范生工作分配。

    所以姚二嫂电话来时就有些呕,好容易他们家三丫头考上个大学本科,居然不分配了。当然也可以考编制,姚琳琳不想留在老家考个农村中学的教师编制,决定到沪城来。

    至于姚高兴,普通大专学校早在九八年就取消了国家分配,也就没什么好呕的了。姚老大一晃好几年没跟姚志华联系过了,这次特意电话来跟姚志华:你侄子要去沪成工作,你给照顾着。

    两个年轻后辈,侄子侄女

    ,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沪城。

    人家来沪城找工作,江满也不能什么,偌大沪城又不是他们家的。事实上,她都多少年不跟姚大嫂往来了。

    可晚辈是晚辈,不理不睬也不太好,要让人背地里议论姚志华的。于是江满跟姚二嫂电话的时候就直截了当道:“二嫂,琳琳来了,原本我应该多多照顾,住我家里也住得下,可是你知道的,我们家现在除了俩孩子,还有陆杨。要是来琳琳自己还好办,她和姚高兴都来了,我这边还真是挤不下。你看……”

    “那不能。”姚二嫂忙,“我明白的,洪波和招娣昨晚还呢,她要是去玩几天,住你家也就罢了,天长日久她是去工,哪能一直住你家。”

    “还是二嫂知道我的难处,你别埋怨我就行。”江满道。

    放下电话跟姚志华,二嫂年纪大了,闺女和女婿又孝顺能干,日子舒心,如今越发活得通透了。

    中秋节刚过,姚琳琳先到了,坐永城直达的普通特快,赶在大清早五点多钟下的火车。陆杨和畅畅去火车站接她。

    尽管算算七八年没见,畅畅一眼看见她就认出来了,牛仔裤t恤衫,扎个低马尾,跟时候好像也没多大变化。

    遗传了姚家人的好皮相,姚琳琳长得清清秀秀,五官很耐看那种,时候记得呆萌呆萌的,现在看上去还那个样,面部表情不多,很文静的样子。

    姚琳琳身高大约随了姚二嫂,比畅畅矮一些,加上偏瘦,瘦巴巴的姑娘家从出站口出来,背上背一个行李包,左手提一个挺大的编织袋,右手拖着个大号行李箱。

    畅畅一看她那样,差点笑出来,好家伙,这么点的人,哪来这么大力气啊。

    “姚琳琳。”畅畅招手叫她。

    “姐。”姚琳琳手提肩扛奔过来,傻乎乎笑了下,“姐你来接我啊。”

    “给我吧。”陆杨左手抓过她那个大编织袋,心里哎了一声,还真不轻,右手一伸,把她的大号行李箱也拉过去。

    “谢谢姐夫。”姚琳琳依旧表情寡淡的样子。

    “不用谢。”陆杨一乐,忙交代道,“你还是先叫哥吧,我跟你姐现在还没结婚,长辈们会讲究这个。”

    白了,没转正呢,让姚志华听见了不顺耳朵,指不定又有意见了。

    到家以后,姚琳琳把那大编织袋开,翻出几包东西给江满,姚二嫂给的干果和干菜,肖四婶给的酱菜和花生米等等,加上她自己的行李,怪不得拿这么多东西。

    接回家吃顿饭,江满一回头就跟姚志华,这姑娘怎么上的师范学校,她这个性子,怎么当老师呀。一张明明清秀漂亮的脸,总是安安静静的,话少,表情实在贫乏,要笑也就是眼睛一弯,嘴角一翘。

    作为儿时玩伴,畅畅对这个堂妹还是很不错的。她越呆萌,畅畅还越喜欢逗她,来了没几天,畅畅就给她起了个外号叫一百。为什么叫“一百”呢,姚琳琳,谐音幺零零,100,所以就成了一百。

    为了一视同仁,姚琳琳来了,江满就借口家里住不下,干脆让她住宾馆,然而到底是女孩子,总没那么放心,江满让她住在沪大招待所,先给她交了五天的房费。

    其实要不是防备姚高兴那边,江满大约就先让姚琳琳到家里来住了。对于姚志华那一堆侄子侄女,原本她也少接触,也就姚招娣和姚琳琳还熟悉些。

    要她对姚志华这个顶的侄女还真是想关心的,从生下来江满就知道,没奶吃,统共就拿了畅畅一包奶粉吃完,喂米汤米糊长大的孩子,时候一直被她娘成傻子,一直到上了学,才终于证明自己不是真傻。

    所

    以江满就悄悄跟畅畅,爸爸妈妈不方便,你多照应她点儿。

    姚琳琳来之前就算好了,来到后目标明确,正好暑假学校招老师,很快就拿着她大学师范本科的毕业证,应聘到一家民办学校当了老师,教初中数学。

    应聘那天畅畅特意陪她去,回来就大概明白她怎么当的老师了,课堂上口才表达没问题,就是表情寡淡地不苟言笑,废话很少,讲课简洁利落,声音起伏都不大,但这样一来,下边的学生吃不透她,反而不敢轻易捣乱了。

    学校地方有点偏,在城西北角,已经属于城乡结合部了。因为学生是寄宿制,学校也给老师提供了宿舍,姚琳琳很快就搬到宿舍去了。

    上班的第二个星期六,中秋节前,拿了工资便买了些水果补品到家里来,在那边工作还不错。

    开学两个星期,姚高兴也来到了,江满便依此操作,让陆杨和睿睿去接他,接到家吃顿饭,送到宾馆去,给他交了五天的房费。

    姚高兴比畅畅了一岁,比姚琳琳则了三个月。感谢姚家人的好皮相,长得高大英俊,起码相貌看上去挺可以了。

    然而姚高兴来到的第一天,就给姚志华扔了个大雷。

    姚志华跟他,让他先住到宾馆,家里住不下,已经给他交了五天的房费,并建议他尽快租房子。

    结果姚高兴:“三叔,我听沪城房子都涨价了,你先给我买个房子吧。”

    姚志华懵了半天,有些艰难地问他:“你来沪城工,我就得给你买房子,为什么呀?”

    “三叔你有钱啊,有钱有能耐,大作家,还拍电视剧,全国人民都知道你。”姚高兴,“你不是都给大姑买房子了吗,大姑都嫁人出户的人了,人家姓王,那我好歹也是你亲侄子呢,你看我爹我娘没本事,猴年马月也别指望给我在大城市买房子。”

    “我侄子侄女一大堆呢。”姚志华没好气地,“你们家五个孩子,你二叔家三个,你大姑家也还两个呢,我是不是每人都得给买个房子?凭什么呀,那怎么没人给我们畅畅和睿睿买个房子?”

    姚高兴:“三叔,你亲侄子里边,考上大学的可就我自己呢,再了,你明明就我们家三个侄子,侄女那些怎么能算,侄女跟侄子能一样吗,侄女她出嫁了又不是咱老姚家的香火。”

    然后抬头看着他们家的红楼,“三叔你看你这么有钱,你还是大学系主任,你给我买个房子又不难。我要是将来混个出人头地,有钱有势了,我肯定拉上亲戚朋友,我要能混到比尔盖茨那样,亲戚朋友我一家子给他个千儿八百万的。”

    “那我就等着你当比尔盖茨了啊。”姚志华不耐烦地挥挥手,“我没钱给你买房子,你呀,赶紧去找工作,自己不争气,饿死了也别来找我,这个世界谁都得靠自己。”

    “三叔你可真是变了,自己发达了,看不起穷亲戚呢。你都能给大姑买房子,怎么就不该给我买了?”姚高兴还挺委屈的。

    把姚志华气得呀,干脆把他轰走了。

    回来一脸便秘地跟江满,这孩子好歹是个大专生,怎么比他爹还不着调呢,话摸不着天够不着地。

    难听点儿,农村人骂人那句话,整个一缺心少肺的二百五。

    “高产高升就算庸才窝囊,可也不是这样啊。”姚志华。

    “我看就是随他爹。”江满啧了一声,笑笑,“可真让人开眼界了。不懂一点道理,不知天高地厚,就这样的还来沪城找工作,等着社会教他做人吧。”

    “我也开了眼界了。”睿睿,“世界上怎么还真有这样的人啊,一点道理都不懂。”

    江满:“

    少见多怪,你们呀,生活环境不一样,你们是没见过,这种人多了去了。”

    “惯的。”姚志华气哼哼道。姚老大的老来子,生他的时候,两个哥哥两个姐姐,最的姐姐也十岁了,怎么把他养成这个熊样了。

    “哎姚志华我可先跟你啊,往后我们家千万离他远点儿,这种你跟他讲不清道理。杨杨,畅畅,睿睿,”江满一个一个叫着,指着,“你们仨可离他远点儿,少沾上他。”

    姚志华好气了一下,结果人家姚高兴七八天后从宾馆搬走了,还专程跑来,得意洋洋跟他,找到工作了,钱多轻松还体面,房子也租好了。

    “三叔,我证明给你看看,你侄子是有能力的。”姚高兴信誓旦旦,“三叔你别瞧不起乡下穷亲戚,等我混出个人样来给你看看。”

    姚志华:“那你赶紧的,混不混出人样你都别来气我了。”

    等他走了,姚志华跟江满嘀咕,这混帐别是走了什么歪路了吧。

    “不好。”江满摇头感慨道,“你还别不信,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了,什么人吃什么饭,就冲他那副好皮相,指不定人家还真能找到轻松钱多的工作呢。”

    姚志华一想,轻松钱多,什么工作?终究是不放心,就了个电话给姚高产,你爸反正是别指望了,你有空你那个弟弟,可别让他走了歪路。

    姚高产:“三叔,他前几天电话回来了,给人当秘书,上班也轻松,正在学开车呢。”

    姚志华一琢磨,忍不住心里有点膈应。

    九月中旬,畅畅进入沪大的美术系读研,现在改成了美术学院。这可以是她的老地盘,想当初咱也是在美术系混了那么多年的,从十岁一直到她考上央美去首都读大学。

    所以畅畅第一天吃过早饭,慢腾腾背着包去报到,一些老师看到她的第一句话就是:“畅畅回来啦。”

    “师妹你可回来了,怎么样,还是老根据地好吧。”一个早几年读研留校任教的师哥拿杂志往她头上一拍,笑道,“今天给没给我们带点心?”

    “师哥好。”畅畅缩了下脑袋,“给你家宝宝带了棒棒糖,你要不要抢?”

    “拉倒吧你。”那师哥哭笑不得道,“我家宝宝才四个月大。”

    其实畅畅还真没空手来,好多老面孔老熟人,她给大家带了点心。吕教授已经退休了,系里的学生们也都更新换代了,可是老师们几乎都认得她,本身这些人也都算是姚志华的同事。

    “师妹现在也是名人喽,知名青年画家姚畅。”师哥摇头晃脑地感慨,“我就吧,从我就看着她能行。”

    事实上,尽管之前专业和学校不同,研究生班的同学居然不少知道她的。家就在学校里,有点儿找不到上学的感觉,然而混得是真舒服。

    还好,她这样的专业和性子,反正到哪儿都是整天呆在画室,优哉游哉地自得其乐。

    畅畅刚开学一个多星期,九月底,中秋节,又放了三天假,便越发没有上学的感觉了。宣布放假后,其他同学商量着回不回家、去哪里玩之类的,畅畅则是抱起书本,晃晃悠悠,步行从美术学院红楼。

    “畅畅。”马秋吾开车过来,降下车窗叫她,瞧见她慢吞吞半天一步的样子,忍不住笑道,“你这平常就够蜗牛的了,怎么今天干脆都不往前走了。”

    “秋吾哥。”畅畅嘿嘿笑了下,“正在琢磨放假干什么。”

    “没事干了?”马秋吾趣道,“跟我去工地搬砖,给你开双份工资。”

    畅畅不禁笑起来,问他:“秋吾哥,我听爸爸,你转行房地产了?恭喜啊,现在是大老

    板了。”

    “刚开个头,姚叔故意夸我呢。”马秋吾,“姚叔和阿姨都在家吧,我正好去看看他们。”

    “我妈这个时候肯定在家,我爸不知道回没回来。”

    “那你上车,带你一起过去。”马秋吾笑道,“趁着过节,我也有日子没来看姚叔和阿姨了。”

    畅畅略一迟疑,便拉开车门坐到后排。校园路上人多,学生们步行的、骑自行车的,来往不断,马秋吾车开得就很慢。

    “陆杨呢,他住在单位?”马秋吾问。

    “平时住在单位。明天放假,今晚下班应该就回来了。”畅畅。

    “畅畅。”马秋吾开着车,顿了顿问,“他对你好吗?”

    “当然很好啊。”畅畅笑道,“我们很合得来。”

    “那就好。”马秋吾。

    “秋吾哥。”畅畅顿了顿,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我听马秋汝都有男朋友了,你什么时候给我们娶个嫂子啊?”

    马秋吾:“畅畅,你个丫头怎么也学会催婚了,是不是跟马秋汝串通好了的?”

    “没有啊。”畅畅想了想,“我们是觉得你这么忙,整天很忙很辛苦,想要个温柔好看的嫂子照顾你。”